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一章是谈先和后的关系。
一、《道德经》为何只强调“阴”的一面?
一生二,所有东西都有两面性。我们在谈论其中一面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肯定了另外一面的存在。只是因为未强调的一面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道德经》中谈论的最多的就是不争、后退、柔弱、无私、无为……强调的都是“阴”的一面,实际上他们的另外一面,争、前进、坚强、私、有为这些“阳”的一面都是存在的,且和对应的“阴”的一面力量应该是相等,才能达到动态的“阴阳”平衡,中和的状态。
所以《道德经》不是一味的让人示弱、退让、出世,而是通过强调大家容易忽视的一面来让大家做到更好的平衡。
二、从本章看道德经的逻辑。
道德经每一章的逻辑特别清晰。
第一部分就是总括,本章的主题。第二部分就是天道,是客观规律,万事万物都应该遵守的准则。第三部分就是人道,作为人,特别是管理者应该如何按天道处之。最后一部分就是总结,结果。
本章,第一部分就是第一句,主题就是谈论长久。第二部分以天地来举例说明长久的原因。天地长久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自私。第三部分转为分析领导者如何效仿天道获得长久。那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身后,不贪图身外之物。最后总结,天地和圣人都是因为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了他们长久被人尊重的私心。
三、人道为什么要效仿天道
人类虽属于高级物种,但必须依附于天地而生存发展。既然人是天地众生的一员,就必须按照天地的规则来运行。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之道,利而不害,这就是天地的规则。那么身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效法天道也应该放下利己的私心,为而不争。
试想,如果管理者有好处就争强,有困难就躲避,那么还有谁会愿意跟随你。只有把自身的利益、好处放在后面,别人才愿意推举你,心甘情愿跟在你身后,你自然就走在前面了。只有把金钱、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排除在身外,抵御住诱惑,才能找到更好的存在状态,为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的前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