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篇时评文

4篇时评文

作者: 晓叩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1:39 被阅读490次

    1.大V殴打孕妇  “分裂”网红可恨可悲

    林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没有现实中修养为基础的“岁月静好”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长久维系。

        如果你无意中看到拥有300多万粉丝的@saya的微博,一定会觉得她是个“岁月静好”的姑娘:卖卖衣服发发自拍,分享石榴汁做法,和粉丝互动聊天开导情感问题,还表示“我很喜欢夸奖别人”,非常温柔可人。然而,9月9日,她遛狗不牵绳,并殴打发生争执的孕妇致其先兆性流产一事却闹上了微博热搜。从流传出来的视频可以看到,她一边推搡孕妇,一边骂骂咧咧,气焰嚣张,同微博上的画风简直判若两人。

        9月11日凌晨,警方发布最新处理情况,saya的母亲施某华因涉嫌阻碍执行职务已被依法行政拘留。陈某伊(即saya)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法行为已基本查清,公安机关将对杨某(被打孕妇)伤情进行鉴定后依法对案件作出处理。

        一个网上看起来生活精致、甜美温柔的小姑娘,现实中却不仅放任自家狗咬人,还肆意欺凌弱势群体,这种“分裂”实在可恨又可悲。当然,很容易理解这种反差为何产生。同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支撑,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维持良好素养相比,在社交平台上给自己打造一个美好人设,只要动动嘴皮、发发照片就可以办到,显然要简单得多。但是,虚假的人设终有崩塌的一天,现实中的低素质一旦曝光,便能撕开网红们在社交网站上精心描绘的画皮,没有现实中修养为基础的“岁月静好”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长久维系。

          在互联网世界里对陌生网友都能温柔以待,在现实生活中却忍不住发泄戾气的,恐怕不只saya一人。当下的社交平台是个绝佳的拟剧舞台,一个人所展现出来的自我总是可以精挑细选的。此外,网络平台上的社交成本并不高,大多数人也不会同网友会面,仅保持着聊天交流等层面上的关系,罕见利益相关的纠葛,彼此相处自然也能保持心平气和。只是,人们在享受网络社交的快乐的同时,也该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上的形象终是虚拟的,真正要认真对待的,还是现实生活的舞台。

    互联网固然能展现出一个人希望示人的形象,但它终归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也不可能做到全然的割裂。你是什么样的人,终究会在细节之处露出蛛丝马迹。像这位网红saya后又被扒出疑似本人的微博小号,其中充满戾气的谩骂倒是能和视频中破口大骂的形象完美贴合起来。因而,与其费力在虚拟平台中给自己捏一个美丽人设,倒不如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既然明白互联网上打造出的形象会讨喜,又为何不把它也一并带入现实生活中,让周遭的人同样感受到你赠予陌生人的善意?

        放下手机,关了电脑,周边的人事才真正同个体生活息息相关,像电影《头号玩家》男主角最后所领悟到的,“只有生活,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不管是为了休息,还是为了逃避,互联网上营造的形象终究得投落到现实中去,才真正能撑得住、立得起。

    双面网红saya的过分行径理应受到谴责和惩罚,但此事同样是生动的警醒:普通人或许没有那么极端的双面生活,但也同样需要扪心自问,现实中的我,是否同网上一样可爱?如果不是,不妨将精力从网络的幻觉中收回来,经营好真实的自己。

    2. 大学生当“保姆”不是人才浪费而是人各有志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以《紧俏的家政服务 北京:家政市场供需紧张 精品保姆成“香饽饽”》为题对目前北京市场的家政行业做了专题报道。报道中显示目前我国的家政市场的供需缺口达1000到3000万人,消费者对学历和一技之长都非常看重,精品保姆成市场“香饽饽”,然而,在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情况下,国内开设家政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寥寥无几,一些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也面临招生难的尴尬。中国青年报也以《缺口上千万!这类专业很吃香,有大学生却不愿去》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大学生去当“月嫂”到底值不值,或则说大学生去当“保姆”是不是人才浪费等争论不绝于耳。

    360行,行行出状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高技能、甚至是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其中,大学生虽然以专业录取进入大学,但是,毕业后从事什么行业则是由自身的兴趣爱好、理想目标、专业特长、价值观念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保姆”、“月嫂”这些看似不够“高大上”的职业实际上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不再是简单的做饭打扫卫生看孩子,大学生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年轻群体,按照自己的职业诉求和价值观念选择加入其中,无可厚非。在我看来不仅不是人才的浪费反而是社会发展进步、就业价值观念进步的显著标志。职业不分贵贱,只要选择的职业是自己喜欢的,也是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应该积极鼓励。

    有人说大学生从事“保姆”、“月嫂”行业,一没有经验,二没有技能,怎么可能做好,实际上,从事任何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在学校三四年的学习就可以彻底掌握的,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继续学习磨练掌握。大学生从事家政行业,受到更多的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解”或不大不小的“歧视”,与父母或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较为传统保守的就业价值观念有关。大学生从事何种行业,父母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选择自己喜欢又能发挥特长并可以取得竞争优势的职业,一方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又可以有不错的报酬,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2014年,英国乔治小王子随父母出访新西兰,展开“尿布外交”,随行的西班牙保姆,毕业于英国著名的保姆学校诺兰德学院,精通跆拳道,是世界一流的保姆。我们的大学生为何不能从事这一行业?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一流?

    春晚小品中贾玲的一句“专业的宝洁还是很专业的”,发人深思。我们的高等教育和专业总是在说自己培养某某行业高素质人才,这些行业看起来都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却忽略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再高大上的专业如果毕业后无法顺利找到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从事类似于“保姆”这样的职业本身不应该以身份或专业来定义,只要喜欢、又具备从事该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都可以从事,在高校越来越淡化专业类别、不断强化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大前提下,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突破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学以成士”的择业取向,鼓励大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进行职业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有“理想的职业”,但每个人都必须要有“职业的理想”,大学生选择何种职业应该以“愿意做,能做好”为前提,不应用大学生的身份去定义和评价这种职业选择。只有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人才的优势,不能让大学生当“保姆”到底值不值这样讨论再影响我们青年一代学生的职业选择了。(曹克亮)

    3.寒门少年志

    宁海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河北女孩王心仪一篇《感谢贫穷》刷爆网络,这个文笔深刻、感情充沛的女孩被北京大学录取。两千里外云南曲靖的崔庆涛在工地上搅拌砂浆,也了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便是家里不富裕。但是,风华正茂志不短,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顶尖大学。

    正如王心仪文中所写,“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贫穷对人的身心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成年人也会发出“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的自嘲,然而这个女孩却仍对贫穷说谢谢,因为贫穷让她从生命的卑微之处汲取养分,让她坚信了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家庭最初的贫穷与富裕我们不能左右,一些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家境差、起点低、没资源、没背景,但仍有王心仪、崔庆涛这样的有志者告诉我们,贫穷并不能打败所有人。诚然,考上名校并不代表人生的成功,但却给这些年轻人一个机会,一个改变自己、进步自己,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的机会。命运和生活的艰苦与考验,总会给那些有志气、有梦想、肯努力、肯奋斗的人诸多机会,以此实现人生的“逆袭”。

    还记得引无数人心疼的“霜花男孩”,早上花一个多小时走4.5公里的山路赶着去上学,在零下9度的风里冻的满头霜花,家境寒苦,但没有改变和降低他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求,这样的励志少年除了让人心疼,更让人充满希望、给人力量。所以,面对暂时的贫穷,我们有认真选择的权力、有绝地反击的机会,并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近年来,我们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扶贫脱贫,对贫困学子更是提供“两免一补”“两免一助”等更多更精细的帮扶政策。我们知道,生活的贫穷只是暂时的,虽然和家境优渥的学生相比,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投入还远远不够,但我们懂得,精神的不贫瘠才是人生更重要的关键。

    记者采访崔庆涛,问到他未来的规划时他说,“走出大山我也会回到大山,但我回到大山,(期待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在大山中成长,又希望回馈大山,这便是寒门少年志。(宁海华)

    4. 教师节“亮灯”,更要照亮前进的路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第34个教师节之际,“师恩难忘,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位师者”“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老师,您辛苦了”,朋友圈被这些对老师的祝福刷屏。暖心的是教育部倡导各地开展“为教师亮灯”活动,一座座城市地标建筑上LED大屏幕播放着“老师,你好!”字样,以此弘扬优秀尊师文化,引导社会各界感念师恩、礼敬教师,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道虽遐,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如此“亮灯”,褒贬不一,虽招来一些非议,笔者认为,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亮灯”绝不能变成“花架子”,更不能把尊师重教变为“亮过了,就是做过了呢?”,而应该推动尊师重教往深处走、往实处走、往心里走,既照亮老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路,更要照亮学生砥砺奋进、接续前行的路,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13多亿中华儿女的追梦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明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教书育人、甘为人梯、播种希望的不悔精神和价值追求的描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什么是好老师?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好老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敢于担当、不懈奋斗,成为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好老师要坚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寸丹心铸民魂。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让教师节的“灯”越来越亮堂,就是要照亮温暖老师的心,让尊师重教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一种追求,让好老师群贤毕至、四处涌现,在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张强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篇时评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k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