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6-07

2019-06-07

作者: 祖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14:07 被阅读0次

2019-6-7 Dino+24

我是祖爸,今天是把群里面学到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主要有三部分

1,樊登老师的视频解读《我为什么做樊登小读者?》

2, 肖宏文老师的视频解读《阅读的意义 樊登小读者的产品和使用建议》

3,《樊登小读者家长说》看看家长对樊登小读者启发孩子走进书本世界 。如何 用阅读激发人生。


和樊登老师的合影

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小读者

曾经有很多次有人给我提建议,说,樊登读书会能不能出一款针对小孩子讲书的产品,帮助更多的小读者能够读书。我一直都在犹豫和拒绝,为什么呢?我的理由很简单,我说,只要家长好了,孩子就会好,所以我总是劝这些成年人说,不要在孩子身上下那么大的功夫。你对孩子太过纠结,太过的执着,你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改变这件事上,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当我们做了很多成年人的改进之后呢,慢慢的发现孩子的改进还真的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做樊登读书会是因为我觉得成年人很忙,没有时间去阅读,跟书本越来越远离。我想:孩子们应该有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去读书,他们本来就应该每天都在读书。但是后来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说,老师,你不读小学真的很久了。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要比我们这些成年人忙的多,他们更忙碌,更没有时间去读大量的书。

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小孩子变得越来越忙。

第二个原因呢,是很多家长真的不知道怎么陪孩子进行亲子的阅读。

一般来讲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度的关注。过度关注导致妈妈爸爸成了小孩子阅读很大的障碍,在旁边一个劲儿讲说这样是不对的。你为什么这个字没记住?你能不能再朗读两遍,对吧?这个英文怎么说?就是不停地打扰孩子沉浸式阅读的这种感受。还有一种呢就是虚假的陪伴,说是我在陪孩子读书呢。其实干吗呢,我在玩手机,孩子在读书,然后慢慢的孩子过来跟你一块玩手机,还有就是完全没有养成这样习惯。这是大量的家庭没有学会怎样陪孩子庆亲子共读的一个现象。

有一个社会学的研究打动了我,就是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是专门针对那些,从蓝领家庭成长出来的教授所做的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很有意义,各位。因为现在大家都在讲社会分层啊,等等,有什么阶层固化,这样的话题。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所以,专门有这样的研究说,这些蓝领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能够成长为教授。跟他们相对应的对照组就是从蓝领家庭长成了新的蓝领的一群人,大家都是从蓝领家庭出身,有人能够成为教授,有人继续做前辈的工作。原因是什么?经过了大量的调查以后发现最高相关度的东西是他们家小时候的藏书量。就是,如果这个孩子在小时候家里面有足够多的书可以读,他能够自己去探索去阅读的话,这个孩子将来的命运就真的会发生扭转,所以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让我觉得我们真的有必要做一款产品来,真的帮到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实现亲子阅读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个产品不好做,原因是,您知道这个社会上有两类服务。一类服务是救急的。一类是预防的服务,各位可以猜猜哪一种会比较好卖?从营销学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这个结论,就是救急的服务要比预防的服务好卖得多,就这个人一旦得了病,你会发现你让他花多少钱都愿意。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说我可以帮你预防那个问题,他不会在乎,他说:我没事儿,我挺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医院总是门庭若市的原因。我们做成年人的阅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救急的,就是有大量的成年感觉到了痛,感觉到了没办法,这时候他才会想起来,我应该借助一下阅读的力量。但是我们教小孩子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这就属于一个预防性的产品,尽管有可能他没有成年人的产品那么容易受欢迎,但我们决定还是要试一试,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

那么基本理念是什么呢?我讲过两本非常重要的与教育有关的书籍,一本叫做《反脆弱》。

《反脆弱》里面讲到说,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教育方式是观光式的教育,什么叫观光式教育呢?就是我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尽量上最好的大学,然后毕业以后找一份最稳定的工作,你发现这个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这种观光,该做的每一步动作都做过,每一个景点都去过,但是孩子完全没有感受到那个景点的美好。孩子并不爱学习这件事情。同样观光这件事情令大量的家长分外焦虑,总觉得自己孩子去的景点不够好,所以一天到晚想尽一切办法,买学区房啊干什么,干什么,上奥数班呢。各位,你知道观光式教育最大的伤害是来自于让孩子不爱学习。当一个人变得不爱学习,不沉浸在学习这件事情当中的时候,他学什么样的文凭都没用,读什么样的大学,都无助于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创造力的人。所以我们就能够看有特别多的从名校毕业的学生变得非常平庸,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

跟那个观光式相对应的就叫做叫做沉浸式的学习。什么叫沉浸式的学习,就是孩子拿起这本书在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她根本就忘了吃饭,你叫他,他没反应,或者他回应你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这时候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应该让孩子沉浸在这里边,家长经常抱怨孩子缺乏注意力,没法集中啊,坐不住,原因是因为你只要一到吃饭就一定要打乱他的生活节奏,所以你破坏了他的注意力,你反过来批评他没有注意力。而沉浸式的学习,一定是有爱好,我还记得我最沉静时的学习,就是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好沉浸。就是可以不吃饭,都可以读进去,你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吗?浪费生命嘛?不是。很有可能,他给我建立了价值观,郭靖的侠之大者,杨过的这个桀骜不驯,潇洒,这种感觉。这都是一个孩子身体内所沉淀下来的东西,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才真的能够影响到一个人,远期的价值观,这是第一本书,所以我们希望经过这本书的指导。樊登小读者这个产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说:必须点多少个赞,必须读多少本书,打多少个卡,然后我就是一个有学问的孩子了。不需要,孩子不需要这样的排名。孩子需要的是喜欢、乐趣、沉浸,你看他是不是,表情随着那个屏幕在不断的变化,或者他在拿起一本纸质书的时候,他能够非常沉浸地把它读完,这就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

另外一本书呢就是我们讲到《怎样是最好的学习》里边说,全局性的认知,就是讲一个绘本,讲到什么程度算讲的好,各位看看,我们桌上摊了多少书,比如说这一套,叫《儿童心理学手册》,一套八本,《阅读怎么样去培养思维能力》《怎样读涂画的书》,然后《阅读与经典》什么《儿童阅读的世界》等等,我们的团队真的是下了苦功夫。读完了这么多的书以后,我们觉得怎么样才算把一个绘本讲得好?就是要给孩子带来全局性的认知,通过这一个绘本,通过这一本故事书或者一个名著。我们能够让孩子不仅仅是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还能够知道跟他有关的所有与这个世界上相联系的知识也好,这个文化也好,或者是价值观层面这个东西。这个就叫做全局性的认知。所以如果能够给孩子打造一个沉浸式学习的工具,并且能够带来全局性的认知,我就认为樊登小读者这个产品是成功,那好,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方法是什么呢?

有两款产品给大家,就是你很少见到一个阅读的app里边儿,非常学究气的把一本书讲两遍,我们就是把一本书讲两遍的APP,一遍呢是讲给孩子听的,就这一版孩子只要自己听自己去看,他就可以OK,他就能够掌握这本书里的东西。另外一版是讲给家长听,就是我们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家长版本。家长版本讲什么呢?家长版本的核心就是告诉你怎么样来分享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们能讨论哪些问题?我们能组织哪些家庭活动?能不能通过这本书让孩子对这个世界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现在大量的家长都觉得跟孩子在一起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经常所做的事儿就是要么出去走走啊,逛逛公园,或者是一块儿去披萨店吃一顿大餐,一块看电影,就这些事儿。那能不能够做一些,让孩子跟我们的价值观不断迭代进步的这些活动,所以我们通过每一本书作为一个切入点,然后教给家长的说应该怎么样和孩子共同来分享、研究、探讨、甚至争论这本书的观点,而且把它带入到生活当中去。

我们始终认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谁也替代不了家长的作用。千万不要说:我给你买了各种各样阅读的产品,对吧?所以这会儿你不要烦我,你自己去看手机就好了,我继续看电视,继续看IPAD,看书就好。我们把书当作另外一个保姆。

这是完全不对的。我们要通过用这样的产品帮助我们的家庭建立一个阅读的习惯和氛围。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在这个学术界非常的杰出,在金融界,在影视界,都非常的杰出,嗯诺贝尔奖得了那么多人,对吧?常春藤的名校都有那么多的教授,都是犹太人,为什么呢?犹太人有一个习惯是,在每一个安息日之前的那个晚上,父亲要和每一个孩子谈话,每周都谈,每周的谈话,一直谈到很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非常棒的这个家庭聚餐,然后父亲要跟每一个孩子谈论他最近的一件事,有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家庭培养孩子的一个环境,这是我们呈现书的方法,一本书讲两遍。一遍给孩子,一遍给家长,从而带动整个家庭里的孩子和家长的互动。

产品设计上很有意思,我当时看到他们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就说,我觉得你们,这个团队数学太不好了吧,他们是0到4岁一个阶段,然后2到7岁一个阶段,然后5到15岁一个阶段,那我们的想法应该是0到4岁了,5到8岁这样。我就问我们的负责人,我说这怎么搞的,这为什么会这样,这让客户怎么选。他一句话就解释了,他说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嗯很好,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所以如果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读,七八岁的孩子才能够理解的东西,为什么不让他试试呢?所以,我们把年龄阶段做了模糊的分界,嗯所有的选择权在孩子和家长,然后,只要付一份钱,我们就把从0到15岁的所有产品全部都贡献给我们的用户。真的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所以如果你家里面有两个三个孩子的话,那就赚到了。真的,一个账户就够了,从0到15岁的书全部都向大家开放。

这是我们在产品规划上的东西。

最后有一个建议,就是我希望有了樊登小读者这样一个app以后,大家还是能够去买纸质的书,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的大脑,在看纸质的东西和看电脑屏幕的时候,他所分泌的波形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候,你天然的就会出现阿尔法波阿尔法波就是那种准备昏昏欲睡的准备去休息的那种感觉,所以你看电视剧,为什么越弱智的电视剧越容易有更多的人看,就是因为它安静,休息,不要动脑子,不要考验我,哪怕你是看谍战剧也一样,他其实大脑是不用怎么动脑,你从一开始就能够知道自己完全知道谁是坏人了,这是阿尔法波的作用,但是在你看纸质书的时候,你要理解每一个字,要把文字转换成想象,你的大脑里就会出现贝塔波,贝塔波才能够让你的大脑连接,变得更加的紧密和丰富,所以这不像樊登读书会。樊登读书会说: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就买来纸质的书再看,嗯,如果没时间的话,听一听也好啊。但是樊登小读者面向的是孩子,所以我们特别强烈的建议大家听完之后能够把纸质书买回家,因为家里的纸质书越多,这个孩子将来成功的可能性就有可能会越大,当然这只是相关关系,我们没有做任何的承诺。一个孩子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作为家长,能做的,不是给孩子打包票,而是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这就是我们诚心诚意的奉上樊登小读者这个产品的前因后果。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我们的口号是和孩子捧起书,就能让孩子爱上书,这里是樊登小读者,希望得到您的持续关注。

祖哥和肖宏文老师的合影

发动机?

一个挺笨的儿童阅读机构也要投靠标题党了?

但要是能给那些成绩不好、作业拖拉、爱睡懒觉、贪玩游戏的孩子装个发动机,家长从此不用操心!那简直是世上最伟大的发明!可世上真的有这样的发动机吗?

我说有,不信?那你看看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有创意,待人礼貌,而且还该玩就玩,该运动就运动,你跟人家爹妈一聊,更是气死人,自理能力很强,爹妈搞好后勤保障就行。你说,这样的孩子是不是有个发动机!

拉倒吧!什么发动机?人家孩子那是天生就聪明!唉,如果你是樊登读书的会员,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刻意练习》、《好奇心》、《父母的语言》;如果你还不是,那就普及一下,每个人生来的神经元数量差不多,差就差在神经元的连接上,而神经元的连接又主要取决于小时候父母的语言,所以,还是跟你有关喽!而且,聪明不聪明只是一个方面,又不是没见过那些聪明败家的玩意儿。

那这发动机该是什么呢?要我看,至少有两部分,一是好奇心、想象力,提供孩子探索的动力;二是诸如三观、科学精神、艺术审美等,提供孩子精神的动力。那这些好东西又从哪儿来的呢?

可是我们也告诉过孩子要有好奇心,想象力,要刻苦、拼搏,怎么就没用呢?不用难过,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讲道理没用?我可是行动了,孩子一生下来我就怕他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小班起我给他报了很多班,上小学就更多了,一年下来,全家大部分收入都花他身上了!……你问效果咋样?还行吧,不管了,反正别人都报阿,我做家长的尽力了,成不成就全在他了!

可你知不知道,你说“还行”,其实孩子这辆车小时候全靠你推!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发动机养成后,一脚油门下去,你的孩子只能闻到别人的尾气!

所以,别不服气,孩子会成为超跑还是拖拉机,其实全在你!

那孩子的发动机是如何养成的呢?嗯,你一个阅读推广人,不会是说靠“阅读”吧?为什么不呢?我且问你那些自带发动机的孩子,有谁不爱读书?

樊登小读者有一个阅读模型,给你打开看看就明白了!

1.  一本好书和一个人的三层世界

第一层是认知世界。就是一个孩子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包括文史社科,宇宙生命,人文地理,STEM等等,孩子需要知道这么多吗?需要!要知道人的好奇心水平是取决于他的认知水平,如果一个人没上过学,他的好奇心可能只停留在抖音那些流行的搞笑段子,但如果你周围有一位天天读书的人,哪怕他还是个小学生,他也会让你刮目相看。那这些庞博的知识在哪儿,当然在好书里!我们了解世界,是让世界在我们脑海中跑起来,进而享受认识世界的快乐,创造世界!而不是苦苦完成学业,做知识的奴隶!

第二层叫思维世界。所谓思维,就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层家长很喜欢,因为思维关乎聪明啊,所以市面上有很多的思维班,比如数学思维、作文思维。且不说超前教育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思维其实大多是套路,以作文来说,满大街传播的作文思维在阅卷老师那就是熟悉的套路,能得高分吗?而那些鲜活、高级的思维都在书中,《福尔摩斯侦探案集》会驱动你观察、推理的热情;《小公主》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也可以活成公主,会让你体会到反差美的力量;《王尔德童话》诠释了悲剧就是把美揉碎了给你看。这些伟大的思想只能见诸于那些伟大的作品,好书的作者都是大智慧的人,那读好书,不就是跟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对话。

第三层叫精神世界。朱永新老师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孩子的三观、科学精神、好奇心、想象力、审美,这些最美好的精神财富宝藏都在好书里,你读《熊猫澡堂》,熊猫原来是染了耳朵,涂了黑眼圈,穿着黑背心的白熊,荒诞不经但让人为之称妙;你读《草房子》,你能感受到苏北水乡醇厚的风土人情;你读《爱丽丝梦游仙境》,会为那奇幻瑰丽的想象世界而震惊;你读《宝葫芦的秘密》,就知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这些书构筑的榜样和精神世界,要远远好于大人的说教。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吃”好书长大,他的三个世界自然丰盈、充实。他不就是你想要的那个龙,那个凤!他不就可以成为那个自带发动机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业能挡得住他吗?知识丰富,思维灵活,文史哲美兼具,岂不要文有文,要理有理!即便个别科目稍微差点,也被强大总体优势抹平!

困难能挡得住他吗?知识为他认识问题赋能,思维为他解决方法赋能,榜样为他精神动力赋能!

游戏能诱惑了他吗?一个充满了高级趣味的孩子是不会在低级趣味的东西上停留很久的!

……

别急,如果你还觉得我这是经验之谈,是广告,是时候拿出硬核的知识来了!

2.  阅读与大脑

人类从两脚直立行走开始,站起来的力量将喉头拉下来,共鸣腔长度增加,人就开始说话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让我们拥有了语言中枢。但文字发明才五千年,在人类历史上也就短短一页,而且中间绝大多数的人还不识字,所以文字还没有录入到我们的基因里。所以,说话是本能,但阅读是习惯,需要养成,一个孩子如果没人教他阅读,他就是文盲!

那么在大脑层面,文盲脑和阅读脑会有什么差别呢?科学家选择了葡萄牙一些贫困家庭进行对比实验,这些家庭里年长的姐姐要在家照顾弟妹,而年幼弟妹可以上学。通过仪器观察被试者的大脑激活反应,科学家发现:受过教育的妹妹们的胼胝体后部更厚。我们知道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胼胝体越厚意味着信息交换更多、更快、更有效。而且,更多的实验也证实,不论何种语言的阅读者,都会在左侧枕-颞区打造出一小块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脑神经学家称之为“文字盒子区”。这块脑区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还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相关脑区。而且越是优秀的阅读者,“文字盒子区”对文字的激活反应就越强烈越迅速。

不仅文盲与阅读者的脑结构不同,而且初学阅读的儿童大脑和成熟阅读者的大脑也不一样。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等各脑区通力合作完成的活动。实验发现,初学阅读孩子的大脑,兴奋点分散不太有规律,左右脑平衡激活。就好像仓库里有十个工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的活儿来了,在整个仓库地跑来跑去。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仓库就变成熟了,有人进货,有人出货,有人理货,有人记账,也就是说视觉区感受到文字后,迅速将文字信息传递给“文字盒子区”,“文字盒子区”将文字处理后,又迅速把处理结果分发到各知觉、感觉、运动区,这样阅读就高效起来!而这样的通路不正是学习的通路吗?所以,阅读高手大都是学霸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同样是学习,为什么做作业达不到阅读这样的效果呢?答案很简单,阅读是主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那种通宵达旦、热泪盈眶的读书体验,但作业呢,只想赶紧完成。这在脑神级科学上同样得到佐证,科学家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及脑磁波仪(MEG)的实验中看到:阅读时,大脑从视觉皮质一路活化到前脑,每一字符都会激发出一连串跟它相关的字符,这是一个联想力的竞赛。所以在神经学上发现,主动学习的神经连接异常密集,被动学习就很稀疏,而一个人的神经网络越密,他越有机会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想法,也就是创造力越强!

敲黑板,总结一下,发动机是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内驱力,这个好东西来自大脑的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越密集,发动机就越强;而神经网络的密集来自主动学习,阅读就是一种最好的主动学习,因为阅读里蕴含有丰富的知识网,高级的思维运用,还有直击人心的心灵体验。所以,阅读可以帮孩子养成发动机!

但神经学也告诉你,阅读不是本能,需要从小培养!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我们樊登小读者的使命!

3.  樊登小读者能够帮到孩子

2017年初,在樊老师的支持下,我组建了樊登小读者的初创团队,我们团队对儿童阅读做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发现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其实也不难,简单说来就四个字——亲子共读!所谓亲子共读,就是家庭里要有阅读氛围,家里有书架、书房,爸爸妈妈爱读书,而不是刷手机。在孩子小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给他讲绘本,做角色扮演,玩书里或者延展出的游戏;孩子再大一点,就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让孩子感受到书跟玩具一样有趣,书里的世界很精彩,虽然这个时候他还不认字,但没关系,他已经是一个小小阅读者了,拥有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了。

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大量的家庭在孩子小时候是你看你的动画片,我刷我的手机;上学了你上你的辅导班,我继续刷我的手机!阅读是很重要,但是,在很多家长的眼里是这样:真的吗?没那么重要吧?我真没时间!哎呀,我不会跟孩子讲!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就把樊登小读者定位成亲子共读的帮手。帮手要帮两件事,第一件,要让孩子对童书感兴趣。孩子不是对动画、短视频感兴趣吗?那好,我就把好书里的故事做成动画、趣味视频给你看,我们叫故事版,效果有三:

其一,孩子看后如果对故事感兴趣,那么自然就会对书有兴趣;

其二,看故事视频后就会熟悉书里基本的人物情节,读书时就不会有畏难情绪;

其三,我们讲故事会留白,勾着孩子去读原书。

第二件,要让家长了解童书,喜欢童书,知晓跟孩子一起共读的方法。所以,我们做了讲读版:介绍书和作者有趣的信息,书中的哲理,教育意义,艺术审美,延展游戏等,让你看完后成为两个高手:一个是关于本书的高手;二是成为孩子喜欢的共读高手!故事版和讲读版就是我们樊登小读者独一无二的一书两讲!

但到后来,我们也收到很多家长反馈:理念性的东西很好,但我们就想知道怎么一步步陪孩子读,于是,我们开发了口袋秘笈:

亲子共读的操作手册,秘笈分三步:

第一步读前准备,绘本如何通过封面引导孩子联想内容,文学如何通过提问让孩子感兴趣,百科要做哪些知识储备。

第二步读中引导,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质疑、提问,享受阅读过程。

第三步读后巩固,读过书后,就可以和孩子玩随书游戏、角色扮演、绘制脑图等,而且我们把口袋秘笈放到APP上,会员下载打印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作为一款儿童APP视频产品,如果直接给孩子看,的确会影响到孩子视力,而且也影响家长使用手机。我们通过开发“一键投屏”和“TV版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书两讲、口袋秘笈、大屏观看,这是我们产品的主要特点,一年多来,我们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荣获了2018年度知识服务平台奖;

而且在2019年儿童节前夕,我们的会员已经突破百万!欢迎您和您的小朋友成为我们的百万分之一,在樊登小读者平台爱上阅读!

如果这篇长文读起来太累,建议您可以听听我录的视频,里面还有运用我们APP的方法。

4.  行动在父母

如果你认同本篇文章的观点,阅读能帮孩子养成他的发动机!你会怎么做呢?

观念上:

发动机是最重要的零部件!一切围绕阅读习惯培养出发!凡是阻碍阅读的拦路虎都把它清除掉!

行动上:

营造阅读氛围: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每天陪孩子阅读:放下威严,拿起“演技”,

和孩子亲子共读到底,直到他养成阅读习惯!

但我相信,大量家长是这么做的!

读文章时觉得好有道理,一定要按照老师的建议去做!回家后就半信半疑,阅读是发动机?嗯,还不是因为你们是做阅读推广的!

亲子共读?我自己就不怎么会读书,能行吗?试试,要是孩子不喜欢该怎么办?

营造阅读氛围?放下手机,拿起书本,那就试试吧,一会来电话了,一会儿微信又滴滴了,该不是领导的吧。拿过手机,哇,超级酸爽,刷朋友圈,刷抖音,……半个小时没了,书还没翻几页。

时间,时间去哪儿了?上课,兴趣班,辅导班,作业,刷题,练琴 ……  就是没有阅读的份!

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儿:道理很明白,依然做不到。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

可谁说都这样?樊老师自不必说,他的儿子嘟嘟,在家几乎不用写作业,因为作业在学校都做完了,课外只有一个棒球班,所以有大把时间读书!我的师兄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路一鸣,他们家有固定的读书时间,爸爸、妈妈、女儿各读各的书,然后在一起交流,其乐融融!这两个孩子不用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阅读上有一个“马太效应”理论,就是阅读量少,词汇量发展缓慢,理解能力低下,导致阅读动机不强,阅读量就更少,而且如果成绩不好,老师就会布置更多的作业,阅读时间就更少,导致成绩就更差。反之,那些阅读好的孩子,阅读动机强,阅读更多,更深入,成绩就更好,成绩好老师留的作业就少,就越有时间阅读!

孩子是那个正循环还是负循环,开关其实捏在你的手里!

时间管理理论中告诉你,你最应该做的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在育儿中,阅读可以算得上头一件!但事实上,大量父母和孩子陷在紧急而不重要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比如大量的作业、试卷,一堆课外班!如果你有心,你把孩子一周的学习活动做个记录,看看有几件属于主动学习,他的神经回路有多少时间是兴奋的,这样的状态,孩子能养成自己的发动机吗?

我在什么地方都会强调,你可以不用樊登小读者,但一定要记得我讲得阅读重要这件事!

摘录几位名家名言作为这篇长文的结尾:

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著名作家毕淑敏

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6-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bm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