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非暴力沟通》共读的第5次活动,在第一个自我介绍的环节里,老师出了一个主题,在自我介绍过后分享一件对自己来说是挑战的事情。
有一位书友说到了在公开场合演讲这个事情,没想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原来对于演讲这件事,大家都是有一些恐惧感的。
演讲(1)
以前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内向、不善言辞,我一直觉得这个评价有些矛盾。
如果是一对一的讲话,我可以说不少;但如果是三个人以上,我会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话慢慢变少。
我分析过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的声音是属于比较低,有点哑的那种,而且我本身也不喜欢大声说话,所以跟那些音调比较高的女生相比,很容易就在说话过程中“弄丢”自己的声音,在人多的时候很难找到说话和插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在人多的地方,我就不愿意说话了。
这也算说明,如果自己往自己身上贴上了一个标签,真的就会变成标签所描述的那个样子了。
给自己贴上了标签就会把自己困住,然后变成那个样子我辞职前两年,在学校组织的某一次读书沙龙活动上,领导为了让每个青年老师积极看书读书,采用了“电脑随机抽选老师上台分享读后感”的形式来组织这一次的活动。
我那个时候不爱读书,为数不多的几篇读后感也是拼凑出来的。我特地挑了一篇还算比较好的打印出来作为准备。
结果活动上就抽到了我。
因为上台分享我也是读稿子,完全算不上是“演讲”,但是即便如此,我也非常的紧张。
当天活动的地点是学校的大会议室,学校的各种表演庆祝活动还有各种大会都是在这里举办的。所以那的的确确是需要“上台”对着话筒讲的。
整个过程中我的眼睛死盯着我的稿子,通篇读下来,一边读一边手发抖,声音也是隐隐发颤的,读完之后也不敢看台下的领导和同事,就这么“灰溜溜”的就下场了。
连读个稿子都这么紧张,可想而知,如果是上台演讲,我可能一个字都讲不出来,光顾着在台上窘迫了。
(2)
之前在黄征宇先生的《终身学习》中看到过有关于情绪来源的内容,一般来说某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情绪就比如说我对于在别人面前讲话、在公开场合演讲的恐惧感,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期课堂上举手发言答错了问题被老师批评的经历,以及大家经常说的“多说多错、少说少错”的刻板印象,当然也有想要在朋友中发言、却经常被人打断,或者是自己说话周围的人都不在听的缘故。
分析这些恐惧阴影的来源,似乎也能分析出很多。但说到想要提升即兴演讲的能力,却也是不容易的。
昨天的读书会上,在老师公布了自我介绍的主题以后,我第一个主动发了言,之后在别人说到了这个演讲的话题的时候,我也做了回应。之后老师又对我说的话进行了回应。老师说她清晰的感受到我参加她课程中的变化,刚开始第一次课时说话不多,每次发言的时候都说的很简短,很少会超过时间的,但是慢慢地,她听到我发言的次数多了,也讲了很多不错的内容,确实能感受到我在“即兴演讲”这方面的变化。
但其实,我的说话练习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就开始了。
那时候我认识了一位书友,因为一些契机,我们相约每月见一次面,互相聊聊自己一个月里的收获。还记得第一次她来我工作室,聊天的时候我讲了很多有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内容。直到她离开之前对我说了一句“看不出来,你还挺能说的”,我才意识到总共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我在讲话。
上周六和闺蜜好友三个人一起去无锡参加线下活动,她俩第一次见面也是相见恨晚,我和闺蜜是高中同学,她说起我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变化大的她都有些惊讶,她说我以前都不怎么说话的,现在好像看上去都开朗了很多。
这大概也是因为我对表达自我这件事越来越有信心了吧。
(3)
现在在读书会上,或者是一些公开的场合,我对于讲话这件事的恐惧感已经改善了很多。我想如果要说提升口才的方法的话,第一件事应该是大量的阅读。
阅读回顾我自身的成长之路,我发现以前惧怕讲话,有一个原因就在于不知道要讲什么。
如果是提前准备好了讲稿,并且认认真真背过了,那有可能会稍微好一些,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不是能给你大量时间去准备讲稿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即兴发挥。
阅读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的思考变得更加有条理,不至于说的毫无章法,并且可以让自己的话题变得有理论依据。
但要说只要阅读就能让人变得善于即兴发挥,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件事就是要进行记录。
记录自己的故事这里的记录不光是从书里得到的知识,还包括了各种生活中的经历;记录下来的事情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记录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素材。
人都是爱听故事的,把自身的经历过程记录下来,印象就会很深刻,就能成为信手拈来的故事素材。用真实的故事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会比说空话要有说服力得多。
第三就是要进行说话的练习了。有想法、有故事,最后还要完整的把它表达出来。
练习说话我并不习惯于那种“绘声绘色”的讲话方式,会让我觉得有些做作,我觉得在一些需要即兴演讲的场合,能够把一个故事叙述完整,就已经很有说服力了。每次在读书会发表一些观点的时候,我就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大家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这三点,就是我对于“即兴演讲”内容方面的一些小心得。
(4)
当然除了内容,心态也非常的重要。
我以前只要一到人前准备要说话了,心就开始咚咚咚地打鼓,即便是事先做了准备,也会紧张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参加线下活动,开头要每个人都要自我介绍一下。结果在轮到我之前,我一边寻思要说些什么,一边就紧张的发抖。轮到我说了,我眼圈周围发烫到感觉视线一片模糊,自己说了些什么内容我也不记得,就这么匆匆讲完了就坐下了,坐下了之后想要拿起茶杯喝口茶,发现自己手抖得像筛子。
第一次开直播的时候也是,虽然准备了一份提纲,自己脑袋里也有故事,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眼睛就光顶着直播间的人数看了,每看到有一个人离开,我就一阵沮丧,后面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这次直播后的第二天,我就在樊登读书APP里听樊登老师讲《即兴演讲》这本书。
即兴演讲虽然书里有很多讲即兴演讲的内容,但整个听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樊登老师分享的自己演讲的一些经验。
他说,如果在演讲的时候总是想着“我讲的好不好?”“我会不会讲错?”“我讲错了别人会不会笑话我?”,那么我们的关注点都聚焦在自己的身上的,这时候就算看到有一个人站起来离开,都会觉得很受打击。但如果在演讲的时候,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我讲了这个内容之后别人能够收获些什么?”之上,那么,状态就会轻松很多。
听完这段话以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发现我在直播的时候,就是因为太关注自己的表现、以及别人觉得讲的好不好这件事上,所以会有很大的压力,反而平时能讲好的东西都讲不好了。
但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自己的故事能给别人带去些什么,效果就不一样了。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故事里都能Get到不同的想法,所以也许自己说的内容也能引发别人不一样的思考也说不定。
这就是“利己”和“利他”的区别,带着“利他”的心态去讲自己的内容,就能轻松很多。
(5)
虽然上面说了那么多,但其实现在我自己在每次讲话之前,依然会紧张。我认为这种紧张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带着敬畏心做事说话,会让人更加谨慎,不至于放飞自我说些大话或者是胡话。一旦开始讲了,反倒会慢慢平静下来,找到了感觉之后,在公共场合说话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分享了一些有关于生活中即兴演讲的小技巧,但我不会说这样的“即兴演讲”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任何事情只有在刻意练习之后才能掌握更多的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