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往开会的路上。
还有三个多月,2020年就要过去了。
所谓的做好金九银十,双节会战,争取下一年的开门红,在零售行业,最后一个季度是大家要冲刺的阶段。
所以,同几家全国的大客户在回顾今年的生意,发现过往生意中的瑕疵、经营亮点,寻找接下来的生意机会点。

现在是市场商品严重过剩,竞争异常激烈。

受疫情、线上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销售同比持平就算经营不错的企业。
还有国际大品牌,业绩几年下来,如同过山车。疫情有影响,但更多的是企业的的格局、管理水平、流程顺畅及人的责任心。
大家如同困兽,都要寻找破局的路径。
网红直播带货、社群营销售、线下店顾客体验,每种方式都在尝试,但真正抓住要害的不多,费用产出比低效。
定位不清晰,不专注,是企业的通病。

也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但苦于人才的缺乏,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问题,你只有让你的合作伙伴赚到钱,让你的员工赚到钱,才会有人陪你玩,仅画大饼,走不长远。
今天,也和一些老板聊到了目前创业的问题。
大家的共识是,借力借势才能赢,比如做这些大品牌的合作伙伴或合伙人,和这些大品牌的强大的公司站在同一战线上,而不是做这些大品牌的敌人,这样可以大幅的提高我们的创业成功率。
如果心血来潮想自己创业,想要把那些历经市场风雨人品牌干掉,这样的创业基本上九死一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在走向垄断,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创新的能力,不能创造出新品类新产品,即使非常努力的创业,也是九死一生的刀山火海,失败的概率就非常高,与其创业成为这些强大企业的对手,不如买他们公司的股票做他们的股东。
作为普通人,如果不去创业,如何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我们先来看看股市各品类的收益。
在美国,股市的长期回报在年化10%左右。
债券的收益在5%左右。
黄金在3%左右。
而直接持有美元,没有收益。
在中国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中国股市,也是能够提供年化10%的收益率的。
债券在4-5%左右。
在我们中国,房子才是重资产,但从目前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大概也能获得至少5%-8%的收益。
持有现金的收益也是0。
而奢侈品、消费品,从你买到手那一刻,就开始贬值了。
比如你买一车,买的时候20万,第二年也就值15万了,第三年就是10来万块钱。
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基本就一条路径,总结了6个字:先工作,再投资。
商业社会,非富二代、拆二代的大多数普通人赚到的第一桶金,都是通过工作赚来的。
投资,可以从指数基金定投开始,虽然很简单,但不能无脑买入,还是有些细节需要掌握的。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因为在雪球上,看到一位球友,因为过于轻信所谓的“V”,卖掉了房和门市,一头扎进股市,重仓持有一只股票,目前亏损180万。

股市是一个风险场所,我们首先要想的是风险,而不是看到别人赚几百万就幻想自己也可以。
股市里,不要去轻信那些每天教你去做什么的人,而是要去看别人都了什么。
有些人,天时、地利、人和可能都占了,赚了一波,加上会吹牛,写几篇分析,信心满满,可能了也不是诚心骗你,赚了钱,谁都会嘚瑟,但你追高进去,可能会遗憾终生。
总的来说,哪怕你现在手头的钱并不是很多,但正确的投资之后,依旧让你过的比之前更好。
也可以让你的下一代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他的人生,这也是学会投资另一个意义。
掌握了财富的密码之后,你只会越来越富,雪球只会越滚越大。

我们生在这世上,就是为了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能够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刚看头条新闻,海航创始人陈峰被限制高消费。
这意味着陈峰不能乘坐飞机外出旅行或者工作,甚至不能乘坐海航自己的飞机。
作为中国最大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的创始人,这一结果具有悲剧式的意义。

陈峰是一位伟大的创业者。
在海南岛原来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凭着自己的胆识和勇气、超前的商业眼光和布局,成就了中国航空领域的传奇。
但海航这几年的步子走得太大太快,单就我所在的城市,收购了众多的酒席和商业,原本还经营红红火火的酒店,这两年有点门前冷落鞍马稀。
在经开区的购物中心,海航收购后,有过很多的业务来往,感觉不像在做生意,人浮于事,个人的灰色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解决问题,但学会了打太极,深深的失望。
海航在感觉自己发展成为了巨无霸,低估了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的千变万化,也低估了内部管理、人事和内部利益分配的复杂性。
内外互挤,让海航陷入困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