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一本小说,提及庙会,想来家乡的庙会刚过几日,不免心生遗憾,忆起庙会的种种之事。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在新绛,基本上每村都有一庙,除县城的龙兴庙和城隍庙外,有名的就数光马村的白台寺了,它重修于唐开元14年。我们村也有一座小小的观音堂,修建于明朝,历经几百年风雨,于2002年农历2月初3完成重建。为此,每年2月初3就是我们村的庙会。此外还有农历9月16也是庙会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5788/3a0507f61c4c0c7e.jpg)
记得小时候庙会就像春节一样备受期待,春节再热闹也是在自家过,庙会可就不同了。临到庙会之时,村里提前几天就把主要街道打扫干净了,经久不用的戏台也被收拾的整整齐齐。家家户户都进行大扫除、购置货物,准备招待亲戚。学校提前一天就放假了,村里的人即使农活再忙也会暂且搁置,好好休息一天。
庙会当天,小商小贩早早便在主街道上占好摊位,早饭刚过,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各式各样的货物都被陈列出来,吃喝玩乐的东西应有尽有。饼子摊前排着长队,三角饼、油酥饼、糖饼供不应求;拉面、杂烂锅子香飘十里;凉粉在鏊子里翻来覆去发出“兹兹”的声音,此时若就着一个菜饼便更好不过了!锅巴、饼干、糖果、冰糖葫芦最受小孩喜爱,这天每个小孩都会得到比往日更多的零花钱,尽情吃喝、大过嘴瘾。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5788/3c12016fd960cb4e.jpg)
大人们对吃的貌似不太来电,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生活用品,因为这天的东西最为齐全,而且物美价廉,大小衣服、锅碗瓢盆、劳动工具一应俱全,可不能错失良机了。大街上熙熙攘攘、水泄不通。套圈、弹球、枪打气球各样的玩物引得众人围观,时不时发出一片喝彩和掌声。到处都是一派祥和的气氛。
我最爱的就是套圈,一块钱可以套十次,站在指定的位置,拿着圈套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过,一般好的东西都放得太远,是套不到的,但是套圈的乐趣是无以言说的,每次套中一个不值钱的小玩物却似中了大奖一般开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5788/02c3da40cd843cc5.jpg)
村里人每到这天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去招呼亲朋好友,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多年未见的朋友也会借此机会一聚,常不走动的亲戚也因此更加亲密。炒上几个好菜,蒸一锅肉包子,来一壶小酒,围坐起来,拉拉家常、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另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就是看戏了,一次庙会大概会唱五场戏,不过是《清风亭》、《苏三起解》、《西厢记》等一些蒲剧,却总使得村里的老戏迷们百听不厌,他们年纪虽大,可爱戏的心却不减少,往往提前一天就去戏台下占位了,这一年一次的看戏机会可是不能小看的,对戏迷来讲,占个好座位可是比吃一顿好饭还要重要。
小时候,因为没有什么消遣的方式,所以,一听有戏可看,也是十分兴奋的,我和弟弟早早搬着凳子来到戏台下,插在第一排的位置,看了一部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的戏叫《柜中缘》,讲述的是一个青年才俊为躲避官兵追杀,情急之下躲进一个善良女子的衣柜,因此契机而产生的爱情故事。当时我看得非常入迷,以致忘了回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5788/2af8b3a79a3283ac.jpg)
不过,这样的记忆也是关乎几年前了,最近几年,读书工作,渐渐离开了村庄,更无机会参加村里的庙会,虽见识过城市的繁华热闹但远没有小时候的庙会更让人觉得幸福。
怀念家乡那充满浓浓的烟火气儿,浓浓的乐趣,浓浓的人情味儿的庙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