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其实一直想写自己最近的心得,但事情太多,一直疲于动笔。
也不知为何,今天就突然想写写她,哪怕已是在深夜。
YJ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认识于2010年8月底,到现在接近九年。
从小到大,我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几个好朋友持续到现在,并且都真心相待,她们于我都同等重要,但是YJ是共同记忆最多的。毕竟大学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上学,大学毕业之后大家又都忙着过自己的生活。
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唱歌一起看电影一起八卦一起吐槽,这些其实都没有什么,因为闺蜜们都这样。但是不一样的是:
· 我们会一起去电影院,但有的时候并不会看同一场电影,我喜欢看文艺片,她觉得只有看大片才对得起电影票。这大概就是和而不同。
· 她唱歌很好听,第一次听她的歌是《红豆》,所以直到现在,一听到《红豆》一定想起她。而我五音不全。而每次在ktv,她都愿意带我唱歌,她唱我就随着唱,后来才发现,除了她没人愿意这样带我。就像去滑旱冰时,也愿意带我滑一样。
· 大学的时候,女生之间关系再好也会有小团体,无论何时她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我这边。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互相看不上,YJ有个性,不喜欢的人会直接甩脸色删好友,而我一直都是个烂好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做朋友。
其实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也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大概是在消磨共处的时光之后,还能跨越时间空间,参与你的余生。
在刚毕业的前两年,我和她的状态都不够好。有段时间,我工作压抑到有时开车给她打电话,旁边车的人都以为我在吵架。而她最经常跟我说的就是她要出家。我们谁都宽慰不了谁,但还好有个情绪的出口。
我们毕业后的每年都会有机会见面,并不是刻意创造的机会,比如我有事去北京,她出差来烟台。
每次见面,她都会说:“马毓晨,你怎么又胖了。”或者:“马毓晨,你什么时候减肥?”我每次都敷衍:“减减减”,而每次都无疾而终。
当我跟她说,我现在喜欢一个男生时,她首先告诫我的就是:“马毓晨,你不要太投入。”而我只当是每个人的感情观不同,而事实证明以她对我的了解,她是对的,当我分手时,我以为她会骂我,而她也只是说,“我知道你难受,心情不好就随时给我打电话。”
她从来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跟我说,别挑了,找个对你好的就行。她只会说:“马毓晨,你能不能别着急。”
那个跟我说过数次要出家的她,如今嫁人了,我觉得她嫁得真好,不是因为她老公有多好,而是因为她在她老公面前,可以做一个完全真实的自己。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还是偶尔会有八卦,但极少会有吐槽和抱怨,我们也会跟对方倾诉自己少会与其他人讲的事,而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近期的成长和感悟。
其实我有的时候会怕她,因为她会直言我的痛处,但也还好,她见过最狼狈最真实跌入谷底的我,却依然一直相信我可以无尽美好。
今天特别想写她,大概是因为她跟我说的几句话,我终于听进去了。
“不要太投入”,是告诫我在感情中保持独立的自我,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不要急”,我得承认,我着急为什么遇不到对的人,遇到喜欢的人,我着急确定一份感情,我着急有结果。
“减肥”,其实这一点,不只是她说我,好几个闺蜜都说我。千万不要信“你不胖”,你就是胖,管理不好自己的身材,就是一种能力欠缺,胖就是丑就是显老。
我和YJ有很多不同,但相同的大概就是,我们都是内心世界丰富且充满阳光的人。
朋友有的时候也很无力,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不设身处地,很难感同身受,无法很好地宽慰对方,但是,有时候朋友的意义就是知道彼此在就好。
WYJ,很高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成为朋友,很高兴,往后余生,我们都是朋友。
我知道岁月不会把我们变成自怨自艾的老女人,彼此激励,我们永远都是饱含热情的少女。
写的有点乱,有点困了,每天坚持早起跑步,其实也是强迫自己早睡的一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