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241/ff2a4423feda5b14.jpg)
今天早晨,明白老师在文章中说,想早起但是没有做到的人,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早起」这件事。
比如,很多人都说自己很想早起。
如果问他们为什么早起呀?
他们会说,是为了健康,早睡早起身体好。
但是继续问一下,为什么早睡早起身体好,或者早睡早起对身体的哪些方面好,他们八成是说不清楚的。
这样其实就不是真的懂。
读完深有感触,经常听到有人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很多人觉得「知行合一」是一个修行目标,其实,并非如此。
「知行合一」描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
王阳明对此早有解释:「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意思是,从来没有人知道却做不到的,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1
习得性无助
做不到就是不知道,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知道就去学习、研究,假以时日,早晚都能知道,等到知道了,也就自然能够做到。
但是要命就要命在很多人虽然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
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说的我都懂,我就是执行力不行」。
所以,他们会不断地想,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呢?
殊不知,他们的问题,根本不是执行力的问题。
往往是经过一番折腾,最后还是做不到。
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指责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不行。
时间长了,有人甚至会给自己打个标签:「我是个执行力差的人」,然后彻底放弃做某件事。
这像极了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的一个很残忍的实验:
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笼子旁边放一个电铃,只要电铃响起,就给笼子通电对狗进行电击。
开始的时候,狗被电得上蹿下跳,但是无论跑到哪里,身体始终接触笼子,无法避免被电。
时间稍微一长,狗就变得不再挣扎,每次电铃响起,狗都会呜咽着倒地不起。
最后,即便是科学家把笼子门开着,电铃响起的时候,狗也不会逃跑,只会呜咽着承受电击。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那些认定了自己「执行力」差的人,其实是习得性无助,和笼子里不逃跑的狗没有本质区别。
2
任何一件小事
背后的知识都很复杂
我曾经吸烟很凶,从上大学就开始吸烟,一直吸了将近10年,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吸两包烟。
这期间,我多次尝试戒烟,均以失败告终。
一直到4年前,奇迹发生了。
我读了一本书,然后彻底戒掉了烟。
自从读完那本书,我至今没有吸过一根烟。
很多人可能都会不信 —— 吸烟这么难,甚至有人吃药都戒不掉,得了癌症还要吸,怎么可能读一本书就能戒掉嘛!
事实上,不仅仅是我,很多人读了这本书都戒掉了烟。
不看这本书的话,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戒烟这件小事背后有那么多的学问。
其中包含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等诸多学科的大量知识。
把这本书的目录贴出来感受一下:
一个人在不了解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是很难戒烟的。
即便强行戒烟了,也很难做到不复吸。
其他很多事情也是一样的,比如早起、写作、做视频、说相声、做软件等,大多数我们眼里简单的事,其实背后的知识都很复杂。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对这些事情背后的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很自然就能做到这些事。
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质疑,难道读完那本书的所有人都戒烟了吗?有没有人读了这本书却没有戒烟呢?
有,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
3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是执行的起点
有一个笑话流传甚广:每天有一亿人教张小龙怎么做微信。
「微信」这个软件看上去很简单,不懂软件的人一看,不就是几个页面吗,这有什么难的呢?
但是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厉害不自己去做一款软件呢?他们八成会这么回答:
「我没钱啊,我也没资源啊,再说也没机会,你让我去当微信的产品经理,我也能做」。
前面提到的那本戒烟的书,我曾经给一个朋友推荐过。
他听了之后问我,读了那本书的人都戒烟了吗?
他一下子就把我问蒙了,因为我以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去豆瓣上找了这本书的所有负面评价。
读完这些评价,我发现了写这些评价的人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不相信书里作者的观点。
在这些评价里,我读出了一个词:「傲慢」。
「傲慢」意味着拒绝知识,拒绝成长。
你推荐他们读一本书,他们会说,我早就读过了,只是对我没用。
你给他们推荐一个课,他们会说,我早就了解过,那个我用不上。
更可怕的是,一个「傲慢」的人,读再多的书,学再多的课,也没办法从中吸收任何知识。
「傲慢」的人潜意识里会默认自己什么都懂,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然而,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投入一定时间研究过某一个领域,那么在这个领域里,他一定是无知的。
即便是再牛的大佬,也依然会遇到自己「无知」的领域。
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全知全能。
然而,尽管每一个人在大多数领域里都是「无知」的,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这一点。
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自己「无知」,我们称之为「开窍」。
一个没有「开窍」的人,连知识都无法吸收,也就自然是「执行力」差的人。
4
进入一个新领域
要先从「研究」做起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想做b站up主。
这件事他反复说了一年了,却始终没有行动。
我每次跟他说某某up主好厉害,两个月涨了5000粉。
他都会跟我说:「我看了,两个月涨5000粉不算啥,那个人其实视频做的一般,如何如何不厉害,哪里哪里能改进,我做肯定比他做得好」。
可是至今他也没开始做。
若是问问他为什么还没开始做,他就会说:「我执行力不行」。
其实,不是他「执行力」不行,是他对于做视频这件事缺少研究。
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需要先进行研究。
怎么算研究呢?
很简单,学习、假设与实验。
拿做视频这件事来说,我们不要一上来就想着要把自己打造成大up主。
我们先简单学习一下必要知识,然后有了一些想法,弄个小号,先传几个视频试一试。
再根据实验的反馈,继续学习、假设,然后再实验,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这就像是学盖房子,不要一上来就弄什么钢筋水泥,要先弄点木条、模型,搭一搭试试。
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了个一百层大楼的目标,等到钢筋水泥到了也只有看着发呆的份,能执行下去才怪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研究足够了,知识掌握足够了,能力也上去了。
到时候,是用模型还是用钢筋水泥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原理都是一样的。
研究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有功利心。
做一件事只能有一个目的,而研究的目的就是把一件事搞明白。
比如,我目前写公众号就是研究阶段 —— 研究写作、研究日更、研究公众号涨粉的规律等等。
这个阶段是不用太在意涨多少粉、赚多少钱的,只要我每天对这些事懂得多了一些,那就达到了目的。
不是我不想涨粉、变现,而是目前我对公众号涨粉、变现的研究还不够火候。
这时候即便是我定了涨多少粉、赚多少钱的目标,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如果我抱着赚大钱的目的去做这件事,我的表现也必然是「执行力差」。
其实不是我「执行力差」,是我根本不知道我执行些什么才能赚大钱嘛!
最后的话
每一分执行力,都来源于认知。
如果我们执行力差,那就一定是自己认知不够。
认知这种东西,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的。
而积累认知唯一的门槛,就是「开窍」。
所以,如果执行力差,不妨从2个方面审视一下自己。
1、我是一个「开窍」的人吗?
2、我对自己想做的事真的足够了解吗?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其实,这世界上根本没有执行力差的人,只是有很多思考力差的人罢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分享了,读完如果有收获,别忘了点个赞哇,我看到了会十分欢喜,感谢!
今天是我持续写作的第25/100天.读完如果有收获,别忘了点个赞或在看哇,感谢您的慷慨!
如果你的朋友也有类似的困扰,欢迎把本文转发分享给他,感谢!
推荐阅读: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总觉得自己有问题]
[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我曾经荒废了6年时光]
另外,如果你有想聊的话题,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后台留言,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给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