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观后感
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的传统始于1960年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和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的选举辩论,在当时吸引了约6600万观众,占美国人口的36.8%。在电视和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电视辩论的影响力超越美国本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对总统的辩论中的“辩论文本”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但对于“非语言符号”的关注较少,然而非语言符号在建构形象的作用甚至远大于语言符号,它传递的是候选人的本能反应及有助于观众从中得到对总统候选人个人品质的正确认知。
以2012年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例,当时美国总统大选的两位候选人分别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和共和党的罗姆尼,在三场电视辩论中,第一场和第三场辩论呈现的是两人分别站立和坐着的上半身形象,第二场辩论双方要自由走动回答观众提问,呈现的是全身的形象。
1.首先是目光朝向,目光的接触是信息得以传递的重要方式,而目光的朝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交流双方的状态和气势。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的目光有四种朝向:朝向主持人、对手、观众和镜头。在第一次就国内议题的辩论中,奥巴马在陈述时更多地面对主持人,在罗姆尼陈述或面向自己进行反驳时,也更多地看向讲台,很少用眼光作出回应;在第二场回答现场观众提问中,奥巴马更多地面向观众或主持人回答问题,很少直视对手辩论;第三场辩论,奥巴马一改前两场的状态,从一开始无论在自己陈述时还是在对方陈述时紧盯对方。罗姆尼在前两场辩论中,在自己陈述和回答观众问题时除朝向主持人和观众,经常在对奥巴马进行批评的时候将目光对准奥巴马,频率和时间远远高过对手,在奥巴马辩驳时更是紧盯着,最后一场辩论,罗姆尼较前两场有所不同,多数时间朝向主持人,只在最后阶段对奥巴马进行质疑时,正面朝向奥巴马。
2.其次是表情、情绪 表情是人类交流中最重要的非语言符号之一,通过表情人类显示各种情感和 情绪,帮助阐述话语,是一种“ 最具体、最确切的非语言符号”。 奥巴马在三场辩论中的表情和情绪的变化波动较少,笑得很少,唯一的一次 明显的情绪波动是在第二场辩论中,在利比亚大使遇袭事件上(罗姆尼坚持称奥巴马在大使遇袭后的两周之后才宣布是 恐怖袭击,奥巴马和主持人则坚持宣布是在事件的第二天),因为感受到罗姆尼的污蔑时表现出的愤怒:皱眉、音量提高、紧盯对手、语气强硬。 罗姆尼的表情相对较多,挑眉、皱眉、 睁大眼睛、眨眼、抿嘴的动作较多,笑容较多,情绪波动也较多,激动的时候会提高音量、表情增多。罗姆尼有时在自己的发言之后,会抿嘴皱眉盯视奥巴马,表现出质疑和反对,表情像是在说:看看我的计划,再看看你都做了什么。 3、手势、姿势辩论中,辩论者常常借助很多的手部动作去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表达思想,而且这样一种手势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观众更容易地去理解辩论者的意思,肢体语言顾问雅尼娜·德赖弗认为,“ 用手 势配合语言让人印象更深。” 三场辩论中,奥巴马的手部动作更多控制在胸部以下,身体宽度以内,三场之间手势运用的频率和幅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后两场辩论中,奥巴马在罗姆尼陈述时,坐着的身体会稍向前倾,表现出仔细聆听的状态。 罗姆尼在前两场辩论中的手部动作运用较多,且幅度较大,很多手部动作高于胸前并超过身体的宽度,在情绪激动时会伴有身体的晃动,在第三场辩论中手势较前两场减少,幅度也减小。
3.攻防拉锯战奥巴马和罗姆尼在三场辩论中呈现的非语言符号表明他们的表现和气场分布并不一致,扮演的角色也在变化。在第一场辩论中,罗姆尼比奥巴马更多地紧盯对手,手部动作更多,幅度也更大,辩论至激动处,会伴随音量的提高,呈现出一种充满激情和渴望交锋的状态。奥巴马与激烈的进攻相反处于一种坚定而保守的辩护者的状态。肢体语言书籍作者伍德说, 奥巴马在罗姆尼讲话时总低着头,也许在作记录,但会让人觉得他 “失败或不够强势”。在第一场辩论中,罗姆尼处于“ 攻击” 的一方,奥巴马则处于“防守”的一方。
第二场辩论,罗姆尼最初从目光、动作、音量等各个方面依旧呈现的是进攻者的激进角色。 奥巴马面对小广场似的辩论环境,较前一场音量提高,手势比第一场更多,不苟言笑但表情坚定,因而呈现的形象比第一场更有力量。在后半段的利比亚大使遇袭的辩题上,奥巴马第一次大幅提高 音量,以愤怒的语气和表情直视罗姆尼,显示了自己强势和激进的一面。 而罗姆尼在被告知自己提供的事实的确有误后,像是受到冲击表现得慌张,说话结巴、眼神飘忽。因为后半段的猛烈一击,奥巴马开始由“防守”的角色变为“反击”的角色。在第三场辩论中,二人坐在圆桌前,距离更近。奥巴马一改前两场尽力回避对方的眼神的状态,在辩论中紧紧盯着对方,坚定的表情和语气透着力量和气势,身体前倾,表现出一种仔细聆听并准备随时反击的警觉状态。罗姆尼较前两场的强势状态明显不足,直面奥巴马的正面进攻已不常有,手势数量和幅度比奥巴马的要小,看向奥巴马的表情也由前两场的抿嘴变得有些苦涩:皱眉、嘴巴紧闭,笑容很少。奥巴马成为“进攻” 一方,罗姆尼成为“防守”一方。
4.形象呈现根据三场辩论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综合分析,可以大致描绘出辩论双方的形象。辩论中的奥巴马眼神坚定,语气平稳、充满力量,表明他的自信;辩论中的唯一一次愤怒,充满威力和分量,表明坚定和严肃的外表下反击和爆发的一面;辩论开始前和结束后的笑容满面,显示他平日里的亲切、和蔼、精力充沛;三场辩论中肢体语言较少的波动,表明他的诚实和稳定;辩论中表情严肃,很少笑容,显得他有些难以接近;前两场的眼神回避,可以看出他有些保守。辩论中的罗姆尼较多配合使用手势、动作、语调和表情攻击对手,表明他充满激情;与观众笑着互动显示出他的亲切、随和;表达流畅、配合表情和手势表明他思路清晰并容易接近;用提高音量和不停顿的方式多次生硬抢话的行为表明他有些固执和粗鲁;辩论结束后的拥抱,显得他有些精力不足;三场辩论中的非语言符号呈现的明显变化,表明他似乎不是个太坚定的人。
最终的竞选结果可能与两党派的政策有直接关联,但电视辩论中的候选人的形象是否值得信赖也注定是选民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非语言符号”所散发出的信息往往是一个人最本能、真实的反应,因而在研究政治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可能会帮助观众形成对候选人更准确的印象。
参考文献:
②董世荣,《论总统辩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以美国总统竞选为例》 [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3)
⑥唐建军,《非语言符号与电视传 播》 [J].《新闻爱好者》 ,2004(6)
⑨彭伟步,《美国总统选举与电视辩 论》 [J].《国际新闻界》 ,201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