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听到了一个词,叫做”空巢青年“。感觉又好笑,又好哭,想了想自己的处境,确是如此。
滚去查了查百科,所谓的“空巢青年”,就是那些从外地来到大城市生活打拼,收入不高,圈子很小,加班很多,空闲很少,并且单身或异地恋,独自一人租住在一个小房间里的年轻人。大概就是这样。
不得不说,“空巢青年”是一个十分悲凉的词语。创造这个词的人,把青年和老人分为了一类,把那些在在大城市中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描绘成和“坐在空无一人的老家的门槛外的摇椅上喝茶抽烟打发时间的孤独老人”一样悲凉。
这一切简直看起来糟透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千万人的大城市里,我们却只能一个人挤地铁坐公交花三个小时上下班;我们一个人吃火锅,中途不敢离席,又没脸跟服务员说你帮我看好我的锅;我们一个人去看电影,看到高潮处想抓住旁边人的手,却发现TA你根本不认识;我们受了气,受了委屈和挫折,却也常常只能一个人躺在床上默默忍受,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向他人倾诉,因为我们害怕会被其他人看不起。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对“空巢青年”做了这么一个评价:“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这画风就和古人被贬到离家千里的黄沙地里,整日和砂砾、扬尘作伴,和野马、枯草共眠,心酸得一塌糊涂的感觉。岂止悲凉,简直悲壮。
而这句诗引得无数网友点赞,“空巢青年”们纷纷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内牛满面。有人说,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看到这么一句,突然就哭了出来,哭成了一个傻逼。
2
然而,作为一个百分百符合定义的“空巢青年”不得不吐槽一句:至于这样吗?
又没有人逼着你们来到大城市打拼,也没有人逼着你们整天整夜宅在公司和家里,而不走出去认识新的朋友。别把“空巢感”归罪于没时间、没钱、圈子小等等:大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选择来到大城市的理由啊!
3
诚然,在我们的公众号里,我也写过好些充满生活中的负能量的文章。我也常常觉得我过得不够好,过的空虚和孤独。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很大的程度只是为了自我的宣泄而已,并且在宣泄之余,能够让读者们产生一些同感,从而获得一些慰藉,让他们觉得:“哦,原来这个人写文章的人也过得不好,那我心里就舒服多了。”
但事实上,我开始怀疑这种慰藉的真实作用,当你看到一个人过得比你凄惨的时候,也许你真的会舒服一些,但你也会认为这是一种常态,是我们每一个来到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的常态啊:于是你便不再努力改变,不再积极进取,你也许会把自己进一步困在舒适圈里——而结果就是,当一段时间后,当这种慰藉消失之后,你的空虚和孤独会越来越深。最终成现实中和内心里的“空巢青年”。
之所以类似“空巢青年”、“屌丝青年”这类低迷的词语迅速流行,因为它们都是廉价而低成本的慰藉。但这种慰藉就如同毒品一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你获得群体的认同感,暂缓心理上的空虚和孤独,但其实,当你一旦认定自己就是“空巢青年”之后,你就会陷入到更深的孤独和迷茫中去。
所以,我完全地反对类似”空巢青年“这种描述群体词语的流行和泛滥。如果说”屌丝“还是青年们对自己的自嘲,”空巢“则已经触及到了更深的层次——那是一种无法消除的自卑与迷茫。
4
但我们根本无需自卑与迷茫啊!
我们所在经受着的一切不开心,只是我们人生中必经之路而已。或者说,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一条充满不开心的道路,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的后果与责任。
其实,我们所谓的不开心,所谓的“空巢感”根本不是我或者你,或者我们这一代人的独有的东西。
早在几百年前,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就描写过年轻所带来的那种极其极其空虚的孤独感。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也描述过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离开家之后的迷茫与无助。当然,还有《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描写的那种毫无理由的焦虑。
所以说,这些所谓的不开心,是所有的离开家、独自打拼的年轻人的共性而已:它没有什么好糟糕的,也没有什么好沮丧的。你甚至应该庆幸,庆幸你依旧焦虑、迷茫、空虚、孤独,这恰恰说明了你还年轻,更重要的是,你还自由——因为你自由,你才能拥有时间去酝酿这些糟糕的情绪——但这种自由,却也恰恰是你的最大的财富。
5
我甚至认为,在30岁之前的“空巢”,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你二十几岁大学毕业,开始独自在大城市打拼。假设你三十岁结婚成家,你将度过六七年的空巢时期。而这六七年,也许将成为你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六七年,这六七年,将决定你生命剩余的五十年会如何度过:是一直浑浑噩噩、平平凡凡地度过,还是在幸福和期待中度过。
这六七年,也许就是你这辈子唯一一次可以从无到有,用尽全力去为自己的生活拼一把的日子了:这六七年里你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比如物质的匮乏,比如职业的受挫,比如知识的贫乏,比如人际的复杂,但你更需要克服自己的对自己的那种孤独感和空虚感——这是一次机会,一次让你去锻炼自己的情绪控制的机会——而你在这六七年里,所有克服的困难,都将成为你日后生活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我们之所以称那些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是”空巢老人“,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他们已经行动缓慢智力衰退,他们已经开始丧失了去再次追求自我价值的机会:所以他们开始有了“空巢感”,他们的“空巢感”绝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人陪在身边这么简单而已。
我见过一位老人,终身未婚,所以没有子女。但他直到七十五岁却还在全心研究如何打磨出更好用的剪刀。他是“空巢老人”吗?也许他是,因为他没有儿孙满堂,他也没有太多的朋友。但他又不是,他对某一个事情热爱一辈子,也许直到他完全丧失了最后一点力气,他都不会产生“空巢感”。
所以,我们这些年轻人,又怎么会有那些悲凉的“空巢感”呢?我们即使没有朋友和亲人陪在身边,我们其实没有恋爱,没有很多的收入,没有足够的名气,但我们还有时间,还是自由,还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做啊!
“空巢青年”一词,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意味。这绝不应该是青年们的代名词,更不应该是在大城市中打拼的那些年轻人的代名词。相比“空巢青年”,还不如称呼我们自己为”孤胆英雄“。
6
《岛上书店》里说:“独自生活的难处,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样的烂摊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不,独自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没人在乎你是否心烦意乱。”
对,这就是我们所有的空虚和孤独的来源:在微信上我们有1000个好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关心你的人。
但这又如何呢?每个人生而孤独,最亲密的朋友只能是自己。就如同《孤独的美食家》中的五郎先生那样,一个人照样可以吃遍全日本的美食获得元气满满的幸福。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你彻底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之后,你就会在和他人的相处中,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成熟。因为自己,比任何一个其他人,都更加难以理解和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