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之人物篇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说:“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如果童话世界是整条银河,那安徒生童话就是那颗最闪亮的星星;童话是花园,安徒生童话就是那朵最芬芳的玫瑰;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皇冠,安徒生童话就是皇冠上镶嵌的最璀璨的宝石。通过一个月精读整本《安徒生童话》,带着孩子们了解了童话里丰富的语言,夸张的表达,独特的结构,有趣的故事,深远的哲思,这次专门走进童话故事里一个个形象鲜明,性格迥异,几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
最眷顾的目光——底层的小人物。“现在小姑娘只好赤着一双小脚走。小脚冻得发红发青了。她有许多火柴包在一个旧围裙里,她手中还拿着一扎。这一整天谁也没有向她买过一根,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可怜的小姑娘!她又饿又冻地朝前走,简直是一幅愁苦的画面。雪花落到她金黄的头发上——它卷曲地散落在她的肩上,看上去非常美丽。不过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漂视。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的确,这是除夕。她在想这件事情。”“不过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这个小姑娘却从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发出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一扎差不多都烧光了。”这是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美丽的小女孩,一个在大年夜冻死的小女孩,安徒生对她极尽温柔和同情,近乎宗教的悲悯。但“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尸体!”看似平静的描述,但掩饰不住内心的愤怒和呐喊,为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控诉。卖火柴的小女孩成了《安徒生童话》最经典的人物,每当读到她,想到她,无不让人动容,黯然神伤。
最辛辣的讽刺——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皇帝、皇后是《安徒生童话》里经常出现的人物。她们极度挥霍,如《豌豆上的公主》里的老皇后“她走进卧房,把所有的被褥都搬开,在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于是她取出二十床垫子,把它们压在豌豆上。随后,她又在这些垫子上放了二十床鸭绒被。”简洁的描述,夸张的表达,一个铺张浪费的皇后形象跃然纸上。对皇帝的抨击就更无情了。“皇帝把身上的衣服通通都脱光了。这两个骗子装做把他们刚オ缝好的新衣服一件一件地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裾。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那些将要托着后裾的内臣们,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真的在拾起后裾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读到这,孩子们被胖皇帝和大臣们那夸张的动作逗笑了——瞧这傻乎乎的皇帝“扭了扭腰肢”,面对一个没穿衣服的皇帝,大臣们装模作样地“把手放在地上东摸西摸”、“手中托着空气”。这愚蠢、丑露和荒唐暴露在读者面前,读起来又如此生动、辛辣和风趣。
最崇高的敬意——平凡的劳动者。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在安徒生看来,童话反映的就是实际生活。他就是以这样的现实主义观点来认识来写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柳树下的梦》中克努得在异国一棵柳树下做着和约翰妮结婚的梦,这是他“生命中最甜美的一个时刻.”也是安徒生自己最美好的梦想;《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中的小克劳斯......他们或是贫穷的,但是他们宽容、仁慈、同情、公平、公正、善良、正义、勇敢……这些高贵的品质融入他们的血液之中,让人肃起敬。
最诗意的梦想——美丽的精灵。“海的女儿”为了获得人类特有的“不灭的灵魂”,进入生命的较高级境界,她放弃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忍受着把自己的鱼尾变成一双美丽的人腿所带的巨大痛苦而热恋一个人间的王子,希望他的爱情能分得一份人类的灵魂。但这个王子最后同一个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她的希望破灭,随之破灭的还有她的身体,本来她可以把尖刀刺入他的胸膛,让王子的鲜血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可是她去把自己投身大海,化为泡沫。《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历尽劫难,勇敢地救出十一位哥哥,《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在经历了惊险、梦幻般的旅程后嫁给了花世界的国王,成为王后,终获甜蜜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们或许没有正常人的外形,但安徒生赋予她们人的品质,她们对高级生命的追求,坚强毅力和牺牲精神是他理想中的“人”的缩影,也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的心。
1835年的元旦,安徒生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我现在要开始写给孩子们的看童话,你要知道,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能辜负大师的美意,让孩子们与这些宽容、仁慈、同情、公平、公正、善良、正义、勇敢、美好对话、生长、提升。
借鉴台湾整本书阅读方法《跟书中人对话:透过对话了解人物》:任何一种促进学生与文本或故事角色进行反复互动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加深文本的理解。本活动试用三种跟故事人物互动的方式:
问问题—读者问故事角色问题,就会直接考虑到角色的动机、思想以及行为的意义,不会停留在字面上的意义。这个思维动作深化读者的理解。
批判或赞美—读者对故事人物的意见或行为做评估,即是加入和运用个人观点和价值观来诠释。
即兴模拟对话—借着读者的题问和批判,小组想象读者和故事人物的对话,再次推测人物的思维和个性。这种「思考实验」跟戏剧表演不同,戏剧把故事内容呈现,思考实验是进行对人物的思路和动机的探索。
(一)了解任务
在全班通读《安徒生童话》之后,教师预先准备每组需要的书籍和任务单,虽说同组阅读相同的书,但是每个人要有不同的任务。教师把任务单放在信封袋里,任务单的具体重点内容如下:
挑一个书中人,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挑一个书中人,问一个「假如」的问题
挑一个书中人,问一个「怎么样」的问题
挑一个书中人,问一个「怎么会」的问题
给一个书中人,一个提醒或建议的句子
给一个书中人,一个鼓励或赞美的句子
教师对学生说明:今天的读书会练习跟书中的人说话。你们的任务是问问他们的想法,或是给他们一些提议。例如:你读了《拇指姑娘》,你可能问拇指姑这些问题:
拇指姑娘,你被癞蛤蟆抓走了,为什么不逃走?怎么会知道床上躺的不是外婆?
拇指姑娘,你怎么会相信田鼠的话?
拇指姑娘,看到小燕子时,你怎么样想?
拇指姑娘,生活总是美好的,不要被前眼的困难所打倒
拇指姑娘,你真善良!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跟拇指姑娘说的话。最后一句是赞美的话,前一句就是提醒,其它的都是问题。(教师一边向学生陈述自己跟书中人说话的思考历程,一边把句子写在黑板上。)
请学生准备贴纸,在贴纸直接写下你要说的话。每人在神秘信封里抽出自己的任务,先读给同学听,再阅读故事,最后才在贴纸写话。
教师巡回各组,帮助学生了解任务。
(二)精细阅读
活动二所阅读的文本大致上会比活动一复杂些,因为须有机会让读者了解角色的观点和行为,才能进行批判或鼓励的思考。提问的部分跟文字关问题和任务分享
教师说明「追问」的概念(教师写追问句在黑板上)
请问你,这个问题跟主角有什么关系?
很新鲜的主意,你怎么想到的?
这个想法很特别,可以说多一点吗?
依照你的方法做,会有什么后果呢?
你的看法跟我的正好相反,相反的地方是……,你认为呢?
教师给分享的指示:请大家读自己贴纸上写的话给组员听,组员听了第一个人的分享,就追问他一个问题,他回答了之后,就轮到第二个人分享,就是:分享――追问――回答(教师把流程写在黑板上)
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有两人扮演书中的人物,另外三人扮演读者,提出问题跟书中人对话。这些对话作用在让读者直接和文本互动,并非要演出书中的故事。
扮演故事人物跟读者对话时,对话开始的内容使用某一组学生的提问或提醒,来跟小读者对话,再让每一小组自行练习角色扮演。只要发展出四、五句的小短剧就行了。
每小组挑一个小短剧演给全班看,同时也说明这段对话背后的灵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广泛而深邃的情感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和感情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而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理解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通过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去加深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这样的提问、对话、追问中,感受到人物的善良、痛苦、诚实、愚昧,他们或同情、或悲愤,与文中人物情感共鸣,思考在生成,情感在萌发。这种精心设计的艺术化的共情尤显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