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第一次踏进艺术类图书室。
仔细打量了一番,这间图书室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宽敞,简单的陈列,稀稀松松的八排图书架,灰色木边条纹,还有每一层图书架上都贴好了的土黄色的标签,有几个人徘徊在书架之间小心翼翼的挑选书籍,有人在窃窃私语。
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从窗外爬进来,淅淅沥沥挂满了我的格子衫,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午后,一个人却觉得分外惬意。
这是第三节课,室内没几个人,看管这间图书室的管理员在悠闲地翻着书,我凑过去看了一眼,是《人间词话》。在我的身后,貌似是一个学艺术的男生,为了避免尴尬,我背对着他,只隐约听到铅笔在纸上摩擦的声音,窸窸窣窣的声音落到纸上,又在松软的橡皮擦声中归于沉寂。
我对于纸笔有种特殊的喜爱,就像喜欢文字一样,它们像亲密无间的好友带给我一种亲和力,写字于纸上,笔尖流露出来的就是最真挚的对白。在某一段时间,我喜欢画画胜过了文字,后来又觉得这两者完全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并不冲突。再后来,我开始了解摄影,在燥热的宿舍里捧着摄影书籍看的津津有味。
我不是艺术生,可是却沉浸在艺术类东西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2、
我们努力一生,终究不过是想做自己在高中那几年,学校里有专门的艺术生培训,为了艺考。那个时候,艺术生被贴上着“成绩不好”的标签,是成绩不好的学生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的一种方式。
我那时沉迷于素描,教素描的那个老师曾经教过我一年国画。于是,我下课就奔去画室,有时候心血来潮来上几笔,有时候静静看着老师画,时间紧迫的时候,哪怕是过过眼瘾浪费时间也在所不惜。
那个时候,像我这样三心二意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艺术学习学费高,学习这些东西要比正常高考多交一倍甚至几倍的费用。而且,我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我的文化课,被人落下是正常的。那时候流行着一句话,学艺术的没出路。
当时我有一个大表哥,他家里比较富裕,因为成绩不好,所以参加艺考做了一名美术生。三年大学毕业,迟迟找不到工作,最后还是靠关系找了一个和美术专业毫无干系的工作打发时间。
身边人总是拿这件事情举例子,你看谁谁谁,学了这么些年不还是找不到工作吗,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家种地,浪费钱。
我突然觉得很可怕,有时候打倒你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丑陋的世俗的眼光和恶意的言语。
果真,后来一模成绩公布,我在年纪连退200个名次,于是,在父母和老师共同的压榨下,我这个小小的梦想就破灭了。
从那天开始,高考冲刺,我没日没夜的复习。只有我知道,只有进入大学,我才可以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那些巨大的“诱惑”面前,眼前这点辛苦算的了什么。
我无法描述绘画、摄影和写作带给我的吸引力有多大,我只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我可能就走不到今天。
3、
我总是太高估这个社会的现实,就像我高估我会考上一个多牛逼的大学一样。我默默的进入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不是285也不是911。可怕的不是我考的有多差,而是进入大学以后,我渐渐发现,有太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们爱逛街爱穿衣爱攀比,爱游戏爱撩妹爱耍流氓,就是不想多花费一些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自己有多渺小有多微不足道,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所谓的“渺小如尘埃”原来是真的苍白无力的。
我开始嘲笑我之前的一些想法:上大学之后,你就能去旁听你喜欢的老师的课,就可以去旅行,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你想学的摄影绘画可以无休无止的写文。
那个时候,天真如少年。
事实是:讨厌极了自己的专业课,没钱旅行,没有毅力坚持去写东西,不想社交,整日宅于宿舍,恨不得在床上生根发芽。
最矛盾的事情在于,明明讨厌极了这种生活,却无力改变。二十岁的年纪,居然要这样拘泥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经天花乱坠的梦想和心里五彩的梦就这样被尘封了啊。
4、
我们努力一生,终究不过是想做自己说来奇怪,我发誓要改变现状是从我真正了解自己开始的。
我说不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性格,可是上大学以后我越发喜欢一个人。一个人逛街,吃饭,泡图书馆,自习。我开始讨厌车流和人群,讨厌聚光灯和人声鼎沸。我喜欢一个人在午后的图书馆看书,喜欢塞着耳机去超市买东西。若是身边多了其他人,我是觉得极不自在。
我开始了解自己的脾气,它不容许我羡慕其他人,不容许我嫉妒他人,它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皮囊,而不是真正的她们,你必须远离世俗的眼光,走出他人的期待,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
于是,我开始泡图书馆,开始接触各种艺术类和设计类的书籍,开始学习ps、ppt、摄影。大学让我感到最惬意的地方在于,除了真正关心你的人,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一举一动。就像给我一片天空,在这片天空下,我想怎么飞都可以。
你可以受伤,但是必须伤的值得。
“人生若没有了梦想,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作为交换。若有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要别人说我有多牛,而是我和别人不一样。我的青春,生活过,写作过,爱过。
就不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