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读了两类完全不搭边的书,一类是心理学的《FBI教你读心术》一类是礼仪学周思敏的《你的礼仪价值百万》,然而惊喜地发现这两类书的目的居然是一样的,即通过身体语言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曾经我有过疑问,真的有必要学习礼仪吗?会不会太形式化了?我们先来看看人类的大脑,人类大脑是由“爬虫类脑”(脑干)“哺乳动物类脑”(边缘系统)和“人类大脑”(新皮质)组成的,而边缘系统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是不加考虑的、最真实的生存反应,不仅可以追溯至我们的幼年时代,还可以追溯至人类远祖时代。大脑边缘系统的“最高指导原则”是保证人类这一种族能够生存下去,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危险或不适,从而保证我们的安全,并随时随地的寻找获得安全感或舒适感的机会,也就是说人们会本能地不加思考地靠近带来安全感或舒适感的人或事。再回过头来看看我曾经认为过于形式化的礼仪,时刻要求我们内心尊重外在礼貌,都是会带来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行为举止,别人自然会本能的愿意接近。这让我想到了一句特别鸡汤的话----“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差”,嗯~现在想想是有道理的,爱笑的女孩,给人没有攻击感,愿意接近的人多了,自然机会也就多了,运气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一点,我以后会运用到礼仪培训的“微笑表情”里。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都知道要给人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行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注意呢?前段时间的演讲课,几乎每一个上台的女性都无意间做了同样的一个动作--一手拿麦克风,另一只手臂抱在胸前或者放于胃部,而且这个动作会让观众(至少我)看着并不舒服,感觉台上的女演讲者内心很骄傲的样子。然而这个疑问我在《FBI教你读心术》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文如下:“女性的躯干保护行为可比男性多得多,尤其是当她们感到不安全或者紧张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躯干并令自己感到舒适,女性可能会将双臂交叉放于胃部。她们可能还会用一只手臂横放于胸前,然后用另一只抓住这只手臂的手肘,这也是一种壁垒。女性的这两种下意识行为都是为了保护和隔离自己…”读到这里我明白了,不是骄傲而是紧张,是本能的躯干保护。所以,礼仪仅仅知道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时时练习,刻意练习,形成身体记忆,哪怕是紧张的时候,依然不失礼。
同样,《你的礼仪价值百万》一书中,“拜访礼仪”中有这样一个要求: 适时告辞。遇到以下五种情况之一,也要及时“知趣”而退:1.双方话不投机,或当你说话时对方反应冷淡 2.对方起身站起来,或是把你们的谈话总结了一下,并说以后可以再交流 3.对方反复看手表或时间 4.对方把双肘抬起双手支在椅子扶手上 5.快到休息或就餐时间。这里无不显示出了拜访者要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对方的种种细节,都是身体语言,充分透露着不舒适想结束谈话的信息,哪怕嘴上还说“再坐会儿”这类客气话,也要果断拒绝并表示感谢。这样才是为客有方,体谅他人的有礼之人。所以,礼仪没有绝对的对错,适度最好,分寸的拿捏是一个礼仪者需要重点学习的,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