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进入深圳的市内是需要边防证的,不知道在深圳奋斗的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我记得我们那时是从沙湾关入市的,接着便看见了深圳水库,再接下来便到了罗湖的东门一带,深圳最繁华的地方。
一、证券交易从这里开始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从1990年开始的,当时设立了两个试验点:一是上海,二是深圳。股票销售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时卖不出去,因为真正了解股票的人不多,后来证券大楼人群天天爆棚。
二、带口罩的证件检查员
深圳某检查站,看着不像是海关,检查员和过客都是坐着的,图片又是彩色的,感觉像21世纪的照片,最可疑的一点是,检查员还带着口罩,不会是疫情期间吧,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非典”了。
三、深圳建设动员大会
“全党动员全力以赴把深圳建成出口商品基地旅游区新型边防城市!”这是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口号。得到政策后深圳召开了建设动员大会,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高潮从此拉开了序幕。
四、上街的深圳客家人
在深圳的街道上,几个妇女带着小孩在行走。从这几个妇女的装扮上看,客家风格十分明显,其中一个妇女戴着斗笠,另外两个妇女戴着“头帕”布帽,身穿“母亲衣”,这是客家妇女特有的装扮。
五、深圳“迎春花市”原型
现在,每逢春节,深圳就会在各地举办“迎春花市”,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过去叫“春节花会”,和现在名称有所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主要以花木销售为主,兼销其它小产品,满足春节需求。
六、深圳早期的邮电大楼
说过去的深圳条件有限,此话一点不假,就连邮电局这么香的单位,其大楼的一层还设立了门店,估计邮电业务不是太昌盛,收入有限,不足于供养起一栋独立的大楼,一楼门店出租补充点收入。
七、南下的基建工程兵
一群工程兵刚下火车,来到深圳参与工程建设。过去,重大的基建工程一般交由部队来完成,而且部队里设有专门的基建工程兵种,这是我国军队的特色,是毛泽东的一大创举,从南泥湾时期就有了。
八、铁皮房起家的深圳特区报
一直以来,深圳特区报都是深圳的主流报纸,以前销量巨大,不过随着网络的兴起,近几年报业受到较大冲击。这里我们想说的是,现在的深圳特区报业大厦,谁会想到最初是从铁皮房起家的呢?
九、深圳第一家日资企业
蛇口的三洋电子有限公司,是深圳引进的第一家日资企业。日本人虽然和中国人同宗同种,但还是会有一些区别,细心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么整洁有序的公司在当时来讲那是相当高大上了。
十、深圳南头检查站
深圳南头检查站内,一位带平顶帽的公务人员正在检查过往行人的边防证。过去,边防证是进入深圳市内的必备证件,无此证件不让进,当时我也很纳闷,边境上有香港关口,为什么入市还需要边防证呢?
现在想想,那是为了双保险。
特别说明:
1、本文照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由文史大师原创,欢迎网友转发、分享和关注。
2、最近,我们也发现有多个网络平台的多个媒体号,直接转载、盗用文史大师发布的原创文章。
3、特此申明:本文版权归文史大师所有,对于转载、盗用文章的行为,我们将保留追究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