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咸丰皇帝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曾国藩从一开始受咸丰皇帝宠信,到后来被嫌隙的过程。新上任的咸丰皇帝,表现得很像一代明君,有魄力,可以接受谏言。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烧完了。咸丰皇帝就懈怠了。
书中有一段描写“因为对曾国藩的欣赏,也因为知道曾国藩这个人凡事认真,所以咸丰皇帝不断地给他加派新活,今天让他兼署工部侍郎,帮着处理工部的事,明天又让他兼署吏部。到后来,曾国藩一个人身兼五部,也就是兼任了除户部之外的其他几部的“副部长”。这一下,曾国藩就更忙了。特别是到了刑部后,繁重的工作让他几乎都没有看书的时间了。他写家信说:
余至刑部,日日忙冗异常,迥不与礼部、工部、兵部相同。若长在此部,则不复能看书矣。”
古人的学习好像是终身制的,单从曾国藩每天的日记来看,他每天都有读书。工作之余,就是读书写字做文化。实在让人佩服。
而从曾国藩上京后的变化,我们也不难看出,出身于一个四五百年都没有出过一个秀才的地主家庭,读书对一个人很重要。我们也应从中学到,人需要终身成长。现在女生也可以读书,参加工作,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后来因为咸丰皇帝的不作为,他上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
一是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他批评皇帝有“琐碎”之风,“谨于小而反忽于大”,每天察察于小事,而且有的谨慎到不该谨慎的程度,而对于国家的大计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究。
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皇帝所谓求无能缺才引起的内心自卑言,并无诚意,只不过是想获得肯于纳谏之虚名而已
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被茅海建先生评价为“,反过来使他更有强烈的自尊心,更爱装腔作势”的咸丰皇帝,并没有因此发愤图强。自卑的人,最在乎的是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所以虽然没把曾国藩打入大牢,曾国藩也被记恨了一辈子。
皇帝长篇大论地哓哓置辩回复了曾国藩,让他认识到,这个皇帝自尊心太强,缺乏自知之明,自我反省能力太差,通过苦口直谏使皇帝猛然惊醒、洗心革面是不可能的。这件事让曾国藩受到很大打击,也受了很大的教训。
我也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才情和格局。他来到京城,提升了自我,也想着为国家有一番作为。不过大环境之下,能做的也很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