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227000/c08b4059ac551b93.png)
作为学生,每天最离不开的就是作业。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
“双减”下,国家教育改革提出的作业要求: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可如今,学生不喜欢做作业。做作业,成了学生最有负担的事情。面对着“五项管理”和“双减”带来的挑战,陈老师分享的关注学习过程,统整单元作业带给了我新的思考和启发。
一、归纳作业问题
(1)作业量大,学生抵触
(2)作业内容枯燥无趣,形式单调。(多是抄抄写写)
(3)作业活动为了迎合考试需要,违背学生身心发展
(4)作业随意性大,缺少常规,不能张弛有度
(5)作业评价方式单调,缺少感染力
(6)作业成效不显著(做了作业,成绩照样提不上来)
(7)作业缺少合作和探讨式
(8)教师批改作业任务繁重,陷入恶性循环
(9)学校作业管理太多条条框框,抹杀教师作业创新热情。
二、关注学习过程,统整单元作业
面对作业存在的问题,陈老师具体以自己学校的单元作业实践为例,展开了介绍。
(1)利用单元导读作业,来明确学习目标,梳理学习路径。
利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概括法、抓关键词句、小标题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对单元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知道学什么,才懂怎么学。
(2)利用课时作业,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通过每一篇课文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来梳理信息,达到学以致用。并且利用口语交际部分和单元习作,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单元总结作业——知识的建构
单元的总结是我们在平常的作业设计中容易忽视的,不仅每一课应进行总结,每一单元也要有效总结,让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落实自己是否真正学到实处,而不是无效学习。
三、关注学习差异,优化作业设计
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观念、思维上都存在差异,这样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实际学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鼓励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7000/0cd7ce7e4151c9de.png)
(1)不同学习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作业
如课前预习单,预习单是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利用“学习单”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探索难以独立完成的“挑战性课题”,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和老师课堂的点拨、引导不断深化研究。课后作业单是进行拓展的学习和训练等。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不断深化的正向循环关系,保障学生的深度学习。
(2)不同学生关注不同的作业项目
面对差异性的学生,有个性的作业会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依照学生情况把作业分为ABC三个品级。A类:作业偏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学困生)B类:课后拓展和单元整理。(中等生)C类: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学优生)。高质量的作业是匹配学生学习的作业,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提供不同功能的作业,支撑和促进不同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让学生形成内在驱动力,把要我做作业,变成我要做作业。
四、作业评价标准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7000/348055dc94e079d9.png)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评价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
总之,教会学生热爱作业,从改变作业设计做起。教师要不断思考、摸索、创新,让作业开出智慧、幸福的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