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起标题还是写内容,总是要求信息量。信息量当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数据,那从数据到用户这个过程,又有哪些小技巧呢?
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有5条具体实操的建议。
1)不要在一个段落里运用过多的数据,这将为读者的阅读设置障碍。
2)改造抽象数据,让数据更形象,少一些抽象。(简单、形象的数据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如果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260 万美元”要比“2,611,423美元”简单清楚得多、“增长了36.7%”不如“增长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增长了98%"不如写成“几乎翻番”。
3)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不要说“58,013,261名美国司机中,有14,654,231人驾驶的是进口车”,而要说“平均4名美国司机中,就有1人驾驶进口车”。数字越小,越容易被记住;而数字越大,就越抽象。
4)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比如,亚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达到了250万英亩一英尺。这是个什么概念?
换个说法,这么大的水量足够让整个纽约浸泡在11英尺深的大水里,当脑海中有这个画面感时,对数字的理解会更加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