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底的北京,凌晨2点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宿舍,走道里冷冷清清得,偶尔上下楼的声音都能在整层楼之间回响。尽管还未到冬天,北京的夜晚却也冷得出奇,暖气还未供应,幸好室内还算暖和。寝室的玻璃窗上渗出一层薄薄的白气,不知是否是因为有住在“医院隔壁”的寒冷度加成。手机屏幕上的信号提示灯亮了,从实验室归来不久的K同学还没坐稳就抓起手机走出寝室,边徘徊于楼道的一隅,边回复微信上我发来的几个采访问题,思绪似已飘回本科时期,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之间。
“若问读大学有什么意义,那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2017年的5月14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医学部,某间大会议室里,汇集着学院的数位优秀毕业学子,以及学院里本科低年级的数十位同学。在这里,正在召开学院内部的党支部交流会,会议主题是向支部党员们分享个人整个大学以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历。
前几位同学已发言完毕,轮到K同学发言了。他似乎有些犹豫,欲言又止,手中的笔拿起又放下。一阵掌声过后,他轻咳了几声。把桌上的记录本放在一旁。不紧不慢,但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若问读大学有什么意义,那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生意味着艰难。
K同学来自河南商丘,1991年出生,21岁才开始读本科的他对于我们班来说,还并不是最大的。学院里2012级的同学们年龄跨度从90年到97年都有,比一届学生的年龄差还大了整整两年。K同学所在的农村并不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在某些意义上来说,算是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了。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校附近是没有书店,更别说图书馆了。直到上了高中,他才知道,原来高中校园里是有书店的,学校里面是有图书馆,能借书的。在高二的时候,他才断断续续接触到一些书籍。因为从小就没有阅读的习惯,K同学从小就不喜欢语文,直到上了高中以后,才慢慢开始喜欢语文。那时班上最流行的书籍是《士兵突击》,《血色浪漫》,《狼牙》这样的军旅题材,男人味十足的作品,除此之外,他也特别喜欢《基督山伯爵》,《茶花女》这样的世界文学名著。等到后来,慢慢地,读了有二三十本的样子。与此同时,他的学业压力也慢慢加重了起来。
有得必有失,课余时间读了这些书,课业也就落下了很多,成绩一直不好。高考自然而然也就被耽误了。于是K同学在高中毕业之后,在当地复习了一年,成绩提高了100分,勉强达到了一个二本的分数。他不甘心,于是又去复读了一年。所以对于他来说,他的高中是五年制的,比别人多了两年。碰巧,他第三次高考的那一年,2012年,河南考生是84万,他的成绩排到了全省一万七千多名,才能录取在南昌大学。“在河南这样一个考试大省,能考上一个211高校,感觉如做梦一般”,他说,“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被录取的时候,是怎样一个激动地心情。”
上了大学之后,依然是困难重重。“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懵懵懂懂,什么事情都不知道。”K同学每每在回忆起自己的班长生涯时,都会反复提到这一点。就像他直到上高中时才知道学校里有书店一样,初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他连U盘是什么也不知道,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至于打印机嘛,那更像是一个庞然大物,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过,他最终还是当上了班长,而且一当就是五年,直到毕业。
他开玩笑说,他能当上班长,是有运气的成分。刚刚开学的时候,班级里选临时负责人,辅导员老师本来是很中意G同学的。G同学来自上海的崇明岛,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担任了高中三年的班长,同时也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参与组织过很多活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得非常好。按理来说是没什么悬念了,不过,在开学这两周中,发生了一件小事——G同学生病了。也许是他初到南昌,并不适应南昌9月份湿冷的天气,水土不服,他感冒了,“说话柔柔弱弱得”,K同学笑着回忆辅导员的评价,“辅导员老师怕他不能吃苦,于是没有选他。”后来在班级里正式选举班长的时候,两人票数也很相仿,不过由于K同学已经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临时负责人,和同学接触比较多,所以K同学被选为了班长,而G同学担任副班长和K同学组成搭档。
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G同学和K同学其实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五年的室友生活,他们共同进步,相互提携,最终K同学去了北医,G同学也如愿以偿,保研到了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回到了上海。
“在江南的烟雨中,邂逅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姑娘”
K同学并不是一心想学医的。假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知道等他毕业的时候,医学专业学生的艰难就业形势,以及医患关系会如此的恶劣,他当初或许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按理来说,他应该填报郑州大学,郑大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211高校,就如同南昌大学在江西省的地位一样。但在他仔细分析全省一分一段的统计表排名之后,预感到自己就算被录取也必然被调剂的命运,放弃了报考郑州大学。“背井离乡,出去闯一闯”,K同学说这几乎是每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向往,而他还一直梦想着“在江南的烟雨中,邂逅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姑娘”。
大一的时候,我和他聊起人生的理想,他时常掏出上面这个比喻。多年以后,我再次问他,你找到那个姑娘了嘛,他只是微笑,但嘴角还是不免显现出一道微微上扬的形状。
在正式报考之前一段很长的日子里,K同学不停地被父母灌输一个思想:“学医好,凭本事吃饭,一辈子不失业,刀斧手,可挣钱了!”每一次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他便立马怼回去:“学医挣不了大钱,经常值夜班累的要死,一不小心被一刀放倒,命就报销了!”不过他也坦白,“我内心,有时候还是要顺从他们的。”于是,第二个学校他便鬼使神差的报了南昌大学,第一志愿是临床医学,而第二志愿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几天后,顺利录取到了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第一志愿的江南大学的最低提档线比他的高考分数高一分,而第三志愿的郑州大学的最低提档线比他的高考分数低1分。这大概就是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对他的照顾吧。
2016年的10月份,面对考研志愿的填写的时候,他同样犹豫了,因为他想报考北大。
报考北大,源自于每一个学子都曾有的 “清北梦”。2017年的三月份,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期间,有天中午他和辅导员老师一起出去吃饭,在路上聊起了考研报哪个学校,K同学说想考北医,辅导员说:“老师支持你!北医不难考。”之后,他便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暗暗地做着努力。研究生考试录取结束之后,他在给学院2013级同学作考研保研交流会报告时,还列出了七八条理由,煞有介事地分析着报考北医的优势和劣势。
“其实吧,”交流会散会以后,他和我说,“学校的米饭折磨我五年,我好怀念北方的面食。”
哈哈,原来“吃”才是考研的第一动力。
开个玩笑。
真实的情况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实在是太难考了,K同学经过一番调查后决定选择学硕,因为2017年是改革的第一年(专硕依旧是全国统一命题,学硕是由各个高校自主命题),而且他也很幸运地选择了学硕里的第一套卷,因为第一套卷很简单,比第二套容易了很多。初试分数公布以后,第二套卷的分数也确实是普遍比第一套卷低很多的。再者,他也很幸运地报考了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而非一临或者其他附属医院,因为他们的招生人数太少而报考人数太多了。再然后,他报考的是二临的外科学,今年的外科学是二进二的情况,即除了他之外,只有一位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女生,只有他们两个人面试,面试之后直接就录取了。假使他报考了内科学,那将是面临着37进5或者37进7这样的竞争,前途未卜。
所以,从某方面来说,一次高考,一次考研,大概都有那位打着油纸伞的姑娘庇护着他的吧。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高晓松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对于K同学老说,诗和远方在哪,暂且不论,先把眼前的苟且给“将就”了吧。这不,大学里面的一个危机——挂科——就来了。先有大学英语,后有C语言,没办法,谁叫K同学的基础就不太好呢。之后,他的大学四级考试也没有通过,惨淡的成绩给了K同学一个下马威。他心态倒是很好,虽然挂了科,但他也没有很沮丧。后来经过细致认真的准备,补考也顺利通过了。“就算补考不过,我也可以重修嘛,哈哈哈。”他笑着和我说,“让我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是,本来我可以得奖学金的,但是我挂了科就不能得奖学金了。然而奖学金这个荣誉倒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有钱啊。”后来,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束了,他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一等奖学金,算是弥补了一个遗憾吧。
如果说大学生活里有挫折这个说法的话,“最大的挫折,应当属当班长,去做班级工作。”他解释道,“因为我的能力并不怎么好,太多不懂不会的问题,还要依靠大家,所以经常会难过,会头疼。我头疼的是,万一搞砸了怎么办,怎么交待。不能不对大家负责任,但是我又怕我担不起来。所以我经常向你们几个取经啊。还有非常仰仗其他的班委干部,最终由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虽然最后问题都解决了,但多多少少都有不如意的地方。”
“其他的,都不算什么。”“哦,知己太少。除了你和G同学,和你们俩,其他人好像没有可以谈人生,谈理想,然后,嗯,谈一些家国命运啊,时代啊,像这样的话题,好像没有了。”
K同学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虽然事情都完成了,但总觉得会有些遗憾。
但从这方面来讲,K同学其实是变了的。
我依然很清楚地记得2014年的3月份,春意盎然的英雄城,学院党支部在组织参观完方志敏烈士陵园和小平小道之后,一行人去江西农大会友,看风景。在农大校园里的湖边,我给他单独拍摄了一张独照,图片中的他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意气风发,阳光洒在他脸上,抑制不住的傻笑,半披着的牛仔外套,单手插进裤子口袋,仿佛一个刚从田地里走出来的农村大男孩。
然而,2014年暑假的一场车祸,算是他人生中的一场分水岭。某天他走在学校的非机动车道上时,被迎面而来的一辆人员超载的摩托车撞倒了。所幸问题不大,K同学只是右脚膝盖被撞伤了,不能正常的行走,而肇事者则严重了许多,左脚骨折,没过几天就搭乘飞机回到了他们国家进行进一步治疗。(肇事者是留学生)后来听说伤愈,返校继续学习了,也就没有了后话。
不过,车祸以后,K同学的心态是有一点变化的。他自己也这样评价道,“不像大一大二那样,阳光,充满朝气,永远是精力无限的一个大男孩。通俗地讲,像是一个傻吊。”车祸之后,九月份大三开学,由于不能正常地行走,也不能去上课,于是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寝室里,他也就开始了大量的阅读,甚至说是接近于疯狂的阅读。也许是因为阅读的沉淀,让他的心思变得更沉静,更能冷静地思考和分析一些问题。
“现在看来理智和深邃代替了原来的阳光和傻气,不少原来不懂的事情,渐渐地柳暗花明,变得越来越通透。仿佛自己突然间有了智慧,有了一点点的涵养。感谢命运,感谢身边的好朋友。”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道。
K同学的脚受伤导致他的心态受变化,我想和他不能跑步也有一定的关系。K同学的跑步水平其实是很厉害的,不,是顶尖水平才对。那两年校运动会的1500米项目和3000米项目,他都拿过冠军或者亚军,这之后,学院每年的校运会得分都要靠他呢。在运动方面,他算是学院之星,全院都知道这一号人物。而那年的运动会就迫在眉睫,他却因伤不能站出来,为学院争得荣誉,我想他内心还是感到很失落的。
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对于K同学来说,他的未来就在于读书了。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考时因为看书,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导致自己复读了两年。而到了大学,还是“旧习未改”,整日与书为伴。医学院的专业课程非常繁重,平时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看书,加之班长的身份需要处理许多琐事,留给他看闲书的时间愈加得少了。他自己讲道,“阅读量最大的时期是在14年9月份以后,也就是大三上学期,因为那时候,出完车祸,感觉整个人心态方面有点变化,在上课的时候不太爱老师讲课,坐在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静静的看书。虽然那个学期专业课程落下了很多,但是在文学方面还是看下了不少书的。”
阅读的书籍各个方面的都有,《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史记》,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书。“那时候读书还没有针对性,没有刻意地去挑选,随心而读。后面才有挑选地去读一些书,比如《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四世同堂》,莫言的《蛙》,莎士比亚悲喜剧,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小团圆》,《流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沉思录》,《楚辞》,《诗经》,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爱你就像爱生命》,《黄金时代》,虹影的《饥饿的女儿》,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好多好多,感觉不少类型我都喜欢看,哦对了,还有川端康成的几本,《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等。”
“我最喜欢的书,大二之前,应该是《基督山伯爵》,我最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陪伴了我高中五年,我读了也有好几遍。到后来我读了莫言的《蛙》,我觉得这本书太好了,非常不错。其他没有特别印象深刻或者非常喜欢的了。”
2017年的暑假,考研备考的那段时间里,别人都在小心翼翼,井然有序地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他依旧是从网站上网购了一批闲书,不紧不慢地在看着。我开他的玩笑,“不怕重蹈覆辙么?”他也笑着回答,“正是因为压力太大我才去看书的,这是作为缓解压力的方式。”我看了看他的书架,人间词话,诗经,楚辞,还有校友饶毅教授参与编写的《辛酸与荣耀》,(介绍了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还有一些当年被当作军事机密的一些详细的研究,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其中有一本书很特别,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因为它是我推荐给他看的,他也特别喜欢。“读完这本书都安静了许多。”他说道,“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经历,还有自己在跑步过程中的心态,直到后来他参加铁人三项比赛。整本书只是在冷静地陈述他的经历还有他各方面的心态,里面完全没有涉及到他的比赛名次还有奖项(或许是因为他没有获得啥奖吧,哈哈),正因为如此,更让这本书增添了一份力量,像一个人撑着一支小船,在平静的湖里面荡来荡去,像完成一种使命,或者仪式。考研前那段时间还读了其他几本书,但印象最深刻的,还属《跑步》这本书了。”
“那么,跑步对于你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追问道。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跑步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如果很长时间不跑步的话,我感觉整个人都是糟糕的,像行尸走肉一样。所以有时候,我想用跑步证明我还活着。在我读村上的《跑步》时,是产生了一点的共鸣,但也不是很强烈。感觉他(村上)是喜欢运动,喜欢跑步的,把他作为一项事业,一项任务来完成。从中产生一种仪式感,而我跑步则简单的多了。想跑的时候跑一跑,不想跑的时候睡懒觉。”
“虽然我经常跑步,参加比赛也还可以,但我谈不上喜欢运动。”
“总的来说,看闲书,对我并没有产生坏的影响,相反,他让我更坦然,让我更能心平气和的考虑一些事情。平静的心态对于考研是至关重要的,我选择北医,也多少得益于看了一点书,能够做出冷静的判断,让我能更客观地开清问题,找到一些关键所在。”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改变一个人来讲,足够了。
K同学,不仅担任了班长,承担了班级各种各样的任务,个人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校运动会,加入院辩论队打辩论赛,参与文艺展演,假期的时候加入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还有模拟联合国大会,那是南昌大学第一次举办,他同样也参加了。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其他的活动,加起来不下上百场。回忆起这些往事时,他感慨道,“如果真要去评判得与失,我感觉我还是得到了更多,失去的是非常少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唯一可以失去的就是时间和青春,但如果说你在这一段时间内,在青春期之内,没有虚度,那这五年的大学就是没有任何遗憾的。你可以遗憾自己这五年没有谈一场恋爱,遗憾没有做这个没有做那个,但这都不是问题。到了毕业的时候,猛然回首,你们才会发现这五年,到底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他曾经总结过大学期间的主要成就,他说,“一共就四件事,第一件就是当了五年的班长,第二件就是学了一点医学知识,我只能说学一点医学知识。然后读了几本书,后来是参加了很多很多活动,可以说这四方面内容概括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活。”
“那么你有没有后悔过,假设自己没有当这个班长,会怎么样?”
“我曾经动摇过,最后一次竞选班长,在大三,快结束的时候。我曾经动摇过,我说不想当这个班长了,因为当班长太累了,前面干了三年,然后学习成绩又很不好,如果我一直再担任班长下去,可能会学习没搞好,班长也没干好,感觉会失去很多,一点也没有得到。还有一个是在保研的时候,我那时也动摇过,我看他们一个个保研到了北大,保研到了上海交大,我就回想,当班长这几年,到底意义在哪。学习成绩没有上去,保研又保不上,我心里很难过,但我只难过了一小段时间,到后来我就想通了。”
“让我大彻大悟,是在复试的时候。在复试以后,我才知道,这五年的班长经历,对我的改变,对我以后人生的帮助,到底有多大。”他继续说道,“考研初试拼的是智商,但是复试考得基本都是情商,老师要不要你,他就看你在面试的10到15分钟看你怎么样……招一位学生进来,最起码保证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且还要保证,你这个人的人品德行很高,而且综合素质不差,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有你的人文知识,包括你各个方面的知识广博不广博,老师更看重这个。”
“过线不难,但是决定你录取不录取,还是在于你大学五年的表现,在面试场上会有一个集中的体现。”
我说,你啊,还得再学习一个,要知道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他说对,哈哈哈。
“那么你大学里还有没有啥遗憾的事情?”
“大学里也没啥遗憾的事情,如果非说有遗憾的话,那就是没有读更多更多的书,有一些时间还是被我虚度了的。”
“最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点什么?”
K同学说,我想对以后的自己说,不论你在何时,身在何地,希望你多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明辨是非,坚持公平正义,懂得感恩。如果能拥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那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