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许久未曾动笔,曾自认为多年打磨,必能一朝风采。因此象征性写了几篇文章,却石沉大海。私下认为无伯乐,不如弃笔。真是年幼无知,不懂厚薄积发,谦逊努力。
为何自大?源于自己年少时也算是一枚读书爱好者,家中的书籍少许。曾虚假的谦虚道:“一点而已,多一点,也少一点。”是带着虚荣的自夸。
然后在岁月这把杀猪刀下,认识到自己的弱小与卑微。或许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间点,在某个事的触动下,走出困住自己的现实迷宫。如自然界里的蛇蜕皮一样,褪去旧的外壳,迎接崭新的成长。
而我现如今可能算是趋于好的态势发展,很喜欢这样的自己。但是由不得吐槽这过程的残忍和现实无情。
PS:我文笔很差,所以在此立个flag只是单纯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和读书感。是对自己新的生活的一种记录。点点滴滴让自己学会反思和自省。
会不断的更新修改自己文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好。( ̄O ̄;)
正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964620/b6eafc7f6fb13b82.jpg)
1.
这几天在看萧红的书,基本上出现频率蛮高的一本书——《呼兰河传》。好像是再度编辑吧,没有序。看的书不是很多,向来的书基本都是有序言的。可能是上世纪的作家,我们只能在历史的长河里隔岸观望。
第一大章是——呼兰河传,目前我只看了一小章。作为开始的第一章,整体的感觉是平铺直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很淡漠的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小城,是那么的冷漠那么的麻木,甚至带有一丝嘲讽,一点轻视。
开头写的是寒冬,一年四季中最冷的季节。然后就是叙述人事物,整个小城的人迷信,贪小便宜,思想很落后。
道路有泥泞,每次下雨人畜都会遭殃,小城里的人认为是与龙王有关,但却从未有人想去把这个坑填起来。因坑淹死动物,而后“便宜猪肉上市”,各家各户的心理:一种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的状态。
还有人们对乞讨人的冷漠,紧接着描述小巷子走贩卖东西,各家的人的想法和行为。33页的小城人的整体的性格特征跃然于纸面,在那个年代这样子好像不足为奇,稀疏平常。
而于我这33页是当头一棒,依稀记得第一次听说萧红作家是在课堂里,讲的是她在小城里和祖父开心的幼年生活,所以主观上就认为这本书就是回忆童年旧梦。
事与愿违,吹开记忆的尘烟是一句“萧红一生只有与祖父相处的几年是最快乐的”。
2.
另一本书是韩松落的《老灵魂》,讲的是没有网络没有MV,只有磁带的时代的音乐家们的故事和他们的歌。我是看一篇听一个人的成名曲,很生涩。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浸淫在21世纪的音乐环境下的人来说。
门外人解读:那个年代的歌,很慢很缓,曲调不多,好似一个基调。而现在的歌是曲风百种千种不为过。
因此我的直观感受,就像身临在大花园里中,倏然,斗转星移你眼前一大片类似的花朵,纵使各有特色,但是你就是肤浅认为就是一种品种,秀才遇着兵。
但我本人还是很喜欢韩松落这个作家,因为一本书入他的坑—《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这本书介绍里很多娱乐女星,他客观见解让我了解到一些女星的生平。并不是粗浅简述,而是融合自己的思想和经历。是我高中写作必备材料,也满足了我的八卦心。
他还有一本《我们的她们》,不是缺货就是价格略不良心。所以我还没有入手。又因个人比较喜欢看电影影评类的节目,恰逢他写了《为了报复而看电影》,然后我又懵了,因为专业性知识貌似很足,我这个门外汉又难受了。
结尾:
因为没有看完,再者脑容量不够了,所以草草结尾。
![](https://img.haomeiwen.com/i964620/1c9d63d02d6846e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