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儿,每次听着她的小奶音,心里都无比的舒畅。不否则,她出生后我的“圣母心”被激发了。今天,终于,我的小娃主动地、愉快地对我说:“嗯,爸爸,我可以自己睡了。” 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她7岁了,已经上一年级,从她三岁不到开始,就是我陪她入睡,差不多已经整整四年了。当然,妈妈并不是不管,而是要盯牢已经上初中的姐姐。这就是我今天要记录这个过程的开始,为了陪伴二娃,辞职已经四年的中年爸爸。
正常情况下,小朋友在四五岁就应该开始脱离父母独立睡觉,以及拥有独立的房间。可是与正常相对应的还有非正常情况、个体差异情况。而我之所以在应该开始独立入睡的时候继续陪她入睡除了可能有一些不舍的原因,我是害怕她还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来独自面对黑暗,导致内心的恐慌和压力会影响她的成长以及我们更关心的学习。因为我一直在观察她,也根据她遗传我的基因判定她也是一个象我一个敏感、脆弱的人。
2015年她刚刚降生的时候,我正处于职业倦怠期,想要逃出循环模式的体制圈,但又没有一个强烈的动力,毕竟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一下子扔掉安全绳,心里多少没有底气,除非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召唤我。也很奇怪,当她降生时,我内心的某种力量仿佛被激活了,一种模糊但却持续出现的念头经常出现在我脑海中:我需要全身心地陪伴她,尤其是她今后要面对的中国的应试教育。通过到现在四年的时间,我部分确认了我当时的预感:她敏感、脆弱、慢熟,但同时高敏感的人天生会具有某种税利的特质,拥有天然的但如果不保护好就会转瞬即逝的“财富”。
我焦虑的是: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她今后的学校、老师,不会静下心来观察她,也不会有时间去思考她性格中的优缺并为她扬长避短,模块化的群体教育要毁掉一个有特质的孩子也非常容易。
而这只是我其中一个焦虑,其他的还有:人到中年的懈怠、年龄增长的肌体退化、大娃在“绞肉机”教育中引发的“被淘汰”的恐慌以及我们“隔山推牛牛不动”的无可奈何。
种种压力、各种焦虑,压迫我进入抑郁。而我这种敏感特质的人属于容易抑郁群体,而我也的确确诊为抑郁了,只是程度还好,属于轻度,接近中度,可以不用药物治疗。
于是在四年前,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决定与取消中反复切换的决定,辞去体制,回归家庭,全心陪娃,拯救自己,在陪伴她的过程中重建自己!
这一晃四年过去了,在刚刚辞职出来时我就有这个念头,这是我这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个决定,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个决定,我想全程记录,可是辞职综合症以及陪伴小娃的繁杂事项不断地困扰和打断我,终于在今天,她主动对我说:“爸爸,我可以自己睡了。”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她安全感的充分存在,我也知道,我终于可以慢慢地记录了。
哄睡才刚刚结束,只是全程陪伴的一个开始,来记录一下,我们一起努力了多少、改变了自己多少、理想中的目标有没有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