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6结构化思考
最近写的文章,其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思考方式和笔记。
因为确实在有些时候感受到在写的过程中,大脑会跳出一些之前没有的想法。也就偶尔会有过那么一瞬间体验了写作带来思考的感觉。有些思考的角度是其他时候不能想到的。只有在写下去的时候才能想到从另外一个方向去阐述和思考。
人是一旦切实体验到某样东西带给自己好处的时候就不大可能停的下来的。比如,那些赌博的人如果第一次赢钱的话,没有人可以忍得住不再去赌。当然,对于这些负面的东西,最好还是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及时止步。如果没有停得住,生活也会以恰当的方式来惩罚他们的。
可如若那东西是正面的,积极的且终生受用的技能-写作,那就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写下去,即使现在写得不足够好,或许只是现在写得不足够好而已。只要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成长,就应该持续的做,不是吗?就是这样!
既然决定一直写下去,就会理解现在写的不好,因为相信了未来会写的好。就会不断的去找要写的更好的方法。
之前在得到听到过《结构化思考》这本书,很有意思,也很有用。里面提到的结构化思考是一种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让思考和写作更具条理性,表达更清晰。另外,除了写作还可以用在在其它地方。比如汇报工作,政府公文等。
结构化思想的核心是美国麦肯锡公司的“金字塔原理”模型。它的结构像一颗倒过来生长的树。主要的核心观点可以用四个简单的字来概括:论、证、类、比。
论:即结论先行。
其实,这种思想是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打个比方,如果从外地出差来到你所在城市的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约在楼下咖啡厅见面,可能前28分钟都是和你聊的都是回忆过往的顽皮与淘气,到了最后两分钟才说:“其实这次来是想找你借点钱”。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注重的是过程,要说的话,或者结论往往是最后才抛出。
结构化思考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式不同,这种思维模式更注重的是观点的表达和思考的结构。
这种方式可能在工作和写作中更为适用。因为这种方式更倾向于从读者理解的角度来整理思路,而不是作者在那里自说自话。
假如跟上司汇报工作一直不停地说了半天,还没有结论,你的上司就可能就会显得比较烦了。
一篇文章也是一样,读者如果读完了,还不知道作者想说的是什么。那整篇文章就比较混乱,读者也没有想要再读下去的冲动。那这篇文章就不会有人转发,也不会有人会看,那就是失败的。也就没有起到传播思想的效果。
先让别人知道你想表达的就是什么,或者说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这很重要。这样能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你想说的观点。也给了读者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证:有了结论,接下来就要论证你的观点,且要能足以能够证明你的观点的论证过程。这一点尤为重要。但如果上下不能统一结合,相互证明;或者说论据不够充分;论证的逻辑推理不足够严谨,那就不足以说服他人,文章就没有说服力,也就不会有传播的效果。。
为了让读者便于理解记忆,在未知和已知之间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有很多种方法,如类比和举例等等。
在写作中,类比和举例要足够形象和精准。但好的类比常常都是通过不断收集得来。那些看似别人轻易得来的类比,往往是积攒多年的结果。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甚至要举一些反面例子才能够更充分的说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常常因为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的例子往往是他看到的或者想向你证明或表达的一面,只是这一面。但现实是,读者都很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角度。也有的时候难免出现极端,而如果纠正不当,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或许这又都不是作者想表达和说明的观点。也就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所以举例越是明确犀利的作者往往也很受读者喜欢,比如李笑来老师就经常举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
类:即归类分组。
把所涉及到的话题种类划分完全,又要相互独立。就是分组不要交叉,而又要想到所有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找完所有的可能性,和完全的可能性也不是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和报告。文章会没有说服力,会像气球一样被别人刺破,影响作者想表达的真正意思。这就要求作者对相关话题做足够多的调查研究。
比:比的原则是逻辑递进。
按照时间,结构和重要性来排序。这样思路更清晰。这种手法是横向之间的。如果不按照上面的来,可能说了很多别人也无法记的住。把所有的事用上面所说的手法把他穿成一条线,那样会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总之,结构化思考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我们很好的思考和表达。写作可以借鉴这种表达方法。但最重要是让读者读的时候能感觉很轻松,理解很容易。那就更容易达到传播知识的效果。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结构化的方式,在用线性化的表达。
观澜死磕自己的第(156-365)天
早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