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目的地是建水,我问同行的广东学生仔,“听过建水吗?”
他很肯定:“知道,考试考了《建水记》。”
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有些惊讶,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于是打开手机搜了《建水记》,原来是诗人于坚的作品,百科介绍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车行颠簸,近视又老花引起的手机阅读困难让我放弃了阅读原文。反正前面就是建水!

我老家就在红河州,虽然离开云南在外生活二十年了,但到过好多次建水。这一次,我能看到不一样的建水吧。很奇怪,凡是有文字加持过的地方,去到了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文字不是具象的砖瓦图案颜色,但文字让砖瓦楼墙加了一层滤镜,走进去,就像走进书里了。

建水老城人不多,虽然“临安古城”已是名声在外。这个古城,从南诏国时期修筑(大约810年前后),随着朝代更迭,古城再毁再建,而其中的东门朝阳楼,不惧地震与战火,历经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

古城的大家气质,非一日养成!千百年来,这里的风中传递着“书声雨声读书声”,这里的学子胸怀“家事国事天下事”,循规蹈矩,浸润在城中的每一座古楼里,每一块砖石上。建水从元始建庙学,明万历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
感受这些文化积淀,自然要去建水的文庙,进入放眼,孔子雕像后就是格局开阔的一清池,犹记得讲解词中一句,象征学子心灵纯洁,前途无量。看看同行的两个年轻学子,不禁莞尔一笑,年轻的好就是这样吧,心思纯净,勇往直前。



古城自有大户人家,“朱家花园”就是这样的存在。花园占地很广,规模巨大,非常讲究,从前厅到后花园,越往里走越显气派开阔,而阅读家族的历史,会深深感受到个人与家族命运,仿佛时代的一粒沙。其中有个景点,展现了朱家家训,印象尤其深刻,那些朴实真诚的语句陈述的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可以借鉴与思考的。




在建水古城呆了两天一夜,走了好多条青石板路,选择同一家酒楼吃了两顿饭,趁着晨晖围着十七孔桥拍了又拍……

如同小王子精心栽培的玫瑰花,旅行结束回过头去看,这座古城自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形象不震撼,但会长久的印在脑海里,让你想到她,心里就被一阵恬静包裹,期待下次再相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