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为课我的理解实际上是“以教为学”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工具也可以。
而且化书为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化一本书,会“化”出不同的课程?
同一个人“化”一本书,也会“化”出不同的课程?
完全不同类型的几本书,可以合并起来“化”出一门课
通过“化书成课”技术做出来的课程,和原书内容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而化书为课能够很好的让我们钻进书里,雕琢书中每一句话,毫不起眼的一个词可能就是点亮你人生的那盏灯
培根还说过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里的之外,就是我们所做用的工具,化书为课便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我认为是最高级的一种。
好,我们在迁移一下,除了书以外,我们还可以化什么为课?这篇稿子我是在公交车上写的,我看到了公交站广告牌上有个宣传二维码,突然之间觉得二维码是不是也很神奇,看起来都是一样一样的,但其中一个小点位置不一样,就是完全另外一个码,所以要细研究,我们可不可以化码为课,如果暂时做不了课,我们能不能化码为书,实在不行,我们在退一步,化码为1分钟极速分享也行对吧。我们变现学院不是经常在训练的这项技能吗?再倒过来推,你可以讲一分钟,就可以讲10分钟,还可以讲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是不是出来了,化码成课的逻辑是不是这样的。然后我们还可以迁移到化人为课,如果你的焦点放在去研究一个人身上,那更会不得了,比如,曾经海明教练让我们研究股神巴菲特,有人说,这个有点远,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研究我们自己,你是不是会有很多话说,从哪年生人,出生何地,有无兄弟姐妹,到小学和哪个同学打架,初中暗恋哪个同桌,高中逃课去网吧,大学捞人生第一桶金等等,要讲个天昏地暗都不为过。那你可能会说,那这还是课吗?课有形亦无形,在放大一点,人生就是一堂课,处处有学问,处处皆学习,留心便是一堂好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