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导致了大量人失去工作
我周围几乎到处是下岗的人
通常
我不爱从情感的角度分析问题
这个词代表不以实力说话
“你找到工作了吗? 失业可能是毁灭性的, 你需要认真的理解它的本质,避免因自卑带来灾难性结果 这篇文章是给失业者的,但,即便你没失业,你认识的人可能正身陷其中。分享它吧 ,你也许帮了那些因此想放弃生命的人!”——摘自领英 Seun Adegboye
这样直言不讳的文字一看就不是同胞的手笔
在国外,萧条时会有大量失业者走上街头,打出横幅
我需要工作
没有隐瞒!
不说别人也知道!
我们因为从事着某一份工作才得以活在这个世界上
毫无悬念
没人认为你天生有花不完的钱
不过,这个问题看你怎么看.
前不久 一个意大利青年因为疫情丢掉工作而自杀
但是在中国,不论是失业者本人还是旁观者,对这个问题都尽量淡化或干脆避而不谈
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都被人们小心的保持距离,
人们悄悄的来,看过之后 , 一声不吭的出去
生怕一句点赞或评论让自己和这类失败形象产生关联或交集。
隐忍背后的事情让人震惊
比如一些大龄夫妇双双下岗,无以为继,他们无法在所在的大城市生存,然后选择无休止的漂泊.....
他们先硬着头皮从父母那里要到一些钱
然后从地图上挑选的城市 一个一个走下去,为的是寻找一个他们能够找到工作、生活支出少的地方续命 , 离开熟悉世界的同时, 他们首先背弃了全部有温度的回忆, 接下来的日子将雨雪交加。
陌生城市 ,破旧的出租房
每一天的醒来都很可怕
巨大的焦虑感被生存的本能唤醒,似乎没有尽头.
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生活
他们可能看不到苦尽甘来的一天
我们这里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对自己会因为年轻化失业表现坦然,他们不认为那是真实存在的,是假的,自己手脚灵活,怎么会存在这类问题,
好像到处都可以用擦皮鞋换来一枚硬币一样
没那么乐观
你去试试
人们无法产生同理心,认为它代表了极少数,而且 他们咎由自取。
不知道那是将来的自己,显得麻木不仁
年轻人不是你的固定身份(只是一段时间, 不过很多人坚定的维护这一角色和立场
转换随时会发生
一个HR恶意讥讽了一个求职者。
次日,老板把她叫进办公室,“ 来!咱们聊聊,说说你最近的工作, 我想先听听你自己是怎么评价的....”
几年前我就注意到
存在一类几乎是强撑在职场的人,
想想他们的一生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们没有过人之处,
没有专业知识,
形象很差 ,
基本的应酬都难及格
这些人可能在开会现场一个最边缘的角落
拿着纸和笔
相当敬业勤勉 让人感动
但生存的机会不是一份同情就能带给你的
一分为二的看
你做了几十年(已是奇迹)
也不代表功成身退
没有绝对意义的成功和失败
当你看到一些普通话说不好
和人交往胆怯
经验几乎空白的乡村孩子时
你忍不住想,他们适合做什么
事实上他们都有工作!
这是一个平衡问题
当你失业了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失业造成的冲击因人而异(包含运气),好像一个罐子从5楼扔下,结果并不都相同
如果继续用HR那样的视角(下岗是失败者)
你不会快乐
而且也不那么公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