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会是在哪里?
国庆节在南京奥体看五月天的时候,拉着他的手,唱着这首歌,眼角闪着泪光。我不是故意撒狗粮的,只是“遇见”的美妙,就是对上眼的感觉。
以前我也尝试坚持写日志,也尝试坚持分享,但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或者理由中断了。但很奇怪,昨晚我写文章,心情和以往特别不一样。我后知后觉,以往写文章时,我先给自己贴上标签,比如说“我是一个用心的班主任”,“我是一名热爱教育、富有自己理念的教育工作者”,“我是一个奋斗者、一个传播正能量的人”......当我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时,实际上我在取悦别人。
昨晚写的文章,我是在取悦我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也不用担心会不小心泄露学生的隐私,更不用考虑我的吐槽会给别人带去什么。所以,昨天的文章带给我享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也是遇见棒棒团后,在棒棒团的氛围里,我的一个小转变。观念转变一小度,看到的世界却大不一样。
一、今天看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前两章,忍不住还想继续看下去。
有人说,老师靠的是经验,时间久了自然而然都会了。但摸爬滚打就可以做一个好老师吗?答案是——No~一个好老师一定需要专业的指导,包括思想理念上的和技术上的。前段时间我看完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并将奶酪式学习拿到班里和学生分享,结合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学生开始了解到自己为什么学不好,很受用;而我也有些小窃喜,自己学到的东西可以这么实用。此外,我用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了一节赛教课,成绩还不错。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接触新理念、新技术让我变得兴奋,打破了当前风平浪静、传统的工作状态,重新点燃了我教育的热情。
在这本书的驱动下,我开始看其他方面的教育类书籍。《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十月下旬买的,前两章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东西。但它阐述了正面管教的重要性。(现在看这种理念性的书,我尽量看国外的,因为国外作者的阐述很容易让人接受,而国内的书籍理论性太强,跟高数课一样枯燥无味。)
婴儿时期开始,和母亲分离之后我们就很需要安全感。听不到妈妈的声音,或者感觉不到她的气息,我们就大声啼哭。慢慢长大后,家人的爱和家,给了我们归属感。归属感是责任的源泉,当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时,他们就会选择一种错误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些错误的方式被我们称为“不良的行为”。如果学生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时,老师只是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那么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冰山下的部分——即行为背后的信念,不是通过奖惩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正面的管教。正面管教要求老师是和善而又坚定的。
反观自身,以尊重学生为本,鼓励为主,基本符合正面管教,但我缺乏方法。
二、晚上看了小龚莉给我分享的古典老师的《你是一辆什么车?》
这也是昨晚棒棒团晚间密语的内容。“车日路模型”,即你是谁?你想去哪里?怎么去?
如果你是一辆车,你是一辆什么样的车呢?车身的颜色、马力怎样?日是你的目标,长期或者短期,你的目标在哪里?路是你到达目标的路径,以及你看到的风景......“车日路模型”是我在大三的时候看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时就想解决的问题,然而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清晰,坦白地说,我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所以更加期待往后每一天的学习。
今天我要感谢小黑人,又给羊爸羊妈惊喜。有礼物收总是很开心的,谢谢这么有爱的你,谢谢爸妈的知足常乐。
今天我的三只青蛙被我吃了两只半,其中最大最丑的那只被我顺利、高效解决了。而剩下的半只,明天早上它会不会长大呢?(怕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