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偶学习

对偶学习

作者: NWKYEKJ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7:21 被阅读0次

    最近了解了NLP的对偶学习,几篇论文分享一下。

    Dual Learning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 NIPS 2016

    This mechanism is inspired by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 any machine translation task has a dual task, e.g., English-to-French translation (primal) versus French-to-English translation (dual); the primal and dual tasks can form a closed loop, and generate informative feedback signals to train the translation models, even if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a human labeler.

    现在的机器翻译NMT系统多采用seq2seq模型,这种方法的一大缺点在于需要构建大量的平行语料库,非常耗时耗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低资源的机器翻译模型训练方法:对偶学习(dual learning),这中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应用单语料(包括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大大减少平行语料库。这种思路很直观,就是当语言A被翻译成语言B后,再将语言B翻译成语言A,这个过程是有噪声的,因此经过两次翻译后的语言A和原始语言A肯定会出现差异最小化,将差异最小化即可同时改进两个翻译模型的性能。同理,从语言B翻译到语言A再翻译到语言B也可以进行相同的过程。因此如果我们有了两个已经训练好了但不完美的翻译模型,我们只需要将两种语言的自由文本通过对偶学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就能改善两个翻译模型的性能。

    算法的主要思想也借助了强化学习的思想,通过最大化reward来更新参数。假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两个翻译模型P(.|s;\theta_{AB})P(.|s;\theta_{BA}),分别是将A翻译成B和将B翻译成A。同时我们还训练了两种语言的语言模型LM_A(.)LM_B(.)。首先我们从语言A的语料库中选取语句s,然后通过P(.|s;\theta_{AB})翻译成B语言s_{mid},此时我们得到一个立即reward r_1=LM_B(s_{mid}),这个reward其实是衡量s_{mid}的流畅度。然后我们将s_{mid}重新翻译会语言A,论文中称之为重建,这部分的reward为r_2={\rm log}P(s|s_{mid};\theta_{BA})。总reward r = \alpha r_1 + (1 - \alpha) r_2\alpha是一个超参数。

    这个算法的思路还是比较直观的,现在讲讲它的训练过程。最开始我们是没有训练好的翻译模型的,我们需要先用平行语聊训练翻译模型,然后逐渐转换到用单语料进行对偶学习。文中提到了一种soft-landing策略:刚开始的时候每个batch的一半是平行语料,一半是单语语料,此时的目标函数是翻译模型的目标函数和r的加权和。随着训练进行逐渐增大单语料的比例,直到全是单语料。

    实验结果和基于attention的NMT和pseudo-NMT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仅用10%语料的情况下,dual-NMT和前两种方法使用全语料训练的结果不相上下,单独看重建的指标,远高于前两种方法,同时在长句子翻译的表现非常优秀。对偶学习对于机器翻译任务是非常有效的。

    文中也提到了还有很多对偶的任务值得探索,如: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图片描述和图片生成、问答和问题生成、检索和关键字抽取。同时提到了对偶学习的本质是构成一个闭环,让我们能够捕捉到反馈信号,所以作者也称对偶学习为close-loop learning,该框架不拘泥与两种语言的对偶任务,还可以扩展到很多agent之间相互反馈。

    Dual Supervised Learning
    • ICML 2017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training the models of two dual tasks simultaneously, and explicitly exploiting the probabilist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o regularize the training process.

    上一篇文章只在NMT方面提出了对偶学习,这篇文章是爱监督学习下提出了对偶学习的范式:Dual Supervised learning(DSL)。

    本文的出发点在于,很多对偶任务之间存在内在的概率分布联系:P(x,y)=P(x)P(y|x;\theta_{xy})=P(y)P(x|y; \theta_{yx})在传统的监督学习下,以上对偶性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本文给训练过程显式地加入了上述约束:
    \begin{align} {\rm objective\ 1}: {\rm min_{\theta_{xy}}}\ (1/n) \sum_{i=1}^n l_1(f(x_i;\theta_{xy}),y_i),\\ {\rm objective\ 2}: {\rm min_{\theta_{yx}}}\ (1/n) \sum_{i=1}^n l_2(g(y_i;\theta_{yx}),x_i),\\ s.t.\ P(x)P(y|x;\theta_{xy})=P(y)P(x|y; \theta_{yx}), \forall x,y \end{align}
    l是两个函数的差异函数,fg是两个对偶学习的模型本身。为了求解这个问题,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为两个目标函数增加乘数项
    l_{duality}=({\rm log}P(x)+{\rm log}P(y|x;\theta_{xy}) - {\rm log}P(y)-{\rm log}P(x|y; \theta_{yx}))^2
    然后进行训练即可。可以看出,这里中方法实际上只是在目标函数上加了一个正则项。只要能较好地估计P(x)P(y),算法就能同时提升两个对偶任务的性能,思路也比较直观。

    本文在机器翻译、图像处理(图像分类和生成)、情感分析(情感分类和生成)方面做了实验,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其中后两个任务虽然是对偶的但是从左到右的信息是有损的,而模型在这两个任务上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Model-Level Dual Learning
    • ICML 2018

    In this word, we propose a new learning framework, model-level dual learning, which takes duality of tasks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designing the architectures for the primal/dual models, and ties the model parameters that playing similar roles in the two tasks.

    以上两篇文章都仅关注了数据上的对偶性,这篇文章从模型的角度提出了对偶学习的范式,在这种范式下,对偶任务之间能够做到参数共享。根据对偶任务的对称性文章探索了两种对偶范式:

    1. Symmetric Model-Level Dual Learning

    这种情况下XY具有相同的形式,如机器翻译。简单来说,第一篇文章中的机器翻译从XY和从YX是用了两个不同参数的模型完成的,每个组件是单向的,即:
    X \to {\rm \bf ENCODER}_{XY} \to {\rm \bf DECODER}_{XY} \to Y \to {\rm \bf ENCODER}_{YX} \to {\rm \bf DECODER}_{YX} \to X
    而从模型上对偶的机器翻译如下:
    X \leftrightarrow {\rm \bf COMPONENT}_X \leftrightarrow {\rm \bf COMPONENT}_Y \leftrightarrow Y
    这里的整个模型只有两个双向组件,以{\rm \bf COMPONENT}_X为例,如果数据从左侧进入,则它为编码器,若从右侧进入,则它为解码器,{\rm \bf COMPONENT}_Y同理。这样就实现了之前{\rm \bf ENCODER}_{XY}{\rm \bf DECODER}_{YX}、以及{\rm \bf DECODER}_{XY}{\rm \bf ENCODER}_{YX}的参数共享。由于编码器解码器都采用一个模型,只需要形式上一致即可。这里的组建可以采用RNN、CNN或Transformer等。

    1. Asymmetric Model-Level Dual Learning

    这中情况下XY不具有相同的形式或语义,如情感分析。但是还是可以相同的组件上面相同的组件描述,这里{\rm \bf COMPONENT}_XX编码成语义向量,然后{\rm \bf COMPONENT}_Y是分类层。它的对偶任务首先将标签的embedding(文中没有详细说明,猜测是随机干扰,在训练时可能是前向传播的结果)通过{\rm \bf COMPONENT}_Y映射到语义向量,然后用{\rm \bf COMPONENT}_X生成。

    可以看出,只要组件的两个方向计算的数学形式一致,就可以用于对偶学习。模型层面的对偶学习有几点好处:第一,减少了参数总量;其次,给定一个训练pair(x,y),实际上参数训练了两次,而且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训练的,实际上是资源利用了两次,xy都参与了训练。

    最后文章在机器翻译和情感分析两个任务上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效果优于之前的DSL框架以及其他模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偶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kl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