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书感悟
李开复目前是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旨在帮助年轻创业者走出困境,发现更多的创业项目。他曾任职过苹果公司,创建过微软中国研究院,也转战过谷歌。所以他的人生是充满很多传奇色彩,是一个值得每一个创业者研究的对象。而这次疾病对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面对突然的,甚至死亡的疾病,谁都无法镇定自若。
这是读这本书最大的一个感触。对于我而言,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疾病,但是前一段时间我听我的奶奶给我描述了我妈妈前一段时间住院的情况。
那一次我妈妈突发情况住院,我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我妈妈出院,身体恢复了一些。我奶奶给我打电话,才聊到这个事情。她说,她们晚上等在急诊室门外,姨夫,姨妈,每一个人都纠结着心,等待手术的进行。
那一刻,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也抑制不住,想想当时他们是承受着多大的压力,那天晚的时间一定特别的漫长。
所以我看了这本书也特别的深有感触。我原来一直以为那些成功人士是不会惧怕疾病的,因为那些大风大浪他们都经历过了。或者他们对待疾病的态度是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的。
可是看了开复老师的态度,他也害怕,也抱怨过,也痛苦过,挣扎过。问过为什么:我帮助过那么多创业者成长,找到新的方向,为什么疾病会落到我的身上。他甚至不听取医生的意见,私自用药,找各种偏方,最后的几个便是反弹性的痛苦。
所以无论是谁面对这样的情境,都会失控,都会情绪爆炸。如果我当时知道妈妈的状况,我也会有很多反常的行为。由此看来,关注自己的健康,生命是第一位的,这个道理永远亘古不变。
2.做好自己,不必想着去改变世界。
开复老师之前一直坚信: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自从经历了这次生死,他改变了。他说:生命最重要的成就,是把自己内在独特的本质开发出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所以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像开复老师这样的人,也仍然在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摸索。
曾经的我也迷茫过,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够帮助多少人成长?我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真正的价值?有一句话:谁的青春不迷茫。而那些优秀人士则改编:谁的人生不迷茫。所以迷茫是个常态,重点是你如何去看待,如何让自己看到迷茫的本质。
在我看来,我有一段时间迷茫是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成长,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我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吗?
现在细想想开复老师说的这句话: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是的,我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平台去锻炼自己,把自己的天花板拔高。
想起曈曈姐经常跟我们说的,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就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跟你具有同频的人。当你能量足够大的时候,自然会吸引能量比你低的人。
比如:十八哥,曈曈姐,诗盛哥,玛丽亚等等,他们的能量比我大,所以我会自觉的朝他们靠近,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所以,做好自己,等你足够优秀的时候,无需担心未来的样子。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这本书的感悟还有很多,现在目前写到这啦,谢谢大家的阅读。其实每次写读书笔记相当把书的框架进行梳理,然后写自己最深的地方。现在每看完一本书,不写点东西都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一定得写读书笔记,不在于你写了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有去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