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内卷”成为一个热词,在教育领域用的也很多。比如有人说大量的课外补习就是内卷的一种形式,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内卷,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用在教育领域,我个人认为不合适。
之前还有人将“剧场效应”也应用到教育领域,我觉得也不是太适合。
我们知道,金字塔是上小下大的锥形,用来形容竞争的话,意思就是赢家始终是少数。
以高考为例,每年的录取人数始终小于报考人数,因此总会用人被录取,也总会有人名落孙山。
大家认为现在教育存在内卷现象,是拿现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和以往比,拿琳琅满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和之前的岁月静好比,其实是不恰当的。
古人出生,长大,死亡,绝大多数的人可能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村庄,也只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简单单。
现在的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多种生活技能,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工作的技能,以往高不可攀的驾驶证成为成人的标配,以往对ABC一无所知的成为移动终端用户达人,但也是一生一死啊,你能说是内卷吗?
和我们自己年幼时代相比,我们的孩子学习的东西又多了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更多。
好的大学始终是少数,能考上的也始终是少数人,也总有人能考上。以往是矮子里面选高个,现在是精英里面选精英。
实际上,看学校目前现有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在日新月异。
比如说,以前英语只是笔试,现在开始增加听说考试,以前理化实验也是纸上考试,以后就要考具体的实验操作。要想学的好,除了天赋秉异的孩子只有增加课外训练才有可能学的更好。
没有哪一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因此经济条件好的、重视教育的家长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条件不好而否定人家。
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刻意强调教育公平只会导致教育落后,因为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的天赋也不同啊。
强调教育公平,就是因材施教,这个材是教材的材,真正的教育是因才施教,这个才是人才的才。
至于现在的孩子很累,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要么是学习的东西太多,超出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效率不高;要么是没有目标,应付着学。总而言之,是孩子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和谁学?达到什么目标?这其实都是家长要思考的问题,要帮助孩子解决的问题。
如果家长自己不思考,随大流,孩子就会很辛苦,因为家长群体的经济条件、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在教育领域没有内卷,只有随大流的家长被卷,导致孩子被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