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父亲___农村技术员的平凡

我的父亲___农村技术员的平凡

作者: 守望幸福共享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02:19 被阅读9次

    安徽阜阳/守望幸福,共享美好

    前几日,与地理老师朱红红一同监考。偶然翻看高中地理书,备课内容是中国的自然生物灾害。从教科书上的中国地图上发现,1992年的中国自然生物灾害表统计称,棉铃虫在黄河流域,在华北地区的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及湖北等棉区发生,造成约6500万公顷棉花产量严重损失,其中河南2万多公倾棉花因灾绝收。当年全国棉花产量减产百分之三十,棉农损失100多亿元。这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一名普通的乡镇特聘农村农业技术人员,曾负责三塔镇,天宫乡和八里姜乡胡坟黄岗等几个乡镇的种棉区域的技术指导,从事近三十年的农业技术员之路,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是一名农村实验田里走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如今虽年近八旬,仍然喜欢在田间地头看着庄稼成长!这也许是一种情结,喜欢听小麦拔节的声音。

    至今,父亲仍喜欢春季育各种瓜果番茄幼苗及红竽秧苗。免费提供给周边邻居,有时骑上大姐送的电动车载着农产品到周边集市卖出后改善生活之用,父母两至亲,至今身体很安康!

    父亲身为乡聘技术人员三十多年里,现在的我回想起我年幼时的父亲,现在才体会到他的认真和敬业。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乡镇统一划片种植棉花,以完成每年上缴国家的任务。父亲为了把握棉铃虫疫情,曾带领乡镇农生干部昼伏夜出,用手电简捕捉蛾子标本,研究其下籽的周期及规律,以便及时进行买药打药科学防冶,并取得多年连续丰收的季节。也曾因工作认真踏实,安徽省阜阳市级棉农病虫防治现场会在太和县三塔镇召开,父亲作为技术员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发言,并得到与会人员赞扬和认可,其防治棉铃虫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据父亲介绍几代棉铃虫多具有抗药性,在小虫成长过程中,他曾组织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上棉花地,通过分辩虫的新鲜粪便,用吃过的残花和残叶上的痕迹用人工方法来逮虫,放进瓶中上交多少来奖励村民积极性,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棉桃快成功的将半个月,为守住棉桃成果,须及时监控大棉铃虫动态,需要时刻关注,及时捕捉大棉铃虫,因其耐药性强,唯有人工逮之效果最佳,为棉花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土地开始包产到户,我父亲又成为一介平民,依然科学地农业耕作着,其开的不到半亩的莱园,每个季节都有着时令的蔬菜丰富着我们的餐桌,并通过到市场上买卖来补贴家用,一年四季的辛苦劳动也换来了可观的收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上学及平时花销从没求过人,大哥上到高中毕业后,到我二舅那学习禽蓄牧医生,也成长为乡村农医师资格医生,从事着自己的职业。

    在我小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刚上小学的我,常常见父亲背着自己挎包,装着笔和笔记本,随手挂在家里堂屋的墙上,记录着育棉花苗的过程及出现的病虫害的情况记录,及时查阅相关资料防冶,分种移栽注意事项,田间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严格按要求科学种植和防护,正是在其科学指导之下,大家通力协作,统一防治打药,科学防范每个阶段的精心保护,才有了大面积的棉花丰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乡镇统筹管理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大乡镇统筹管理,病虫害不在虫蛾初期防护,中期下籽时及时喷农药杀卵及时幼虫,那么虫害很难得以防治。记得每次购得农药,父亲都亲自配比浓度进行科学实验,不能剂量太大,也不能剂量太小,要根据耐药性能情况现场实验及时安排推广实施,我记得经常有年轻种植打药叔叔们边讨论说明书,边科学认真全面无死角地喷洒农药,绝不许偷工减料,也打造了一批精干的棉农的优秀。科学地防治病虫害和实时地实干于田间地头,直到棉花短头,打枝,开花坐果,逐渐坐实棉桃直到裂开丰收,都倾注了棉农们坚持不懈地工作,才为国家军工业中棉花的l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农村棉农的增产丰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确实为那个时代的农村的农业建设做出过自己的杰出贡献。父亲真的很了不起,我真的很敬佩他。

    可喜的是,在本世纪初,即2000年前后,国家曾出台对农村工作的乡村干部及农技人员可以根据年限来给予一定的津贴,但性格直爽的父亲除了踏实地干好工作外,并没有向那时的乡镇政府要什么聘书,导致自己的身份一直说不清。2017年,年近八十的父亲得知乡镇老生产队长也有相应政策补贴,父亲也找出证据,向太和县农委上交相关实证材料,尽管有自己长达二三十年的工作笔记作为证物,并把它上报太和县农委有关部门,但因缺少乡镇一纸聘书,在实际操作落实一直都是困难,现在仍然是个难题。父亲也多方向仍健在的曾经的三塔镇农业技术同行者写出证实材料,也一直没有落实,据说正在落实中,作为晚辈,更希望父亲曾经在农业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得以印证,并给一个说法,更希望太和县农委能尽快落实,了却一位老年农技人员的有生之年的心愿。作为父亲的儿子,我是一名中共党员,现在阜阳十中踏实工作。回想父亲母亲这一光荣的一生,我很自豪。

    父亲是一位正直且刚正不阿之人,从不占巧于人与集体和国家。记得有一年去到关集镇粮食站去卖芝麻及棉花,在上秤称过后,把产品归仓后发现三十多斤的棉花开成了三百多斤,并已经折算成现金,在发款处结算时才发现,从九十多元一下子增加到九百多元,试想那个年代多出的八百多元是多么可观,一位公务员一月工资仅几十元,但父亲并没有贪念,虽然领出后无人知晓,票上根本不加具体村,只有姓名,卖粮时节,人那么多,即使错了,也无从查起。但父亲毅然决然地拒绝领取,并告知粮店工作人员,由自己的装包袋子来验证核实,从而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和尊敬,虽然同村人也觉得父亲有点傻,但却更增加了对父亲佩服和敬重,也奠定了他在农村中的地位,尤其是科技种田的各个方面,他带领大家科学种麦子,种大豆,种红芋,甚至有几年还种烟叶,烤烟草,种薄荷等,也都取得不少的成果。同时,他还研究红竽粉丝的做法。秋季红竽粉碎打粉过滤沉淀后,放水取出用布兜住湿淀粉渗出水分后晒干,以备冬季结冰的时节再组织人力进行粉丝制作,以的太和三塔镇也成为人工粉丝输出基地,每年都有大批收购客商收购粉丝后销往上海等城市。而我们家也因我家二姑叔在阜阳市颍东工商所工作,把粉丝拉到阜阳销售,也取得更高的收益。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父亲在十六七岁左右的年龄时,就曾响应太和县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的号召,在全县几百人考试招考中有幸成为三十名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岸边工农业建没,和肖寨村的肖金珠一起代表八里姜乡向优秀代表开赴宁夏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亚麻厂工作,当时该厂属军工厂,有高级知识分子干部下放,身为保卫科长的他在六零年最困难时都坚持了下来。但当时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当时农村务农力量严重不足,于是国家号召在外地的有志青年回乡支援农业建设。

    父亲拿着宁夏回族亚麻厂的介绍信本可以到太和县农委报到工作,但他和肖金珠两人都将派遣证压入箱底,一直从事着农业生产,也就有了之后的农业技术员的身份至今。有多次机会可以转正,但父亲热爱着自己的那份务农的工作。用他的话说,把种子种到地里,看它发芽,吐绿,抽穗,开花,结果,是一种享受,是那种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和幸福,特别是辛苦劳作之后出汗后的酣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白花花的棉花,成熟的蔬菜瓜果,无不向你展示着美好,辛苦并快乐着,快乐并幸福着,就这么简单。大自然不会亏待每一位劳作者,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回报你。真的,现在的我有点理解父亲和母亲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他人添麻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做好做优自己,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就是我平凡普通的皖北平原辛勤劳动一生的父母,平凡的人生,用文字表达写出,与大家共享。

    2018.5.1于阜阳十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父亲___农村技术员的平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i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