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将分离称为告别。人这一生,生来就是来告别的。
我早已木讷的习惯了,从一出生睁开眼睛那一刻,没几天就告别了帮我来到这世界上助产的医生、护士;告别了送我回家的司机;告别了卖鸡蛋、卖牛奶的大叔小婶。
如果对于一面之缘的短暂擦肩不能算严格意义的相识告别,那小学一定是为人以来第一次走心的长篇告别大剧。从开学那天起到即将毕业,全班几十个小朋友一起经历了六次春夏轮转,一起哭笑、一起玩皮、一起成长;一起面对唯一一个参与的成人也换成了新面孔,大家一起适应,一起感受人生的悸动,临别,相互在本子上留下祝福和期许,那时真是太天真,不知有些人,此生再也无法见。初高中、大学,亦然。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影子,时间又将这些影子拉长、冲淡;幸运的会留下稀薄的定格画面。
如果说那些经历的告别,都是在不知当下发生意味着是什么的情况下经历的,那身边亲人的离世,一定不同深度的触动到我们的内心。
人类发展如满月夜晚,沙滩上涌来的浪潮,一波一波此起彼伏。前浪与后浪做了短暂的相会后快速的消失在沙地。告别,不断地拓宽我们感知痛的承受力,哲人说,那拓宽了生命的广度与厚度。
2018年,我来此三个12年,按照中国生肖说,我经历了三个循环。螺旋上升帮我不情愿的与各种人做着告别。
2018年,土星碾压,很多名人也随之告别。今天,就在今天,斯坦李告别了这个世界,昨天还跟先生聊到要不要去看看正在上映的他的片子《毒液》。还没恍过神儿,曾仕强先生也告别了。眼泪夺匡。
今年告别的名人实在有些多的怕人。生命的锤炼就是如此。不服气?帮你学会服气。服气了?还要教会你更弹性的面对。恐惧吗?用更恐惧的抚平你。不恐惧了?用意外撩拨你。此时的我,犹如拉面师傅手中的面,任由揉捏、拉拽,粗了拉细,细了再交粘在一起,重新揉搓成条。
聚众告别让我不得不联想到,他们一定是商量好或者被邀请去参加party去了。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时代在向我挥手告别。
也许早就该有告别的心理准备。录音机不再被使用的时候,心里该跟单田芳先生告别。韩剧、现代偶像剧热映的时候,心里是该与黄霑、金庸先生告别的。毕福剑被偷拍,当时该想到李咏老师也将离我们远去。翻书的时候,我没想到会今日与曾仕强先生告别,我印象里他还年轻啊。
其实,后浪与前浪短暂会面眼瞅着前浪消失后不久,后浪也成为了前浪,也同样消失在了沙滩上。一辈又一辈,一浪又一浪,无高无低,无强无弱,无始无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