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头条新闻、腾讯新闻、一点资讯这些类新闻类推荐引擎能够将用户、环境和内容三者有效匹配在一起,也就是“在正确的场合下读到适合的内容”。于是,用户打开应用、位置、浏览内容的行为数据,会从这三个维度被系统迅速打上数千个特征标签,将特征最匹配的内容推荐给用户后,还会根据后续的互动(包括阅读时长、点赞、转发、评论等)进一步学习用户喜好。
但完全由算法引入的内容过多也会使感到不适,比如一个财经爱好者,除了热点以外,他看到的就几乎全部是财经类的内容,换句话说,你喜欢吃肉,机器算法就会让你吃肉吃到吐。而人工的运营干预,每天涉及到的内容只有个位数,头条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算法中同时加入了“协同过滤”的部分—即将喜好类似的一小群用户视作整体,综合考虑喜好特征,一次性推送一整套相关内容。但这种打包式方案还是无法解决好吃的东西吃到吐的痛点,比如我在头条上从来没有看到过体育新闻推送,只有另外打开虎扑新闻看这类新闻。
在媒体产品最基础的商业模式—售卖广告这件事上,头条的推荐引擎所掌握的用户特征标签,以及信息流这种产品形式,也让它顺势获得了一个在移动端上相比搜索引擎更有效的广告思路:如果说关键词广告是被动地等待“有需求的人去找合适的品牌”,那么通过内容分发所做的广告,实际能够实现“有诉求的广告需求直接通过流量找到合适的人”的话语权变化。而头条现在最大的广告主也就是借融资平台、游戏类平台,品牌推广、APP推广等几大类,在精确度上无法和百度相比,但在拉流量匹配上胜于百度。
今日头条在2014年春天就遇到了问题,以《新京报》社评为发端,一批传统媒体加上腾讯、搜狐两大门户网站集体公开抨击今日头条的版权“原罪”,也就是以爬虫形式直接从网页上抓取内容的做法。虽然现在引入了自媒体,但自媒体的新闻深度和广度是无法和真正的新闻端相比的,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听到真话和疯话,这是头条的优势,也很容易被传统媒体抓住“尾巴”,它并不是新闻客户端,但实际上抢夺了新闻端的广告和客户。换句话说,“旁门左道”却登上了大雅之堂。2017年9月,人民网三批今日头条等类新闻端网站,道义上固然洋洋洒洒,但经济上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今日头条类新闻类APP的优势在于每天推送带来的流量和众多自媒体内容,而劣势在于无法稳定的输出自有优质内容,一量新闻端的内容被其它APP锁定,而兴趣类平台APP(比如豆瓣、虎扑等)壮大后,就很容易被边缘化。而用现在的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经济平台(比如头条投融资、头条游戏等),而挑选优秀的自媒体打造属于自己的优质内容,可能是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