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恩小希。
这个夏天,学生和家长的流量只属于一个男人--考研名师张雪峰。
01
一场直播中,一个理科能考590分的学生,想要报新闻专业。
家长来咨询张雪峰的意见,想知道这个专业的前景怎么样。
张雪峰直接急眼了:“你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新闻可以当爱好,但不能当职业。”
“如果我是家长,我会第一时间把孩子打晕,给他换专业。”
听到这话,来自重庆大学的新闻系教授张小强不乐意了,直接向张雪峰开炮 :
他表示,张雪峰所言,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谁说新闻不好就业?
新闻专业,文能写稿子,武能扛机器,编数据。
不管是进媒体,还是进大厂、国企,就业面都相当广。
你劝别人别报新闻,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张雪峰还有不少名言:
他说,普通人家如果没有国网的关系,还是不要报考电气专业了,很有可能连校招资格都没有。
面对普通人家孩子要学金融的想法, 张雪峰说,如果没有钱,也没有人脉资源,就不要。这个专业现在是最看重背景的。
他说,学生化环材,毕业后短期内收入很有限,考公岗位又很少,经济和就业上的压力不能不想。
反正他的眼里,“性价比”是唯一标准,“好就业”是唯一目的。
有关张雪峰的争议,究其原因,是大众对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论战。
张雪峰的话,是进入社会后,千千万万理想破灭的人的共鸣。
某种意义上,这也不是文科和理科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现阶段经济发展不足,社会生产力落后,不能满足人的全面自由成长。
企业利润少,社会压力大,容错空间小,让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做着选择。
02
那张雪峰和张小强他们两个人谁说的有道理?
我的观点,两个人都有道理。
两个人听谁的,完全取决于你的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
“发自于内心的热爱”与“混口饭吃而按部就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源自家庭的经济基础。
家境不错的孩子可以凭兴趣选择专业,但如果家里供你读研都费劲,最好还是老老实实选个热门、有前途的专业。
穷孩子的人生确实承受不了一点差错。
有人生在罗马,就应该尽贵族的义务,传承艺术,继承冷门,实现社会责任感。
有人的温饱都是问题,就先选择实用主义。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说过: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那么我的儿子们也许才会拥有研究……数学和哲学、地理学、自然史、军舰建造、航海术、商业和农业的自由,以便给他们的孩子们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艺和陶瓷的权利。
就像出身东北下岗工人家庭的张雪峰自己的女儿,都不用担心学什么的问题,因为张雪峰已经给她挣够了一辈子要用花的钱,她只需要做她喜欢的事就可以。
这就是阶层和家庭积累差异导致的思维不同。
03
但张雪峰作为网红自媒体,说的也有些极端夸张了。其实他说的适合的不是普通家庭,而是底层家庭寒门学子。
就是那种农村乡镇家里负担比较重,希望孩子早点挣钱养家、孩子自身又缺少见识比较木讷的家庭。
那在分够的情况下,当然优先选择门槛高、专业性强、尽量少和他人周旋人情世故的理工科专业。
但现在95后、00后的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使在乡镇也普遍家庭条件都好了,不需要孩子养家甚至还能补贴生活。
人当然可以追梦。
只要你能够忍得了繁华,守得住寂寞。
能够承担得了生活的压力。
只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对物质生活又没有特别高的追求,那尽可以追寻自己想要的。
说白了,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的道路。
这其中的体现的是经济生活、社会观念、老百姓追求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的父母辈小时候还在挨饿,现在也只是省钱省钱省钱、攒钱攒钱攒钱,只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为主,觉得任何对于享受生活的追求都是奢靡浪费。
但从我这一代开始,人们就不只以满足温饱为主了。
大多数年轻人是不满足于仅仅靠文凭为敲门砖,找一份工作,混口饭吃的。
我们还有更多的精神上理想上的追求。
更何况现在的00后/10后?
04
“普通人是没资格追求梦想的,如果我早看过张老师,当年就不至于盲选专业了。”
如果重来一次,我们真的会全然听张雪峰的建议吗?如果当初听了张雪峰的,人生真的会更好吗?
其实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复杂且流动的。生活是无数偶然组成的,没有人能每一步都踩准标准答案。
哪有什么永恒好的专业,都说好的专业,人都去,好也变不好了。
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选择,都是在不断努力和不断调整中实现的。
就算选择了最现实最合理的路径,也很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穷的变数,改变我们的方向。
相信很多已经工作的人,都会同意“从不从事某一项工作以及其他的人生际遇,是综合诸多因素的结果”这句话。
相比天赋、努力、家庭背景和运气等要素之外,读什么专业起到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因为谁都不知道这一辈子会经历什么,在风险社会中,真正抗风险的恐怕既不是文凭也不是什么饭碗,而是你能否具备自我调适应变的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类都已经快进入AI时代了。
谁也不能保证现在在风口上的专业,几年以后还会吃香。
毕竟这些年的我们都见识过, 时代的风向,说变就变,甚至有时候都不容许你挣扎一下。
就像40年前没有人能预测售货员会下岗,30年前没有人预测报纸会停刊,20年前没有人预测银行柜员会失业,10年前没有人预测Ai导致一大批人没有工作……
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人生的变数这么多,早已过了铁饭碗能捧一辈子的时代。
当所有人都在求稳的时候,这条路就不再稳了.
面对现在巨变的时代,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随时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真正的铁饭碗,不是选中了一个好的行业,而是拥有行业无论怎么变,你都能有饭吃的能力。
05
其实说实话,学什么都不好找工作,不论选哪条路都会后悔。
社交网络上一出现有关劝退专业的话题,就会有基本所有专业的人在下面倒苦水:
所有专业都是天坑,所有专业都是一股脑劝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自己经历过国内和国外的教育。
国外大学学习的很多知识其实说实话难度远远不如国内,但是实用性非常强。
事实上除了少数顶级名校的TOP专业、国之重器,现在我们现在的大学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为主,远远滞后于社会实际需要,也跟实际的工作是割裂的。
除了少数名校有专业壁垒的学生,大多数普通大学生都是毕业即转行,从零开始积累,在工作中边做边学。
无论考到什么大学学习什么专业,离开学校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真正学以致用的开始。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二八定律,干到前25%都能挣到钱。
很多的时候,不是专业不好,是我们都没有坚持下去,甚至做到顶尖。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准一行,坚持和积累。
真正能让普通人逆天改命的,不是一次的专业选择,而是连续不断地努力。
在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建立起足够高的护城河。
毕竟这世界没有什么一蹴而就,所有的成功,不过都是日积月累。
终身的学习态度+持续不断提高做精做好,才是真的能打赢人生这场战役的唯一出路。
06
那我们未来应该怎么选择职业呢?
其实社会真正的发展和变革,最终还是理想主义者推动的。
未来 AI 时代,还是具备人文情怀的岗位会更有价值。
在日益浮躁,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在,每个人该如何撑住、守住,甚或继续发现生活之美,只有文学艺术能帮助你。
文科是帮助建立人的三观,构造出一个人整个骨骼和思想基础。
就算你学了理科,赚了很多钱,你想寻求个人精神上的富足,也还是得转向文科上来寻找。
没有这些基础,多少遇事的人撑不住了,就….
感谢文学艺术或者说是文科塑造给我的思辨能力和精神力量,让我一次次走出绝望低谷。
另外,现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尽量把自己往复合型人才打造。
比如投行证券招聘时更看重看重数学理工科+金融复合背景人才.
比如某个游戏公司和国企媒体岗,选择了两个非新闻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因为看重的是他们学科背景(历史和哲学)更垂直,同时具备一定的媒体技能。
自媒体时代,传媒的门槛和技能已经从学科独享变成为大众工具,反倒有某一领域的学科背景结合一定的专业技能会更符合需要,比如中文/历史/哲学+一定的媒体技能。
07
最后说最重要的一点。
人生百年,务实而理性的目标很多。
但内心里那点噗噗燃烧的火苗,却是脆弱心灵和漫长人生的救赎。
没有兴趣与热爱,实在是难以在苦难重重的人生中坚持下来。
人的一生毕竟百分之七十得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
每天沉浸在自己不喜欢的事上是很痛苦的。
选了某个专业,或许会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或许生活更稳定,或许未来更有保证;但因为有了更热爱的选项,那就绝对无法背叛自己的内心,以别人的期待过完一生。
更何况就我个人的人生经验来看吧,无论多么对风口的专业,如果你不喜欢,你还是干不下去,也干不出什么成果。
硬着头皮挑战自己不感兴趣不擅长学习的专业,挑战失败才是大坑。
还没毕业就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了,更不用说工作以后跟人竞争。
比如都知道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新能源挣钱,但是一你能不能学下来学明白学好,二是如果不感兴趣不愿意做,就算混四年混下来也还是不会从事这个专业的相关工作。
而且作为JD徒,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天赋使命的。
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喜欢啥,擅长啥,能干啥?
就拿小希自己来说,院校是个普通本科,本科学的是热门的金融,研究生转的市场营销。
就是因为深知自己数理方面不好,也没有好的社交能力和家庭人脉,根本不适合这个行业,也找不到太好的工作。
之所以研究生会转市场营销,也是因为商科里只有这个比较贴近我喜欢的文案、品宣、媒体方向。
但是这个专业确实泛而不精,门槛低,起薪不高,一开始遭受了社会的毒打后悔了很多年。
毕业后换了很多份工作,一直兜兜转转试错到三十岁出头。
似乎做什么都不满意,很笨拙,都很难坚持,很难做好。
还是现在开始做自媒体、内容创作,才开始尝到被人夸奖被人称赞,也拿到了一些结果。
有时候也想,如果当时一开始的那份新媒体工作能够坚持下来,是不是就赶上前些年的公众号红利期,或者进入扩张期的互联网大厂,早就攒下资本实现财富自由。
又或者当时听从了家里的安排去某上市公司做会计,是不是早已经买车买房过上女孩子最理想的安稳生活?
但是那也都是自己想象的理想状态。
事实上你不一定受得了那个工作强度,在职场的各方面掣肘下也不一定能够真的做好。
就像看到微商传销说的天花乱坠拉人头,收割底层韭菜是好,分分钟几十万进账。
但是你不是这样的人,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这个钱你挣不了。
而事实也在一再证明,你所做出的选择越是遵从内心,它带给你的正反馈也会越多。
就像张雪峰自己学的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他所谓的壁垒很高的理工专业),兜兜转转从事了教育培训工作,成了几千万粉丝的网红,年入几百万。
张小强本硕博分别读的是工业设计、自动化、法学,现在却来了大学教新闻。
这不恰恰说明了什么都抵不过热爱和擅长吗?!
毕竟最成功的职业方向,还是心之所向。
08
随着人的寿命越来越延长的当下,社会发展变化又如此迅速,八九十年的人生,你让一个人十八岁之前就确定好一生的发展方向,定好一生的命运,是否有些强人所难呢?
命运命运,什么是“命”?命就是你势必会走向的方向。
与其说人是在找专业,找工作,不如说是在找自己:只要和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合,即使前方没有路,自己也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人生是很长很长的,这是我这两年意识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没走到死亡的终点,人生就不能盖棺定论,
只要能活着,遵循一些绝对正确的朴素的道理,时间就可以渐渐摊平一切看似错误的分叉,让生命进入既定的轨道
譬如张雪峰最终如愿成为了主持人,当护士的毛不易最终成为了歌手,读商科的我现在却在以自媒体工作为生,
在此之上,不要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你终将走入你的航道。
感谢看完,喜欢请别忘了点在看+转发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