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您-入-住-愉-快!”说话的是日本机器人酒店的机器人前台。如果你是下榻该酒店的客人,你会回应它还是看一眼就速速走开?
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未来,人与人的交流将被人与机器的交互所替代,人类社会的关系结构也难免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过换个角度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倒是可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与所爱的人相处,这就像社交媒体的出现使我们与朋友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至于在工作领域,人工智能将意味着什么呢?
失业
人类的生产效率比不过机器人,这点我们无法否认。人类会情绪化,有不可预测性,更别说人还得花大量时间在吃和睡上。机器人则不,除了偶尔的软件补丁和硬件升级,机器和程序可以7*24小时效率最大化的工作。
根据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和花旗银行一项最新研究,当下全球有57%的工人面临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危险。另有研究预测,美国约50%的职业都有可能在20年内被机器所取代,其中客户服务和制造业首当其冲,面临风险最大。互联网可以说是冲击客户服务的第一波,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就是第二波,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击。就像互联网抢了旅行社的生意,人工智能也能取代电话销售、前台甚至是零售人员。
而专栏作家Jurica Dujmovic表示,人工智能并非单纯取代人类的工作,而是将扩大和调整各个行业。他举的例子是汽车工业开始发展时打铁匠们陆续失业——“铁匠们失去了打马蹄铁的工作,但也出现了机械工和机械工学徒这样的新职业。”
技术进步使得汽车工业变得越来越精密,比起自己在家捣鼓,人们更愿意去找专业的汽车维修和保养人员。同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在取代工人,另一方面也在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机器人也需要人来照看和管理不是吗?
道德边界
最近一名香港男子花5万美金打造了一个斯嘉丽约翰逊“同款”机器人,据说是为了实现其个人梦想,此举一经报道便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无法获得另一个人的关注与陪伴,他是否可以“复制”那个人以达成自己的心愿呢?另一个问题是——当一个陌生人做了“复制”你的机器人,你又将作何感受?“感觉可怕”会是很多人的回答。
事实上高仿生机器人还在发展过程中,其是否合乎伦理也是众说纷纭,人类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做评判。
电子鼓是没有灵魂的
电子鼓能产生精确无误的电子鼓声,电子乐迷们为之癫狂,当然也有许多人不喜欢过于完美的电子鼓,他们崇拜的是拥有近乎完美节奏感的鼓手。近乎完美的意思是还有些小瑕疵、小缺点,实际上这样的“不完美”往往能带来更多感染力。“不完美”传递出热烈、蓬勃的生命力,是人类的精气神之所在,是多少代码都复制不来的。
人工智能的未来生活里,会诞生如人类一样敏感细腻的程序吗?人与人工智能应用能产生亲密关系吗?还是它永远只会是“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