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选择模型:为什么幸存者偏差不是底层模型?
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又叫做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这个被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这东西的别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等。”
在学习了模型思维后,百度了一下发现模型的个数可能是数以万计的。很多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总结都纷纷被上升到模型的高度来为人所赞叹引用。有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像王东岳一样提出一些看似玄妙的新观点就可以披着模型的外衣登上神堂让人们感受他的威力了,但似乎与所有模型提出的本质“第一性原理”又是违背的。因为这也只是一个表面的因,不是第一因。就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幸存者偏差,其实就是物竞天择的一个变体。
为什么这么说?就我的理解而言,幸存者偏差也应该属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的一部分,而物竞天择应该是更底层的思维模型。为什么飞回来的飞机中弹都是在机翼上,是因为是发动机中弹的飞机都已经爆炸了,没人飞回来。这就好比为什么人类是由猴子进化来的,是因为其他进化之链的在整个时代交替的过程中被淘汰了,没有能顺利的活到今天。这也可以解释,在《太傻10日谈》里面谈到的,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文书写得好的人都被录取了?因为在论坛里面发言的都是一些文书写得好的被录取的人。他们因为自己的付出需要得到认可,所以就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而文书写的好却没有被录取的,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推而广之,之所以成功的经验没什么用,而失败的经验有用,是因为大多数人说的东西都是经过了筛选的,而本身筛选这个过程就让一部分事实遗留在了真相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