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老师曾经说过,他的读书目的有三个,“长智、怡情、养性”,我也很认同他的看法,读书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长智上,这样会变得很功利。
虽然我赞同吴军老师的观点,但我却采用功利性的阅读。为什么?用和菜头老师的话来说,“不计成本、成败利钝的追求知识,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可是我们不是,我们是普通人,普通人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的目标去行动的。行动一步获得反馈,调整行动,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吴军老师的观点就像“诗和远方”,和菜头老师的观点就像“生活的苟且”,理想和现实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
“诗和远方”要有,否则总感觉缺少些美感,但对于目前还在为生活苟且的我,有必要计较成本、成败利钝去追求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07904/b47f5d8cfa1c9028.jpg)
到底什么才算是功利性的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把阅读当成一笔买卖,你的收益>付出才能称得上赚。首先你的成本是什么?你看书得花时间、花注意力、花钱,这是你付出的成本。
你的收益是什么?有些人还没明白到底为了什么,就埋头苦干,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很容易陷入低水平的勤奋。
当然你也许会说读书总比不读的好吧?这没错,但你所花掉的这些时间、精力、金钱,本来是可以用去做其他事情的,既然你选择用来阅读,那么为何不想方设法把它们发挥到极致呢?
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多的知识,这就是极致功利性阅读的目标。
如何做到功利性的阅读?
读前三问
1.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从中索取什么?
明确你的需求是什么。想知道别人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想掌握什么方法、技巧?想对某个领域有所了解?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为了通过考试?想习得一门技能?为了挣更多的钱?还是仅仅为了打发时间?……
2.这本书里的知识到底值几毛钱,你估多少价?
通过检视阅读的方法,可以大致了解一本书的面貌,作者大概讲了什么,进而能更快速地判断一本书的价值。
判断知识价值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1.对你有没有用?2.现在有用还是将来有用?3.有多大用?
对你成长有帮助的知识就是有用的,学了就马上能用价值更大。
3.你打算投入多少资源来完成这笔交易?
功利性阅读的目标就是花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多的知识。你不一定需要知道一本书的所有内容,只要它找到你需要的那部分东西就行了,要知道还有更多的好书等着你去读,别把资源浪费在不需要的事情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