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治愈
张雪峰的话,只能信一半

张雪峰的话,只能信一半

作者: 恩小希 | 来源:发表于2023-07-01 23:25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恩小希。

这个夏天,学生和家长的流量只属于一个男人--考研名师张雪峰。

01

一场直播中,一个理科能考590分的学生,想要报新闻专业。

家长来咨询张雪峰的意见,想知道这个专业的前景怎么样。 

张雪峰直接急眼了:“你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新闻可以当爱好,但不能当职业。”

“如果我是家长,我会第一时间把孩子打晕,给他换专业。”

听到这话,来自重庆大学的新闻系教授张小强不乐意了,直接向张雪峰开炮 :

他表示,张雪峰所言,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谁说新闻不好就业? 

新闻专业,文能写稿子,武能扛机器,编数据。 

不管是进媒体,还是进大厂、国企,就业面都相当广。 

你劝别人别报新闻,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张雪峰还有不少名言:

他说,普通人家如果没有国网的关系,还是不要报考电气专业了,很有可能连校招资格都没有。

面对普通人家孩子要学金融的想法, 张雪峰说,如果没有钱,也没有人脉资源,就不要。这个专业现在是最看重背景的。

他说,学生化环材,毕业后短期内收入很有限,考公岗位又很少,经济和就业上的压力不能不想。

反正他的眼里,“性价比”是唯一标准,“好就业”是唯一目的。

有关张雪峰的争议,究其原因,是大众对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论战。

张雪峰的话,是进入社会后,千千万万理想破灭的人的共鸣。

某种意义上,这也不是文科和理科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现阶段经济发展不足,社会生产力落后,不能满足人的全面自由成长。

企业利润少,社会压力大,容错空间小,让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做着选择。

02

那张雪峰和张小强他们两个人谁说的有道理?

我的观点,两个人都有道理。

两个人听谁的,完全取决于你的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

“发自于内心的热爱”与“混口饭吃而按部就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源自家庭的经济基础。

家境不错的孩子可以凭兴趣选择专业,但如果家里供你读研都费劲,最好还是老老实实选个热门、有前途的专业。

穷孩子的人生确实承受不了一点差错。

有人生在罗马,就应该尽贵族的义务,传承艺术,继承冷门,实现社会责任感。

有人的温饱都是问题,就先选择实用主义。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说过: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那么我的儿子们也许才会拥有研究……数学和哲学、地理学、自然史、军舰建造、航海术、商业和农业的自由,以便给他们的孩子们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艺和陶瓷的权利。

就像出身东北下岗工人家庭的张雪峰自己的女儿,都不用担心学什么的问题,因为张雪峰已经给她挣够了一辈子要用花的钱,她只需要做她喜欢的事就可以。

这就是阶层和家庭积累差异导致的思维不同。

03

但张雪峰作为网红自媒体,说的也有些极端夸张了。其实他说的适合的不是普通家庭,而是底层家庭寒门学子。

就是那种农村乡镇家里负担比较重,希望孩子早点挣钱养家、孩子自身又缺少见识比较木讷的家庭。

那在分够的情况下,当然优先选择门槛高、专业性强、尽量少和他人周旋人情世故的理工科专业。

但现在95后、00后的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使在乡镇也普遍家庭条件都好了,不需要孩子养家甚至还能补贴生活。

人当然可以追梦。 

只要你能够忍得了繁华,守得住寂寞。 

能够承担得了生活的压力。

只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对物质生活又没有特别高的追求,那尽可以追寻自己想要的。

说白了,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的道路。

这其中的体现的是经济生活、社会观念、老百姓追求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的父母辈小时候还在挨饿,现在也只是省钱省钱省钱、攒钱攒钱攒钱,只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为主,觉得任何对于享受生活的追求都是奢靡浪费。

但从我这一代开始,人们就不只以满足温饱为主了。

大多数年轻人是不满足于仅仅靠文凭为敲门砖,找一份工作,混口饭吃的。

我们还有更多的精神上理想上的追求。

更何况现在的00后/10后?

04

“普通人是没资格追求梦想的,如果我早看过张老师,当年就不至于盲选专业了。”

如果重来一次,我们真的会全然听张雪峰的建议吗?如果当初听了张雪峰的,人生真的会更好吗?

其实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复杂且流动的。生活是无数偶然组成的,没有人能每一步都踩准标准答案。

哪有什么永恒好的专业,都说好的专业,人都去,好也变不好了。

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选择,都是在不断努力和不断调整中实现的。

就算选择了最现实最合理的路径,也很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穷的变数,改变我们的方向。

相信很多已经工作的人,都会同意“从不从事某一项工作以及其他的人生际遇,是综合诸多因素的结果”这句话。

相比天赋、努力、家庭背景和运气等要素之外,读什么专业起到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因为谁都不知道这一辈子会经历什么,在风险社会中,真正抗风险的恐怕既不是文凭也不是什么饭碗,而是你能否具备自我调适应变的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类都已经快进入AI时代了。

谁也不能保证现在在风口上的专业,几年以后还会吃香。

毕竟这些年的我们都见识过, 时代的风向,说变就变,甚至有时候都不容许你挣扎一下。

就像40年前没有人能预测售货员会下岗,30年前没有人预测报纸会停刊,20年前没有人预测银行柜员会失业,10年前没有人预测Ai导致一大批人没有工作……

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人生的变数这么多,早已过了铁饭碗能捧一辈子的时代。

当所有人都在求稳的时候,这条路就不再稳了.

面对现在巨变的时代,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随时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真正的铁饭碗,不是选中了一个好的行业,而是拥有行业无论怎么变,你都能有饭吃的能力。

05

其实说实话,学什么都不好找工作,不论选哪条路都会后悔。

社交网络上一出现有关劝退专业的话题,就会有基本所有专业的人在下面倒苦水:

所有专业都是天坑,所有专业都是一股脑劝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自己经历过国内和国外的教育。

国外大学学习的很多知识其实说实话难度远远不如国内,但是实用性非常强。

事实上除了少数顶级名校的TOP专业、国之重器,现在我们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为主,远远滞后于社会实际需要,也跟实际的工作是割裂的。

除了少数名校有专业壁垒的学生,大多数普通大学生都是毕业即转行,从零开始积累,在工作中边做边学。

无论考到什么大学学习什么专业,离开学校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真正学以致用的开始。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二八定律,干到前25%都能挣到钱。

很多的时候,不是专业不好,是我们都没有坚持下去,甚至做到顶尖。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准一行,坚持和积累。

真正能让普通人逆天改命的,不是一次的专业选择,而是连续不断地努力。

在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建立起足够高的护城河。

毕竟这世界没有什么一蹴而就,所有的成功,不过都是日积月累。

终身的学习态度+持续不断提高做精做好,才是真的能打赢人生这场战役的唯一出路。

06

那我们未来应该怎么选择职业呢?

其实社会真正的发展和变革,最终还是理想主义者推动的。

未来 AI 时代,还是具备人文情怀的岗位会更有价值。

在日益浮躁,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在,每个人该如何撑住、守住,甚或继续发现生活之美,只有文学艺术能帮助你。

文科是帮助建立人的三观,构造出一个人整个骨骼和思想基础。

就算你学了理科,赚了很多钱,你想寻求个人精神上的富足,也还是得转向文科上来寻找。

没有这些基础,多少遇事的人撑不住了,就….

感谢文学艺术或者说是文科塑造给我的思辨能力和精神力量,让我一次次走出绝望低谷。

另外,现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尽量把自己往复合型人才打造。

比如投行证券招聘时更看重看重数学理工科+金融复合背景人才.

比如某个游戏公司和国企媒体岗,选择了两个非新闻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因为看重的是他们学科背景(历史和哲学)更垂直,同时具备一定的媒体技能。

自媒体时代,传媒的门槛和技能已经从学科独享变成为大众工具,反倒有某一领域的学科背景结合一定的专业技能会更符合需要,比如中文/历史/哲学+一定的媒体技能。

07

最后说最重要的一点。

人生百年,务实而理性的目标很多。

但内心里那点噗噗燃烧的火苗,却是脆弱心灵和漫长人生的救赎。

没有兴趣与热爱,实在是难以在苦难重重的人生中坚持下来。

人的一生毕竟百分之七十得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

每天沉浸在自己不喜欢的事上是很痛苦的。

选了某个专业,或许会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或许生活更稳定,或许未来更有保证;但因为有了更热爱的选项,那就绝对无法背叛自己的内心,以别人的期待过完一生。

更何况就我个人的人生经验来看吧,无论多么对风口的专业,如果你不喜欢,你还是干不下去,也干不出什么成果。

硬着头皮挑战自己不感兴趣不擅长学习的专业,挑战失败才是大坑。

还没毕业就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了,更不用说工作以后跟人竞争。

比如都知道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新能源挣钱,但是一你能不能学下来学明白学好,二是如果不感兴趣不愿意做,就算混四年混下来也还是不会从事这个专业的相关工作。

而且作为JD徒,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天赋使命的。

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喜欢啥,擅长啥,能干啥?

就拿小希自己来说,院校是个普通本科,本科学的是热门的金融,研究生转的市场营销。

就是因为深知自己数理方面不好,也没有好的社交能力和家庭人脉,根本不适合这个行业,也找不到太好的工作。

之所以研究生会转市场营销,也是因为商科里只有这个比较贴近我喜欢的文案、品宣、媒体方向。

但是这个专业确实泛而不精,门槛低,起薪不高,一开始遭受了社会的毒打后悔了很多年。

毕业后换了很多份工作,一直兜兜转转试错到三十岁出头。

似乎做什么都不满意,很笨拙,都很难坚持,很难做好。

还是现在开始做自媒体、内容创作,才开始尝到被人夸奖被人称赞,也拿到了一些结果。

有时候也想,如果当时一开始的那份新媒体工作能够坚持下来,是不是就赶上前些年的公众号红利期,或者进入扩张期的互联网大厂,早就攒下资本实现财富自由。

又或者当时听从了家里的安排去某上市公司做会计,是不是早已经买车买房过上女孩子最理想的安稳生活?

但是那也都是自己想象的理想状态。

事实上你不一定受得了那个工作强度,在职场的各方面掣肘下也不一定能够真的做好。

就像看到微商传销说的天花乱坠拉人头,收割底层韭菜是好,分分钟几十万进账。

但是你不是这样的人,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这个钱你挣不了。

而事实也在一再证明,你所做出的选择越是遵从内心,它带给你的正反馈也会越多。

就像张雪峰自己学的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他所谓的壁垒很高的理工专业),兜兜转转从事了教育培训工作,成了几千万粉丝的网红,年入几百万。

张小强本硕博分别读的是工业设计、自动化、法学,现在却来了大学教新闻。

这不恰恰说明了什么都抵不过热爱和擅长吗?!

毕竟最成功的职业方向,还是心之所向。

08

随着人的寿命越来越延长的当下,社会发展变化又如此迅速,八九十年的人生,你让一个人十八岁之前就确定好一生的发展方向,定好一生的命运,是否有些强人所难呢?

命运命运,什么是“命”?命就是你势必会走向的方向。

与其说人是在找专业,找工作,不如说是在找自己:只要和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合,即使前方没有路,自己也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人生是很长很长的,这是我这两年意识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没走到死亡的终点,人生就不能盖棺定论,

只要能活着,遵循一些绝对正确的朴素的道理,时间就可以渐渐摊平一切看似错误的分叉,让生命进入既定的轨道

譬如张雪峰最终如愿成为了主持人,当护士的毛不易最终成为了歌手,读商科的我现在却在以自媒体工作为生,

在此之上,不要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你终将走入你的航道。

感谢看完,喜欢请别忘了点在看+转发分享。

相关文章

  • 张雪峰

    大连,青岛,深圳,苏州

  • 张雪峰

    非常认同张雪峰老师的那段话,真正研究生上岸以后带来的收获并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会发现自己具备了那种通过自律与努力...

  • 信一半的话

    老婆在练字,老公在一边说:“只练好四个字就好!” 老婆问:“哪四个字?” 老公答:“你的名字,加上同意二字。” 老...

  • 开水凉了

    这些年遇到了一些人, 一些事, 它们教会我, 对别人的话只能信70%, 对别人的话只能信30%, 对别人的话只能信...

  • 张雪峰·雨夜

    张雪峰老师真是一个讲话通俗易懂的好老师!考研就是一个屌丝逆袭的过程!牛! 连续两天的雨,独自学...

  • 张雪峰老师

    张雪峰老师,是我关注的一个人。 一是因为从需求的角度,家有高中生,自然对考学的信息求知若渴。像张雪峰老师这样的中国...

  • 考研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在一档节目里,鲁豫问张雪峰是因为自己做这一行的才觉得考研能改变命运,还是真的是自己相信。张雪峰说了三遍,我是真的信...

  • 媳妇与女儿

    我听过不少这样的话,婆婆对未入门的媳妇说:你放心我会对你像亲生女儿一样。 但是真的吗,这样的话我们只能信一半,自己...

  • 名嘴张雪峰离开北京

    前几年,无意间在网上看了一次张雪峰关于考研的演讲,我顿时被张雪峰妙语连珠的演讲吸引住了,张雪峰被网友称为被考研辅导...

  • 关于张雪峰老师

    我不是一个轻易后悔的人。到现在为止,人生有三件后悔的事,第一高三时没好好学物理,导致现在只能教语文英语,连数学都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雪峰的话,只能信一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n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