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读了几篇公众号的快餐文章,刷几篇知乎,刷点微博,就以为增长了知识,学到了什么。该脚踏实地读的书,还是得努力去读。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段话。顿时感触颇深,这不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写照吗,这不就是我们这个浮躁社会里大家浮躁的心态吗?
前几天写了一篇励志的文章,有些许抱怨有些许不甘有些许愤青,因为涉及到单位里的某些人和事,所以单位里很多同事看了都在讨论,但是具体他们讨论什么我不知道,不过倒是有同事提醒我:以后这样的文章还是少发,对自己不利。
好友善意的提醒,我还是往心里去了,也是,写这样的文章仇者恨亲者快,写出来了也不能改变什么,现行的体制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还要冒着一些潜在的风险,那我这样做又有啥意义呢,不如看清世事,写点清心寡欲的文字,平淡一生,安然一世。
曾经也告诫自己要写温暖的文字,做温暖的人,这个社会纷纷攘攘,浮躁浮夸,太计较太较真只会让自己遍体鳞伤,何不释然做自己,清心的生,寡淡的活。于人于己,都好。
但是大家似乎又都只爱看一些有锋芒的文字,毕竟那样的文字看着多么的快意恩仇,多么刺激,多么大快人心。
所以,我在想那么清心寡欲的文字还有人看吗。
想想那些散文大家们慢条斯理的叙述,清新寡淡的情感,我们现在还能看的下去吗。
确实看咪蒙的文章让人大快人心,通俗易懂,脏言污语看的很爽,而且还道出了那么多人的心声,但是这样的文章只是引起你一时的快感,而不能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修养,熏陶你的品格,反而让你学会了那么多新奇另类的脏话和污段子。虽然有趣好玩,对你却无多大益处。
现在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听过过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些鸡汤文一会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会儿又是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一会儿我想和你虚度光阴的日子才最美好,一会又说你所谓的安稳不过是在浪费生命。所以,听过这么多的这样的道理,过不好这一生也很正常。因为好像这些道理都很有道理,那我到底该按照哪个来活的,你终究又是矛盾的。
清明看了一篇肖复兴的文章,梨花风起正清明,一下子就让我满心欢喜,因为我似乎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好文章了,读多了鸡汤读多了热点文章,这样清雅的文字一下让我内心舒畅了很多。这样的文字,读来是一种享受。
可是,这样的文字却似乎越来越少了。抛开文学修养文学造诣不说,我们不是不会写这样的文字,而是不愿去写这样的文字了,因为我要我的文章阅读量达到十万加,因为今天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明天有哪个明星结婚了,后天又哪个名人去世了,谁又上热搜了,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各钟各样的热点话题,大家似乎不想与这个社会脱节,他们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他们都在写这个事情,那我也要跟上热点,所以他写你写大家写,类似文章一大堆,可是看来看去却又都是这么些观点。
最后,我们的公众号朋友圈充斥着这样的文字,我们认为那样的文字会火,那样的文章才有人看,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写作最初的初心是有感而发,随心而写,我们都被迫去追热点了。
一直在担心写那些清心寡欲的文字有人会看吗,大家都这么浮躁,你的小事干我屁事,然而这样的写作这样的目的本身就不纯粹。想想那些老作家,老舍,巴金,木心,冰心,汪曾祺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文章其实都很平凡很朴实很纯粹。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流传至今,奉为经典。再看看我们经常看的这些爆文热文又有多少能流传下去的呢,又有多少能进教科书教育下一代的呢。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朋友圈的那段话,我反省了很久,所以决定好好再重温一下那些名家的作品了。因为我突然发现看多了公众号的快餐文,我好像已经不会写作了,总是会陷入一种矛盾的境地,我要不要写这个热点,我还能不能写点其他的,感觉头脑很空,朋友圈的文章虽然看的多,但是总感觉留存下来的却不多,能用的也不多。
还是最喜欢林清玄的写作态度,受母亲的影响他的写作都是快乐的,因为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所以,有时候还是收起你的锋芒,收起你的抱怨,收起你的偏激,写点清心寡欲的文字吧,写点真正对别人有用的文字,看点真正能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气质,熏陶你的品格的文章吧。
世事太纷扰,你该静一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