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省实验的贾丽娟老师的《怎样表达才生动》 ,让我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对小学生习作有了新的认知。六十岁的贾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时而为我们演示课堂上的动作,时而给我们分享学生上课的收获。令我感动、敬佩。
她说,好作文有五个标准:1.鲜活的素材,2.多变的结构,3.生动的表达,4.深刻的思想,5.漂亮的字迹。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呢?“鲜活的素材”,需要学生出去走走,见见世面。多关注生活,多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多关注国家大事,这个方面,需要家校共同的配合。而“多变的结构,生动的表达,深刻的思想”则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指导,学生们不断练习。漂亮的字迹更是我们时时刻刻要求孩子们做到的。
贾老师先举了动作描写的例子,通过实例告诉我们五个动作描写的方法:1.细致观察,2.拆分关键动作,3.准确描写每个动作时的神态,心情,速度,力度等状态,4写出动作发生时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化,5.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
在她的实例展示中,我突然发现原来我在做的,和贾老师一样,就是将习作化整为零,降低难度分散练习。比如:在《搭船的鸟》第三段描写翠鸟动作时,我曾经用了两节课专门带着孩子们练写猴子爬树、熊猫吃竹笋。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带学生用两节课描写利用关键词火烧云的变化、潮水的变化。在教学《绿》时,我带着孩子们写红和黄。只要我认为有训练必要的点,就会停下来带他们写一写,有时一篇课文能学三五课时,而有些课文则一课时结束。就像叶圣陶学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现在我们还是能转过这个弯的。
同时我还想到了一个思路,就是做一个“词句段运用”方面的讲座。第一,这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第二,这个“词句段运用”指向的就是孩子们由学到用,迁移运用的能力。而这一点,很多老师还是把握得不够好的。
接下来要说的,是贾老师重复了好几遍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感动之余,明白了一位好老师到底该怎么做。她说:“我没有多大的本事,老师的本事,在孩子们面前不值一提,老师有的,只有启发、挖掘他们的潜力”!
同时我也准备改变作业布置策略:家庭作业只写基础题和好句改写,阅读理解放在学校领着做,回家实行几天看看效果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