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穷产阶级育儿记》,欢迎大家关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乔布斯大家还记得吧?
他有个习惯,如果在报纸上看到有关苹果公司或者苹果产品的文章,他有时会亲自打电话给作者,聊聊文章的内容,或者文章的一些错漏。
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是《纽约时报》的记者。2010年的时候,乔布斯给他打了个电话,讨论他文章中提到的iPad的缺点。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尼克想转移话题缓和一下气氛。
“那你的孩子们应该都挺喜欢iPad的吧?”尼克问。
“不,在家里我不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电话那头,乔布斯说。
这次通话给尼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采访经历中,他会刻意问商业大咖们如何处理孩子和电子产品的关系。
比尔盖茨:孩子们在14岁之前不允许拥有手机;在吃饭的时候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设定一个“屏幕时间”(英语常用语,也就是看电视或者使用手机、iPad的时间),除此之外不允许使用;
埃文·威廉姆斯:Twitter联合创始人。他的两个孩子都没有iPad,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有几百本书。
想把电视砸了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家也不例外,前阵子遇到了跟很多小伙伴一样的困境:小孩沉迷电视。
在我全职带娃之前,孩子白天是奶奶带的。
那阵子孩子一天看电视至少超过俩小时,多的时候三四个小时。此外,他每天还会用iPad看油管(YouTube)上的动画片,平均也有四五次,每次一二十分钟。(油管是他爸挑选的,说节目丰富,广告少,还能用英语磨耳朵,现在特后悔相信他的谬论)
起初,我们家里是没有电视机的。后来孩子的奶奶来带娃,为了给老人家打发时间,我们买了电视机放在她的卧室。
就这样,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那段时间孩子晚上只愿意跟奶奶睡,因为可以跟着奶奶看电视,于是他基本不会早于12点前睡觉,夸张的时候凌晨3点多才睡着,第二天差不多11点才醒,进入恶性循环——有一次老人家跟我们说,半夜的时候,怕孩子饿,还喂了一碗粥……
简直要崩溃。
其实老人家没有纵容孩子看电视,但是因为心疼孩子,孩子一闹情绪她就心软了。另外,我也能理解老人家一个人白天带娃的辛苦,让孩子看看电视,自己歇一歇,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最后是老人家回去后,我全职带娃才逐渐把这个坏习惯改回来。
担心并不多余
相信大家会跟我差不多,看着聚精会神看电视的娃,不由自主地开始脑补他以后变成了一位捧着零食、体重超标、目光呆滞通宵达旦看电视的孩子,课堂上精神涣散,成绩落后,爸妈被老师三番五次叫去谈话……
都说当了娘的女人会变成戏精,果然没错。
但是担心真的不多余。
对715名6-36个月的婴幼儿研究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教授指出,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与睡眠时长之间,关系密切。一句话概括就是:看屏幕多了,夜里睡得少,白天睡得多。
这里面的有一个原因是屏幕中的蓝光,会抑制大脑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是改善睡眠的一种激素。
写到这我恍然大悟——原来那阵子儿子成了夜猫子是有原因的!
体重超标也不是空担心,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睡觉前看了电视或者玩了平板电脑的孩子,有着更高的变胖风险,白天的精神状况也不好。
长时间沉迷电视,对注意力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多了,我就不举例子了。
美国儿科学会针对儿童接触屏幕媒体(Screen Media,就是电脑、电视、平板、手机这些)这件事,有一个指引性建议,最新一版的建议是在2016年11月修订的。
我把里面的主要内容给大家总结一下:
18个月以下的儿童,除开视频聊天,避免接触任何的屏幕媒体;18个月到2岁的孩子,如果父母想让孩子观看节目,请务必挑选高质量的节目,并陪同孩子观看,帮助孩子理解里面的内容;
2-5岁的儿童,每天限制1个小时使用屏幕媒体,父母同样需要在旁边帮助孩子理解节目的内容,把节目内容跟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6岁以上的儿童,没有明确的使用限制。但是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父母对孩子使用屏幕媒体的时长和内容,必须有明确的规则;第二,确保不会影响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时间;
某些时间和地点必须禁用屏幕媒体,例如:吃饭的时候,坐车的时候,睡觉前(原文是卧室里)。
本质
大家看了上面AAP的标准,相信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孩子离标准还挺远的:
1岁半之前不要接触屏幕媒体?我家孩子每天都看几集小猪佩奇啊!
2岁到5岁的孩子只能看一个小时,还要大人陪着?
那我们的孩子该咋办,真按照建议我也没法做到啊!
这些年研究育儿下来,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很多人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误区。
所以有的人就会做一些看起来好像正确,但是却与真正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事。
比如我之前在知乎写过关于情绪的文章里提到,很多人都知道“共情”,也会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试着用这个方法。但是往往感觉很多时候没啥效果,最后自己也心烦意燥。
这是因为,他们的共情,只是为了控制孩子,为了让孩子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没有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又啰嗦一句:情绪没有对错)。
又比如,爸妈们总是教育孩子不要说谎,这没有毛病。不过,有的父母,如果有一天发现孩子撒谎了,就仿佛天塌了,轻则如临大敌严肃批评,重则棍棒伺候,恨不得让孩子发毒誓,不再撒谎——于是不少孩子在高压之下,变成了无懈可击的撒谎者。
爸妈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就算是你撒谎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只是你撒谎了,爸爸妈妈很失望,我们很担心你因为不诚实,会失去朋友的信任,等等。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国外的研究。
瑞士的心理学家在美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对刚进入大学的1100学生进行研究。他们调查大学新生们在高中阶段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并且跟踪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被父母明确规定“限制使用电子产品为了提高成绩”的孩子,对比那些高中阶段可以自由使用电子产品的大学同学,成绩更差。
WTF,高中不准用电子产品,大学成绩更差??
仔细想想,其实这很容易理解。
那些在高中阶段被父母严格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学生,他们和父母一起生活,基本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活动,所以遵守了这些规则。
但是,他们只是遵守了父母制定的规则,他们并没有从内心认同它们,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自己为何要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更加不要说去找到比玩电脑、玩手机更加让他们激动的爱好或乐趣。
到了大学,他们一下子从笼子里放飞,父母管不到他们了,所以他们中的有些人,便迷失在各种游戏里。
破除焦虑
在高铁上看书知道了本质,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育儿。
例如,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
一岁半以内的孩子不建议看电视?我孩子每天都看几集小猪佩奇,怎么破?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不能把平面世界的经验转移到现实世界中,也就是说,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都不能对宝宝的发育起到刺激作用。他们只能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各种技能,从父母的肢体语言、声音甚至是眼神交流中,感受各种刺激,继而发育成长。
所以,只要平时我们跟孩子有足够的互动,给孩子唱歌,给孩子读书,跟孩子做游戏,就不怕孩子的发育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偶尔迫于现实条件,例如我们要出阳台晾衣服,需要孩子坐在客厅看看电视,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了。
又例如:
孩子平日跟着老人家难免看电视,我们俩只有周末才有空,怎么办?
老人家带娃,偶尔让孩子看看电视,自己也趁机歇一歇,是十分正常的一种情形。
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父母,下班或者周末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帮孩子找到超越电视节目的各种乐趣——例如一起探索书籍里的奇妙世界,例如一起接触美好的大自然等等。
甚至可以说,找到了乐趣,就算游戏也不再是洪水猛兽。
我对游戏不太熟悉,但也听过一位大名鼎鼎的女子:知名原创游戏视频创作者“女流”。
女流女流原名石悦,在大学期间,她出于爱好,陆续上传了很多游戏攻略视频到优酷,获得大量粉丝——在2010年的时候,她在优酷就拥有超过500万的粉丝,并长期占据了该网站小游戏区的首位 。
对了,她读的是清华大学。她当年是以内蒙古理科状元的身份,考上清华的王牌专业——建筑系的。她从小就跟着爸爸玩各种游戏。
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内心还是喜欢游戏”,石悦决定转行投身游戏领域。
现在,她已经是中国极具名气的游戏主播。
让我们为女流鼓掌,也为自己鼓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