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时候,内心会有信心,但是不能因此去贬低别人,因为一则是自己分内想做的,二则常常也是他人给了自己这个机会去做。
能做好某件事情固然不易,能忘掉它,可能更为不易。世人的烦恼也多由此来。
老子《道德经》里讲:“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以及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要好好去体会一下,或许恍然之间,会有所觉悟。
人与人之间正因为各有不同的特点,才能取长补短。不论是团队还是家庭,只要大家都有为团体做事情的心态就好,分工是各自发挥自己的所长。对于自己擅长的方面坚持好好做,对他人擅长的方面,在需要时也能俯身好好协助对方,在大的格局上看,还是合大于分的,成果也要归于合的上面来看。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道德经》说的“不争”。不争一时,但求最终的自在洒脱。
人活在世上,倘若有不争的心态,把好事,好功劳归功于他人,自己便不会受很多束缚。假如是做好事,也是因为别人不做,自己碰到了这个机会想去做,仅此而已,而不是因为自己心地有多好。
就像一场戏中,总有主角,配角和幕后的工作者。如果人人都是主角,那就很难能演成一场好戏。大自然也是如此,红花配绿叶,是和谐的景象。如果是清一色的红,那就未免刺眼了。
世俗间,有好人坏人之分,然而有时候,可以说好人的好是坏人来彰显的。兜兜转转,会发现,一直做好人难,一直做坏人也难。
在家庭里也是如此,不可能每个人的性格都一样,都做好人,站在道德的最高处,天天慈眉善目,总要有人肯扮演那个严肃的角色来保证界限的警觉和防护。决定不了外界的评论,便要修炼一颗宠辱不惊的心。
就像五行中的生与克,五行的平衡不能只靠生或克,它们是同时都在相互平衡的。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生你,给你温柔和滋养,也总有人会克你,给你严厉与打压。
在成长中,那些看似严厉黯淡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让人对孤独和痛苦有了一定承受力,习惯了没有掌声与肯定,便不会因为失去它而迷茫和痛苦。所以从整体的方面来看,他们都是生长进步的养料。不能因此而偏爱或怨恨。
在生活中,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不是光凭满腔热血就可以,做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方法对了,才更有可能会长远做下去。有些技巧和绕弯未必是虚伪,是为了保持对人性中美好的信心。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23915/5040264c1da62d4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