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结合高实幼“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回归生活、主动成长”的成长教育理念,及高实幼依海傍河、周边植被茂盛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高实幼的老师们在探讨了自然资源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后,针对身边的自然材料进行了收集和利用。接下来我结合自己对自然材料的理解与在自然材料收集过程中的思考,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自然材料是什么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自然资源的解释为:自然资源,也称天然资源, 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一般来说获取此物品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结合幼儿园教育的需求及对材料的利用,我认为自然材料可定义为:从大自然取材,可以直接利用或稍作加工就可以利用的、可供孩子游戏、玩耍、操作的材料。具有高度开放性、天然性、低结构性等特点。
二、在收集自然材料的过程中要考虑什么
1.安全性
幼儿园需要的自然材料首先要安全性高,能够保证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受伤。例如,在收集树枝、干草、芦苇等材料时,要将树枝上小枝杈、刺、划手的干树皮等去掉,干草的草皮、芦苇的外皮剥去,避免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受伤。
2.可操作性
很多自然材料不经过处理幼儿是没办法使用的,例如,未清洗的贝壳、未打磨的石头、未切割的木板等,这些很好的材料如果未经处理,是不便幼儿操作的,所以在收集和准备的过程中,要对此类材料稍作处理,便于幼儿操作和使用。
3.低结构性
所谓低结构性,我理解的是对自然材料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处理,比如打磨、去皮、清洗等,但这些处理都不会大幅度改变材料的外观或使用方式,只是将纯天然的自然材料进行轻微处理,以便于幼儿操作,并且不会影响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像木板、树枝、松果、石头、贝壳等,我觉得都可以是低结构材料,便于幼儿自行创作。
三、收集自然材料的方式
1.教师收集
幼儿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推进者、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主题课程的顺利推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有目的性、计划性地收集自然材料,思考好需要收集什么材料、应用在什么区域、哪些材料是近期需要的、哪些是后面需要利用的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详细的计划,材料的收集也会更加科学。
2.幼儿收集
幼儿能够在区域游戏中享受快乐,首先要让他们明确需要哪些自然材料,如何利用这些自然材料进行创造性游戏。所以,幼儿在充分了解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重要意义后,才能明确自然材料收集的重要性,也能更加主动地收集自然材料,并在收集自然材料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材料的认识,更加享受在使用材料时的乐趣,也能学会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在幼儿踏青时,鼓励幼儿通过寻找种子、动植物,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寻找那些可以用在区角活动中的自然材料等。
3.家长收集
鉴于幼儿年龄较小,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来自家长或教师的帮助或者同伴的帮助。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帮助幼儿一起收集需要的自然物。例如,在吃完蛤喇后,和幼儿一起收集哈喇壳,一起清洗留作自然材料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