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欠孩子一座“小金人”

我们欠孩子一座“小金人”

作者: 曈曈曈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10:56 被阅读0次

                   我们欠孩子一座“小金人”

                                 曈妈

         最近对教学中的契机很留意了一下,倒不是刻意寻找,但是那种灵光一闪的机会,比备课时的预设要精彩得多。

          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有一个学生在朗读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把“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读成了“在雨的哀伤中,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我让他比较了一下“雨的哀曲”和“雨的哀伤”的区别,他先开始认为两个差不多。我不想放过他的漫不经心(很显然,读错,已经是漫不经心;不愿意比较,更变现出一种不愿意、不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不想错过这个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在课堂给他时间,那几分钟的时间,我发现许多孩子也开始思考,有几个迫不及待地想替读错的孩子解答,但是我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首先还得让这个孩子自己来完成。果然,他抬起头说:“老师,还是‘在雨的哀曲里’好,因为这样写,写出了美,因为这里是‘曲’,有音乐。”他的眼睛里不再是一开始读课文时的灰暗了。这时,有同学补充说,这首诗里忧伤的不是雨,而是诗人,“雨的哀曲”,是诗人内心的悲伤投射到雨中。接下来再讨论诗人的情感,和移情于景,孩子们的理解就更透彻。

           以前上课时,总觉得课堂上的每个步骤都在自己的设计之中,才放心,现在却觉得,灵活地处理课堂,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才开心。这不仅是一种自信,我想还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悄悄的改变。

           在给孩子们上奥斯卡短片《鹬》欣赏时,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更多。比如,孩子们看鹬宝宝第一次去海滩的情景,有一张图片,鹬宝宝兴冲冲的冲向沙滩,傍晚海边的广阔背景下,由远及近,景深不同,来表现那种广阔与鹬宝宝弱小的对比,孩子们在描述这幅画面的时候说“金灿灿的沙滩上……”。这显然是一个模式化的写景方式。凡沙滩必是“黄灿灿”?我让他们好好看看,于是大家发现那是有点灰色的,暗的,黄褐色等等,这时有孩子突然说,老师,你看某某某的头上的头花才是黄灿灿的。进而老师再跟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导演没有拍摄“黄灿灿的沙滩”。孩子们其实知道“黄灿灿”是什么色调,但是它们更要知道色调与情感处理的和谐,同时明白,滥用形容词,所谓的好词好句,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在这节课的后半节,影片中鹬妈妈在黄昏的沙滩呼唤海边玩耍的孩子。一个孩子描述时说:“夕阳照在沙滩上。”因为是口述,有的孩子听成了“罩”,还有说“笼罩”,接下来的课堂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孩子说,这里用“照”不好,因为夕阳是斜射过来,“照”是在头顶,不能形容夕阳;有的说“罩”好像是一个大盖子,重的很;这时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应该说夕阳洒在沙滩上”;可是当大家都觉得“洒”写得好的时候,这个孩子又把自己的想法推倒了,他觉得“洒”的是液体,而夕阳是液体吗?最后,孩子们觉得“洒”或者是“铺满了”是不错的表达,因为那个傍晚是幸福的,温暖的,温柔的夜晚。

          我们还用费劲心思去给孩子们解释“通感”的概念吗?他们自己就是语言的天才。

          特别是在孩子低年级时,保护孩子自己的语言,不被所谓的“好词好句”、“优美的句子”、“正确的道理”污染,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形成一个孩子独特的语言风格,独立的人格的关键。

           同样是这堂课,孩子们看了影片之后,我问他们,三次去海滩,鹬宝宝有什么变化?小朋友说,鹬宝宝越来越勇敢。上课时,我和孩子们仔细分析了三次鹬宝宝的表现,孩子们发现第一次鹬宝宝是急忙地冲向海滩的;而第二次就是躲来躲去,小心翼翼;第三次则在试探、观察后学会了本领,变得骄傲起来。第一个班上课时,推翻了这个类似“心灵鸡汤”的说法,因为第二次是最胆怯的。可是到第二个班上课时,再这样的分析后,有的孩子还是坚持,“鹬宝宝越来与勇敢”。那么在深入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将第一个班时的没有总结的话题总结出来:勇敢不是无知,不是天真,不是什么都不顾不是胆大包天;“勇敢是知道危险,是不断尝试,是观察,是要学习”。

           有的时候,我们抱怨自己没有遇到好的生源,我们抱怨学生不配合我们上课。可是我们是否知道我们的“生源”(如果一个个孩子要被叫做“生源”),他们感受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做了“千年配角”,也该给他们颁个小金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欠孩子一座“小金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z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