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读书
【核心论文观点选登】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核心论文观点选登】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博思学术 | 来源:发表于2022-03-18 20:18 被阅读0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期关键词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

    本期分别从哲学、法律、经济、教育、新闻传播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哲学方向】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摘要:<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功百年;是让中国从落后挨打走向独立自主,继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辉煌百年;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夙愿,继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复兴百年。百年沧桑,百年成就,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功经验,其中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J].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哲学动态. 2021,(06):5-16+127

    2

    【新闻传播学方向】

    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同步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它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逐步成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明确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拓与统合等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零碎到系统,从抽象到具体,从浅表到深入,最终形成了包括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作用、党性、人民性、新闻文风、队伍建设、国际传播等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并逐渐确立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与时俱进的科学性、直面现实问题的指导性等特点。  

    [2]邓绍根、丁丽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J].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传媒. 新闻大学. 2021,(06):48-70+123

    3

    【文化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化的“两创”

    摘要: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接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视野中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为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出宏观考量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历史审视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的思考和探讨。

    [3]王向军.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化的“两创”,人民论坛. 2021,(10):79-81

    4

    【教育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传播的百年历程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传播的百年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从"介绍"到"实行"、从"普及"到"探索"、从"守正"到"创新"的三大跨越。高校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全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出了独特贡献。  

    [4]王华等.山东大学[J].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传播的百年历程,中国高等教育. 2021,(06):16-18

    5

    【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论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包含理论进程、实践进程且两个进程之间交相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发生质量互变的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质量互变也应当是理论层面的质量互变与实践层面的质量互变的统一。不论是理论层面的质量互变还是实践层面的质量互变,都是过程的集合,具有过程性的特征。每一次质量互变的实现,都意味着推动实现质量互变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较之从前更加深刻,都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较之从前更加深远。

    [5]裴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论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6):11-17

    6

    【法律方向】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奠基于马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并且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并始终秉承服务于人民的阶级立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教条,而是高度包容和开放,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开放性和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批判力、回应力和引导力,理论更具生命力和科学性。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合理吸纳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

    [6]杨宗科.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J].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价值,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37(01):3-14

    7

    【行政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论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蕴含着关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未来社会治理等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历经国家全能计划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科学发展之可持续治理和新时代现代化治理。制度建设是根本、发展经济是关键、核心价值观养成是灵魂、以人民为中心是宗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7]王刚.南阳师范学院[J].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论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24):40-42

    8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与实践应用研究

    摘要:<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转化为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方法。自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活力,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闵雪.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与实践应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2021,(08):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核心论文观点选登】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jn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