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容不得你筛选,电脑会自动弹跳出博眼球的资讯。轻轻扫一下标题栏,表示阅过。前些时候“浙大博士跳江自杀”、“戴*花领着一儿一女溺亡水塘”等等新闻让人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千帆过尽,最终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新闻的时效性很强,铺天盖地,汹涌而至。当时的唏嘘不已立马变成明星的八卦、油价的只涨不跌。人,离开这个世界,就像一朵跑到岸边玩耍的浪花被带入大海的臂弯,并不会有什么惊涛骇浪。
下班回家,收到女儿同学妈妈的信息:听说你们小区有个孩子跳楼了?我打出了一串问号?没有啊,群里静悄悄的。但当晚就听到了风声,13岁的女孩,刚上初一,从12楼跳下来,一声巨响,当时身亡。
心里咯噔一下,层高3.3米,12层,至少40米的高度。我的眼睛丈量着后面的小高层,脑补了飞速迎风而下的画面。孩子,你怎么舍得跳下来,不论怎样的姿势坠地,都会粉身碎骨的啊。那一刻砸下来的疼痛让我的心揪成一团。
孩子生活在一个组合家庭,父亲外出务工。因为玩手机上瘾,老师批评后,又被后妈没收了手机。具体过程不得而知,结局是孩子纵身一跃,没有等到花期,就永远凋零在窗台边。在为这一个年幼的生命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庆幸:作为旁观者,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论死去的孩子、她的老师和她的后母。人言可畏!舆论压力足以谋去另一条新的生命。
现在的孩子,手机对于他们既是玩具,也是学具,更是用于跟世界对话倾诉心声的朋友。尤其是孤独的、父亲或者母亲不在身边少有陪伴的孩子,在手机被强制剥夺的那一刻,她感觉已经失去了被爱的权利,最后连心灵栖息的仅有一根枝桠也被砍断了。宛如落入万丈深渊,无所适从,万念俱灰,生无可恋。那一夜,她也许是辗转到天亮。死,需要一时的勇气,而生,需要一世的勇气,用一时的疼痛搏一世的安静,她觉得值。人生是线段,起点是母亲的脐带,而终点是自己画上的,她画得太仓促太潦草。线段很短,叹息很长。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责怪孩子心理脆弱,责怪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此轻生实在不懂珍惜云云。我们不是她,所以不能感同身受她的痛苦。
老师,跟医生一样,曾经很光辉的职业最后演变成良心职业。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开始复杂和微妙。管,觉得孩子学业繁重,老师过于严厉;不管,孩子没有业精于勤,却荒于嬉,是老师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那么老师管还是不管?管的尺度如何界定?老师、孩子、家长每个人心里都有尺,而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去单纯地责怪老师,因为她的言语不当,成为一条命案的导火索。老师的职责古语是传道授业解惑,现如今是教书育人,她的初衷绝对是希望孩子不要偏离轨道,不要荒废在虚无的世界里,要成为一个可造之才。
再说后母,在童话故事和影视剧中80%的后母是反面人物。凶神恶煞、残忍不堪,外人面前表现出对继子的百般关爱,关上门就开始惨无人道的折磨。在离婚率节节攀升的大数据下,后妈后爸的身份是习以为常到普遍现象。有个段子:不做作业时母慈子孝国泰民安,一做作业开始鸡飞狗跳罪可当诛。打骂后,亲生的显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那继母就不一样了。孩子沉迷于手机,无心学习,不管不问,其他亲戚是不是发难:果然不是你亲生的!如果你负责,跟孩子谈谈或者批评她了,正值青春叛逆期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孩子是否会买你的账且不谈,如果一旦动了手,是不是又有人跳出来指责:果然不是你亲生的!每个角色都是不容易演绎的,后妈更难!
当看到小区群里几日都是风平浪静,而私交甚好的几位,讨论也都颇为公正时,我比较欣慰。这揪心的事情,任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让离开的人安静地走,让活着的人继续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唾沫星子杀人于无形,而且比利器伤得更彻底。已经过去两年的“江歌被杀”一案,舆论曾经给了江歌妈妈来自网络的温暖和最大的支持,现在又照样是他们纷纷倒戈,言语之寒心。很多事情只是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只是没有饱尝过心如死灰的绝望,所以很多事情有些人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在那里高调评论。
李咏天命之年,被癌症永远地带走。哈文微博上“永失我爱”,四个字是无尽的留恋、不舍和痛苦。而有些键盘侠们又开始怪腔怪调,评论真是让人觉得猥琐和添堵。
闭上恶口,多开善眼,这个道理要懂!
沉默不语,有时候是一种不作为,会滋生并助长邪恶。而沉默有时候是一种保护,不给人以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压力。
每次离开家,再回来,从楼梯的窗口望过去,看一眼矗立的高楼,看像眼睛一样的窗子,看看坚硬的水泥地面。我们何尝不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会她们学会如何排遣压力,沟通和关爱是必不可少的。身为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希望再也不要听到这样的消息。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开花,乘光阴的列车体验完这人世间的所有旅程!愿我们都能慈悲为怀,口吐莲花,心不生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