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如果“死别”来临,你将如何面对?

如果“死别”来临,你将如何面对?

作者: 萧潇_xiaoxiao | 来源:发表于2018-05-08 21:56 被阅读54次

著名作家龙应台先生在《目送》中这样描述亲子关系:“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在我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在每一次望着孩子熟睡的脸庞时,我总是想,这个小人儿啊,我是怎么都抱不够的了。也正因此,在看到《给布里安娜的卡片》这本书的简介后,我是带着十分矛盾的心情去翻开这本书的。一方面,我无法忍受去看一个才三十出头的母亲即将永远地离开人世,无法再陪伴她刚满4岁的女儿;另一方面,我又知道,或早或晚,我们终将面对永远的“死别”。

《给布里安娜的卡片》一书的主人公希瑟·麦克马拉米,是一位很普通的母亲,三十三岁,有一个4岁的小女儿,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一切都很美好。只是在某一天傍晚,希瑟躺在床上,摸到乳房里有一个硬块开始,她的人生轨迹直转急下,她被诊断为乳腺癌。经过三年多痛苦的努力和煎熬,依然无法阻止死神的脚步一天天逼近,在生命的最后49天,希瑟写了这本《给布里安娜的卡片》,作为送给女儿布里安娜最后的礼物。在书中,她用真诚而又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她从知道自己患癌到死亡前的生活历程及感悟,告诉每一个看到此书的人:生离死别都是一种常态,去爱、去活、去笑的人生,才会精彩热烈、了无遗憾。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对我触动最大的有以下几点:1、爱;2、活在当下;3、面对死亡;

一、永恒不变的“爱”的主题

在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简洁,没有太多的修饰和技巧,就像一位朋友在向你叙述她的个人经历。然而字里行间,对女儿与丈夫的爱都会不自觉跳出来。

在接受抗癌治疗时,希瑟提到了一种“Dex”的药物,这是药物让她深恶痛绝,一旦服药之后,“Dex”会在大脑里投下亮光,这亮光让大脑不停歇地转动,无法睡觉、无法看书、写字或集中精力做任何事。然而一想到丈夫和女儿,她还是愿意无数次地去尝试、去承受。她如此描述:当我知道有两个我挚爱的人在岸的另一边等我,哪怕让我在毒河中游泳也值得。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爱得深切,大概希瑟不会在买来卡片后迟迟无法动笔,不会去犹豫是否该写这些卡片,也不会去纠结在卡片上到底该不该署名为“妈妈”……以及这本书本身,都是一种爱的证明吧。

二、活在当下,体验生命的精彩

“我身体里的癌症就是这样横冲直撞,为所欲为。我无法阻止它。无法改变它。也无法控制它。但有一点,它同样无法阻止我爱和被爱,阻止我庆祝生命。”生活中发生的事有时候就是没有理由,任凭你声嘶力竭,仍然不会改变。此时,唯有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希瑟坦言,在患病之前,并不曾以“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的态度对待生活,直至在患病之后,才看到很多美好的机会。她去酒吧体验“骑牛”的感觉,去探索无比熟悉的威斯康星州议会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去纹身,去看克鲁小丑乐队的告别演唱会,和女朋友们每月一次的“酒会”,等等这一切的体验,让她在看得到长度的生命里,拓展了宽度。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常常要等某一个正确的时机去做一件事,等加薪了再去心仪的餐馆吃顿大餐,等孩子长大点再去学自己喜欢的书法,等有空了再和老朋友见面……然而,谁又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呢?我们也许能掌控生活的很多方面,但命运很多时候让我们身不由己,没有一个所谓的正确时机,抓住当下。

三、如何面对生离死别

我自认为,《给布里安娜的卡片》全书就是希瑟用自己活生生的案例,在教女儿布里安娜如何面对死亡,在知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仍能打起精神,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有这样一个乐观积极的母亲,不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育吗?

希瑟最担心在自己离世后,女儿布里安娜无法面对和接受,因此她做了很多准备。在一次布里安娜的宠物鱼死亡后,希瑟和丈夫杰夫想了很多主意,纠结该如何告诉女儿。最后他们决定,坦诚地告诉布里安娜事实。很意外,布里安娜接受了,并且提出下次鱼死了,能不能把它放在鱼缸中,好让她也能看到。

作为大人,我们常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善意地欺骗孩子,好让他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然而这真的是孩子的需要吗?也许并不是,孩子同大人一般,有权知道真相(并不一定描述所有的细节),有权做出选择,是伤心哭泣还是再买一条鱼。

因此,在谈到最终自己的离去时,希瑟说,小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她不打算跟布里说自己去了天堂,因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即便去了天堂,孩子的自然反应也是妈妈宁愿待在那个地方也不愿意陪着她。她打算这样跟布里解释:我的身体如果停止工作,那么意味着我将不会再承受痛苦。我无法再陪伴她,但心却永远跟她在一起。只希望她明白,无论我身在何处,我爱她爱到骨子里,一直一直。

以上就是《给布里安娜的卡片》一书的主要内容,我不是个爱哭的人,但是这本书看的时候流过一次眼泪,写的时候又流了一次眼泪,大概因为我们同为母亲,更能感同身受。爱、分离,无奈又恒久的话题,愿我们都能在书中收获勇气、收获能量。

相关文章

  • 如果“死别”来临,你将如何面对?

    著名作家龙应台先生在《目送》中这样描述亲子关系:“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

  • 如果

    如果死亡现在来临,你将何去何从? 如果生活重新来过,你将怎么去过? 如果未来由你抉择,你将如何面对? 如果上帝让你...

  • 离别

    想知道,如何面对生离死别~

  • 压力来临,你如何面对

    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在学生时代,会有考试成绩的压力,进入社会,工作、生活压力,更是接踵而至。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压...

  • 我有个妹妹,素昧谋面

    人们都说生离死别是世间常态,但是如果可以分开选的话,我宁可选择死别,也不想再面对生离。 死别,会有一场盛大的告别仪...

  • RG003蒙田随笔的死亡观

    斯多葛哲学派认为如何面对死亡,如果你经常想着死亡的形象,那么当死亡来临时,你将不会感到惊恐。知道自己已做好万全的准...

  • 真相之后是你我无法窥破的冬日暖阳

    处处逃避痛苦的你,只是不敢面对自己。当意外来临,困在痛苦中的人们,要如何拥抱被冻结的记忆?如果选择逃避,那么希望和...

  • 我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种爱你的方式

    生离和死别,仿佛是人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却又是无法回避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我们该如何解释死亡,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将对...

  • 焦虑来临时,你将如何面对?

    今天着实体会了一下焦虑带来的不愉快的体验,由于第一作者单位的问题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难题,我的心神一直不宁。 ...

  • 当死亡来临,你会如何面对

    《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一本奇特的小说,描述了一个为了救人而死去的老人,在死后进入天堂,在天堂里,遇见了与自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死别”来临,你将如何面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cg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