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又可还待继续问些有关浅老之事,突然听到有人叹息,说什么旱灾之事,仔细一听,原来是山西大旱。他不由得眉头紧锁,也跟着叹了口气:“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希望这次旱灾别太严重,朝廷能及时救援。”
……
山西太原,五更刚过,当第一声鸡鸣响起,顿时引发群鸡鸣唱,傅青竹闻声而醒,开始练武。
自唐以来,士人都忘了孔夫子教导,将君子六艺删减得只剩“礼、乐、书”三艺,将武艺和格物致知的传统丢到瓜哇国去了。
时至今日,在三晋大地上,傅青竹回归传统,重拾起了君子六艺。
无独有偶,浙江余姚,今年五月被崇祯赞为忠臣孤子的黄宗羲,自京城扶棺归来,性格大变,一改此前纨绔子弟模样,开始发奋读书,几个月过去,感觉身体吃不消,也拜了武师习起武来。
苏州府昆山,去年顾绛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二人行为举止与同窗大相庭径,一时被叫为“归奇顾怪”。
河北大名府,知府卢象升正在府中举石练力,他是江苏常州人士,本应是东林一派的后起之秀,却一门心思想着要弃文崇武,打算放弃进士和知府身份,去重新考武举,硬是把一干朝廷大佬气得半死。
他们都是大明读书人里面的另类,民间就不一样了,习武可以说蔚然成风。
傅青竹练完武,府中其他人也都陆续起来了,开始准备早餐。
……
新建铁匠铺,那对父子已经起来开始打铁,他们没有吃早饭的习惯,这习惯是生活造成的,一日三餐是殷实人家才有的待遇。虽然打铁声很响,却也没吵醒喻昌,此时他没再发出半夜那样的声响,但面色却有些不正常。
铁匠父子并没有叫醒他,只是顺其自然,也没刻意放轻手脚。
与此同时,桃花店的大多数人也还在沉睡之中,不过昨晚未参加活动的那群人却早早的起来,虽然少了些人,但桃花店却依旧人满船多。
时间就这样来到巳时,一刻、两刻、三刻……该醒的人早已醒来,没醒的人依旧在睡。直到第6刻钟的到来,吴又可突然睁开了眼睛,他轻手轻脚的起来,穿戴好,从包袱里拿出一些物品来。
一个小木匣,一根毛巾,还有一把牙刷,等走出房间,吴又可向小二要了杯子,径直就去到后院,准备洗漱。此时已经有几人在这儿洗漱,台阶上放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杯子,有木制的、铜制的、陶瓷的,有圆形、方形,有大有小,有揭盖的,也有一体的,当然更有没盖的。
里面装着的东西,也是五颜六色,奇奇怪怪。有食盐、有浓茶、有牙膏、有牙粉……
但只有吴又可一人是拿着小木匣,等他打完水找到一个空位后,将小木匣打开,里面竟然有三横三纵十六格,每个格子都有可移动的盖子。
他动了动下嘴,感受了一番,打开第二行第三列的那个小格,他用牙刷沾了沾水,然后甩干,就到那个小格子里沾了沾,接着用清水漱了一下口,然后就开始刷牙。刷几下之后,泡沫逐渐出现,慢慢变多。
刷了大概半柱香功夫,吴又可用清水漱口吐掉残余粉末和泡沫,反复几次才作罢。
当他抬起头来准备收拾小木匣时,看到一群人正注视着他,他一惊,赶紧抹了一把脸,没感觉到异常。众人见他奇怪的动作,笑了。
一位身着华丽衣裳,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走了过来,行了一礼道:“在下扬州人士,姓李,名堂虎。”
“吴县吴又可。”吴又可也行了一礼说道。
“不知兄台,这牙粉有何讲究?”李堂虎问道。
“是极是极,我等从未见过一人同时用这般多的牙粉。”其他人附和道。
“这是我个人制作的牙粉,各有不同用处。清新口气,除臭,杀虫,生津润燥,止血消肿以及治各种症状牙病的。”吴又可大概介绍了一番。
“不知兄台是否愿意割爱?我可以出高价,兄台再另做一份便好。”李堂虎说道,其他人一听也连忙说愿意购买。
吴又可见状,连忙说道:“大家别急,请听我说。”等众人安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这些牙粉,都是根据我自家人的情况配制,给你们使用也许效果并不十分好。”
“无妨,我主要是看中清新口气。”李堂虎说道。
“我想要止血消肿的牙粉……”
“我只要能除臭就行……”
……
果然每个人的需求并不一样,但基本都是这16种牙粉能满足的。吴又可苦笑道:“诸位,我只是来这洗漱,并不是牙粉商啊!再说卖给你们了,等我家人起来,又用什么来洗漱呢?”
李堂虎听到牙粉商,顿时眼前一亮,忙拉过吴又可说道:“又可兄弟,我们合伙卖这牙粉如何?咱们七三分配,你占三成只需要出配方,剩下的都交给我来打点。”
吴又可摇了摇头说:“做生意恐怕不行,我要回乡,今后还要四处行医,漂浮不定。如果你需要配方,我可以给你。也不需要给我利润,把价格降下去就好。”
李堂虎肃然起敬,对吴又可鞠了一躬,说道:“不曾想先生竟如此高风亮节,在下惭愧!谨遵先生嘱托,定不赚那昧良心钱。”
吴又可回礼,然后对众人说道:“李掌柜愿意低价出售牙粉,有需求的请跟他联系。”接着又对李堂虎说了房间号,让他有空过来拿药方。
说完这些,吴又可才来得及脱身去洗了脸。等他回去,几人还没醒来。他索性就来到大厅,准备吃点东西。
这时走进来几人,其中一个略显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肤色黝黑,像是常吹海风或晒太阳造成的。
几人找了个空位坐下,叫了些酒菜,就聊起天来。
“福叔这次出海回来,不知都有哪些新鲜消息,可给我们弟兄讲讲,好开开眼界。”其中一人说道。
“酒菜都还没上,急什么急?”那消瘦男子说道。
“小二赶紧上酒,有什么下酒菜立马端来。”刚才那人大声催促。
“来了,来了。”小二应声答道,很快端来两壶酒,一碟花生,一碟蚕豆。拖长声音朗声道:“逍遥桌,豆酒一樽,薏酒一樽,长生果一碟,蚕豆一碟。客官请慢用!”话犹在耳边,人已跑没了踪影。
“福叔,现在可以说了吧?”
“要说这海上的新鲜事儿可多了。”福叔感慨了句,接着说:“咱就从北到南,由近到远说一遭。说到北边儿,那肯定是跟辽东脱不了关系。要说鞑子不是一向闹得欢嘛,但遇到我们岛帅,那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岛帅又捣鞑子后窝了?福叔赶紧说,是不是又打胜仗了?”大家纷纷催促。
……
午时将至,傅府门前响起一阵马蹄声,一行有五人,都马技娴熟。在众人还未靠近时,侧门开了,露出一个脑袋望了望,然后又缩进去,府里传出大喊声:“老爷回来了!”
声音传出,从外院到里院,一层层接力,都喊着同样的话。
傅青竹从书法冲了出来,傅母急忙走出房间,而傅青竹已经冲出后院,父子在前院相见。
傅青竹正要问好,父亲先发话了:“客套的话免了,这几个兄弟跟了我一路,你带下去好生招待。”于是他便停止了问候,连忙带着四人去别院休息。
“子谟,你回来了?”傅母终于见到来人,轻呼着名字道。
“我回来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傅子谟顿时温情起来。
等傅青竹安排好一切再回来时,父母都已经去了父亲的书房,那里的书籍更多,地方也更宽敞。基本兼有傅家会客室的职责,当然也包括自家会谈,这也是傅家又一传统了。
“听你母亲说,你要改名字?”傅子谟见他进来,直接说道。
“是,父亲,我……”傅青竹正想表明心意,以求得到父亲批准。
“不用找些什么不着调的理由。”傅子谟摆了摆手,直接问道:“我就问一句,是心血来潮,还是深思熟虑?”
“孩儿三思之后的决定。”傅青竹表情也严肃起来,郑重的说道。
“好,那便改。”傅子谟点了点头,简短的说了句。
“啊,父亲……”傅青竹惊呼道。
“无需大惊小怪,这是小事儿。”傅子谟接着说:“此次我着急赶回来,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想来你也听说了。”
“父亲是说山西大旱之事吗?孩儿在书院也早有耳闻。”傅青竹先问了一句,然后点了点头说道。
“唉,真拿你们父子没办法。好好的说改名的事儿,三言两语又扯到别的地方去了。”傅母埋怨着。
“是,是,夫人所言极是。”傅子谟赔了个不是,又对傅青竹道:“青竹要改的名,可有想好,说来为父一听。”
“回父亲。”傅青竹敬了一礼,恭恭敬敬的说道:“孩儿已经想好,单名一个‘山’字,青山的山。”
“傅山?山长青竹,嗯,很好,为父同意了。”傅子谟重复了一遍,就同意了下来。
“多谢父亲成全。”
……
午时已到,响了一上午的打铁声,终于停了,少年去里屋叫喻昌吃午饭,突然一声惊呼传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