文摘:
在伦理学上,亚里士多德是个“幸福主义”者,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生命的目的。人区别于动物的独特性就是理性(reason),当理性指导行为时,便产生了德性,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幸福和德性是统一的。不过,翻翻西方伦理思想史,幸福和德性并不统一,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有两大思潮,一个是幸福论,一个是德性论,前者是自然主义,后者是理智主义。比方说在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努那里,幸福就是快乐,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而斯多亚学派却反对快乐主义,他们坚持欲望须服从理性,继而纯化灵魂,主张清心寡欲,禁欲主义。在宅男康德那里幸福与德性也是分裂的,有德性的人不一定幸福,那些幸福的人不见得都是有德性的,这类似于我们的“好人没好报,恶人活千年”,德性在康德那里很无力地沦为了抽象的法则,道德主体的善良意志。很快,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就把康德的绝对主义道德打得落花流水。
体会:
禁欲,人无法无节制的挥霍。正因不能随心所欲,所以重新省事当下。修行是一门艺术。"人生是一场蹉跎,愿你别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