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 Coffee6点5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18:21 被阅读70次

    昨天和同学一起去看望大学老师,其中一个同学C哥,是我们4人中才华最高也是故事最多(或许以后我可以专门写个他的回忆录)。也是读书无数,涉猎甚广。问他,现在还读很多书么?答曰:两个娃,下班回家,哪有时间。随后补了一句,以前以为多读书,自然会水到渠成,结果发现并非如此。
    其实事情没有他说的那么糟糕,相信他的那些才华,选择甚至那些个性,多多少少和水到渠成撇不开关系,只是一来人在此山中,二来和他的目标或许有些gap罢了。
    而我学到的,书不仅要读的且读书的目标也还是要有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 —— 贾雷德 戴蒙德
    读这本书之前,大概已经有不下4个同事反复推荐这本书。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想了一下,也订几个小目标吧:

    1. 历史,想要了解未来,首先要了解历史,因果
    2. 学习分析,推理 (历史,人类史,牵涉因素之多,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比很多科学实验,更依赖于分析和推理能力去解释和明辨)
    3. 之前读了人类简史,想做个比较

    这本书的前言要了我半条命,如果不是咖啡的作用,作者以耶利的问题引入的一堆看似轻松愉快的问题几乎没有引起我的任何共鸣,无聊到想睡觉,甚至怀疑要不要读下去...
    好不容易摆脱了耶利,开始进入到正题,人类的进化史,直立人->智人->现代人,和人类简史开始的内容差不过,在论述人类迁移的可能性时候引入了不少证据和论证。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室
    峰回路转是从莫里奥里人和毛利人的故事开始,就像买了一张园林门票,大门进去走着走着,也没啥景致,突然过一道门看见一个别致的小院(估计过了午困的时间)。
    故事从结果开始,就是毛利人屠杀并奴役莫里奥里人,然后作者从地理因素的各个方面,食物来源,面积,气候,海洋资源,地形等方面逐一分析它们带来的影响。这里要提的两点:

    1. 分析问题的时候先brain storming列出所有可能的因素,然后在逐一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正面,反面)
    2. 特定案例,第二章的标题为 历史的自然实验室,读完这章后,你才会发现,一个特殊,合适的案例对于说明一个道理是多么重要。在确保核心内容完整的同时,排除任何多余有关或无关的内容是高效率表达的关键。
      我的一点体会是,农作物的富有产出,导致了分工,随之而来邪恶的统治阶级和吃闲饭的文人墨客诞生,而后,才最终成就了人类的发展...问题是对于未来呢? 约束后现代人的或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是什么,已经来临了么?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如果你不是个按目录看书的人,先看第三章是个不错的选择,整个第三章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想起英法联军)。168 Vs 80000, 西班牙殖民者大获全胜。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的不可思议,其实只是历史重演罢了。本书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讲完故事之后,居然问了一堆为什么?

    1. 为什么皮萨罗会俘虏阿塔瓦尔帕?
    2. 为什么阿塔瓦尔帕到卡哈马卡?
    3. 为什么皮萨罗来卡哈马卡?
    4. 为什么阿塔瓦尔帕会进圈套?
      然后再逐个问题回答。怎样,够直接吧,就像一本智力训练书。有很多书,尤其是小说,会将why隐藏在故事中,一步步暗暗引导,潜意识里激发读者去思考。这么简单粗暴的我看到的不多。读下来也是挺喜欢...而且对于很多当休闲书看的同学,这样好歹让你带点干货走。话说回来,读书的过程如果尝试问更多为什么,并去寻找答案?比如:
    5. 阿塔瓦尔帕为什么要见皮萨罗? ...
      那么相信这本书能学到更多。
      why?(me也染上了这病)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提出:如今,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
      巴勃罗 毕加索1964年对William Fifield说:计算机是无用的,它们只能给你答案...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记得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提过,关于狩猎好还是农业生产好,本书也提过类试的观点,即就在生产上所花费的时间而言,可能狩猎花费的时间更短。从另一个方面看,狩猎单位时间内花费的能量和精力显然比农业要高,如果像现在朝九晚五或是按华为的工作时间来算,即便现在的营养摄入都未必能生存下来,何况几千年前。
    于是乎农业以及后来的工业对于大部分劳动者来说,无疑是个悲剧,注定了他们没法再吟诗作画了...但对于族群或种族来说,无疑农业是带来好处的。文中写到,“饲养和种植使每英亩土地能养活的人多10到100倍,军事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另外,一堆臭皮匠也未必能写出一句千古绝句。农业终于大家不用都干活了,于是有了军人,神职人员,手工艺人,抄写员...人类社会开始发展而不是日复一日原地打转。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学习了碳14测定法,百度如下:“放射性碳或碳14是碳元素的不稳定和弱放射性的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碳12和碳13。
    碳14由于受到宇宙射线中子对碳14原子的作用,不断地形成于大气上层。它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并进入全球碳循环。动植物一生中都从二氧化碳中吸收碳14。当它们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量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由放射性衰变决定。放射性碳定年本质上是一种用来测量剩余放射能的方法。通过了解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有机物死亡的年龄。但必须指出的是,放射性碳定年结果表明的是有机物死亡的时间,而不是源自该有机物的材料的使用时间[3] 。
    碳14的衰变需要几千年,正是大自然的这种神奇,形成了放射性碳定年的基本原理,使碳14分析成为揭示过去的有力工具。在放射性碳定年过程中,首先分析样品中遗留的碳14。被分析的样品的碳14比例可以说明自样品源死亡后流逝的时间。报告的放射性碳定年结果是未校准年BP(迄今),其中BP是指公元1950年。接着进行校准,将BP年转换为历年。随后将该信息与准确的历史年龄联系起来。”
    本章主要就是说明粮食生产再时间和模式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展开接下来5章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关于劳作时间的表述是出现在这一章),文中批判了几个错误观点,认为“粮食生产或狩猎采集,这个中间甚至不存在有意识的选择”(必然or进化),有5个主要客观的因素,1. 食物减少, 2.驯化带来较大好处,3.人口密度增加和粮食生产互为因果, ??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强调人的在驯化过程被动性(和失控有点像),“就植物来说,我们不过是无意间驯化植物的成千上万种动物之一”,不过过程中和动物一样人类的人为选择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不喜剧透的请跳过这节。。。

    本文的结论是:“既不在印第安人也不在苹果,原因是印第安人能得到的整个野生动物组合。这个组合的不太多的驯化潜力,就是北美粮食生产很晚才开始的主要原因” 这个结论把单个植物的驯化放到了整个生态环境和系统中,也算是考虑问题的升华吧。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 卡列尼娜原则
    “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趣的一章,148种潜在的大型陆地哺乳动物,只有14种被驯化(动物园里的不算),为什么,读这章之前看看你有什么答案...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和偏斜的轴线
    这章应该十本书最著名的部分之一,大多数书评,哪怕就几句话,也会提及。而其中思想在之前也早有所了解:维度带来的气候的差异,导致驯化传播的差异。文中用独立驯化的现象来证明,前提假设是,抢先进化是存在且主流。(和科技想要什么关于新技术或专利的独立开发有类试)如果住够闭塞,进化是独立且类试的...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病菌在人类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因此病菌的由来自然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文中指出,整个近代史上人类的主要杀手,天花,流感,肺结核,疟疾,瘟疫,麻疹和霍乱都是充动物疾病演化而来。在欧洲的暴力征服史上,死于欧洲带入病菌的人远远大于死于枪炮的人。关于澳洲兔子的描述“第一年,黏液病毒造成99.8%的死亡率,第二年下降到90%,最后下降到20%” 通常我们会说兔子的进化和适应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类似人的免疫能力),但文中从另外一个角度——黏液病毒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黏液病毒按自身利益演化的结果(从时间的角度上看,是有说服力的)。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的文字
    文字,在很多关于人类进化的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科技想要什么》里面人类发展三个重要节点,1:语言产生,2: 文字产生,3:科学技术, 语言使人类的经验不在口口相传,从而开始飞跃式的发展...本书对文字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既然文字具有这种压倒一切性的价值,那么,为什么只有某些民族产生了文字,而其他民族则没有?。。。文字在人类历史上分别产生过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因何总需要产生?。。。” 你是否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另关于文字,可以参看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有趣的一本书)
    “正如人类学家 克劳德·利瓦伊 施特劳斯说的那样,古代文字的主要功能式方便对别人的奴役”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这一张讨论发明,是我喜欢的话题。本书在章节前段写到 “在本章中,我们最终将要涉及本书的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技术以不同的速度演进?” 接着就是“需要乃发明之母”的大讨论,结论是“发明常常是需要之母而不是相反”。对于这点我不完全认同,文中也提到很多发明都是有前因后果,很多发明也是因为逐步在需要的驱动下最终获得突破。个人以为,发明的起源两方面都有:1,好奇心(破坏性发明,突破性发明)文中对后者的描述是“发明家们常常不得不在没有公众需求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他们的修修补补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早期样机性能太差,派不了用处”
    2, 需要的驱动(改进和改善类);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57年,纽克曼已经发明蒸汽机;爱迪生改进的白炽灯是在1841-1878其他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文中对发明的关联性解释和《科技想要什么》类似,但是后者更为清晰和更完整的角度出发。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的统治
    这章主要讲述国家和社会的演进史和驱动力。话题太敏感,这里只摘录“酋长关系啊地带,从最好的方面说,它们可以提供个人无法承办的昂贵服务。从最坏的方面说,它们公然地在起着盗贼统治的作用,把实际财富从平民手中转移到上层阶级手中。这种高尚和自私的双重作用难分难解地联系在一起,虽然有些政府强调一种作用要大大多于强调另一种作用。盗贼统治和英明政治家的区别,强盗规则和公益赞助人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只是一个冲生产者那里榨取来的财物有多少倍上层人物留下来的问题,是平民把重新分配的财务用于公共目的喜欢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虽然都是智人,但是被划分成不同的种族,巴别塔的倒塌似乎预示着永久的冲突与灾难。尽管真正的种族似乎并不存在,基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统治者出于各类目的进行分类,重分类,命名,重命名。因为这样就可以点燃种族主义这把烈火,摧毁一切。。。
    这章可以看到作者的善,不惜大篇幅从技术和理论角度证明种族之类并没有什么本质的高低(虽然个人觉得这没什么意义,因为在吵架,或者找架吵的时候,没有人关乎真理,更何况不同种族在肤色,高矮,胖瘦,体味甚至口味上有这么多的差异...)。言归正传,这章也算是对全书的一个总结。即有限的人口,澳洲不可能像中国,欧洲那样出现技术,文字和政治制度,这一切还受制于当地的气候,缺乏大型可驯化动植物...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结论“塔斯马尼亚和这3个较小的岛屿,以极端的形式证明了一个对世界史具有广泛的潜在意义的结论。只有几百人的群体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世不可能无限期地生存下去的。一个有4000人的群体能够生存1万年,但在文化上要失去相当多的东西,同事也引人注目地没有什么发明创造,剩下的只是一种无比简单的文化” 猜看到这段文字我脑子里面出现的是什么——瑞克,哈哈哈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南岛人的扩张,大段历史...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基本上又把观点爬出来说一遍“欧洲人入侵美洲的终极因素:欧亚大陆人类定居时间长的领先优势;可驯化野生植物尤其是动物的资源比较丰富而引起的比较有效的粮食生产;以及欧亚大陆范围内对传播交流的地理和生态障碍并非那样难以克服;美洲地区复杂社会没有发明文字和轮子” 生怕读者看完啥都没带走...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
    疲劳的化这章就看个结尾吧:非洲和欧洲不同历史发展轨迹归根到底来自他们“不动产”的差异而并非民族本身之间的差异。

    后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要说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或启发,是作者那没完没了的问题。记得一次公司培训VOC,问道拜访客户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Ask the right question。在当下的时代,问题比答案来得更有价值。而后记的标题,算是本文最好的几个问题之一。
    为什么新月沃地区和中国都失去了对欧洲的巨大早期领先优势?
    “事实上,正是由于欧洲是分裂的,哥伦布才成功地第五次在几百个王公贵族中说服一个来赞助他的航海事业” “中国在地理上的四通八达最后却成了一个不利条件,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特殊时期一个或几个领导人的决定就把全国的学校系统关闭5年之久)。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几十个或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和发明创造的中心。如果某个国家没有去追求某种改革创新,另一个国家会那样去做,从而迫使邻国也这样去做,否则就会被征服或在经济上出于落后地位。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政治上的统一,但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停止下来”。
    最后殊途同归,关于偶然,必然...
    "我们还可以想出其他一些个人,他们特质和希特勒的特质一样显然对历史产生了影响,他们是:亚历山大大帝,奥古斯都,佛陀,基督,列宁,马丁·路德。。他们中的每一个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而不“只”是恰巧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点"
    另外作者讨论了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异,以我的理解统一性仅在某一个范围内存在,微观和超维度(生物,历史)都在个体上表现出差异性,无法准确测量和预测,这两个领域中只有采用统计和概率的方法进行观测和研究...
    不同才是存在的意义。。。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md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