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拿起阳老编撰的快写慢改教材,已接近这期写作训练营末期。至昨日,对这次写作课仍没很深刻的感悟。基础,参与度,投入度不同,触发点也不尽相同。
回想报名之初,对快写有一种执念,期待学成归来后,能行云流水,文思泉涌。人都说,好饭怕晚,酒香也怕巷子深。早已习惯了上了地铁就想有座,到了喜欢的饭馆就想有位。
今早读到阳老「阳志平谈写作(下)」这篇文章给了我答案:
在这个时代,在快餐文与IT评论文的感染下,我们早就忘记了,文学是人学,文学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世界,创造人生意义。日常生活,你能够碰到的功利计算已经足够多,各种食物争抢着你的注意力。文学的意义恰恰在于无用之用。
公司新来的美女小编问,阳老师您的写作课能教会我写出10万+微信公众号文章吗?
我的回答坚决:不。我的写作课不教这个,也无需教这个。十年前,我们流行写博客;五年前,我们流行写微博;今天,我们流行写微信公众号。但流行并不代表着好的品味。
这就是阳老对文学的态度,对写作的执着。真庆幸我能在结业前悟出了这个改变我写作认知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欲望,被名利,金钱渐渐吞噬而麻木。与外界接触的那层皮,形成了茧;与自己连接的那颗心,变成了石。不快乐,却流不出眼泪。再幸福,也面无表情。有道是:此心安处是吾乡。你的心在哪里?乡又在哪里?
阳老的写作课,从写作认知开始。跟其他写作课不同,如他所言,并不教你如何写标题,如何写出10万+的爆款文。而是通过他对认知科学、文学历史的研究下,讲写作原理。如何在符合人类认知的前提下快写?原有认知中,列好大纲再写作,你是否发现被局限在那个事先定好的框架内?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写作词汇快速填充你的大脑网络?听上去有深度,但好使。
阳老的写作课,文史贯穿始终。跟其他写作课不同,如他所言,那些抽象级别高、好品味的写作原理,一定是跨越所有历史周期所有文本体裁的。每周答疑,他都会穿插文史大家的名著让我们欣赏,培养美的感觉。课程内容同他一样,有态度,不功利。
阳老的写作课,美感触及心灵。跟其他写作课不同,如他所言,流行的并不代表好品味。倘若你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你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字之美。文之美感是阳老推崇的写作的高级境界。他经常提到的张爱玲、余光中,是学习的榜样。这些文学大家与我的相识,也仅限于闻名。而他们流传于世的著作、文气、美感,更来不及觉察。幸好阳老在他的教材上,都有罗列和标注。
麻木不是不喜欢,而是被遗忘在隐蔽的角落;坚硬不是不追求,而是被裹挟在当下的囚笼。当麻木变得柔软,就是感觉触达的地方;当坚硬出现裂缝,就是阳光照射的方向。美的东西,让人变得安静,美的文字更是如此。美的东西,让人痴迷而醉,美的文字更是如此。美的东西,让人随遇而安,美的文字更是如此。
美不是妆后的皮囊没有灵魂,美不是赎后的灵魂没有自由,更像是小孩子眼中那一汪清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