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20437/47da6ab12b82c025.jpg)
电影《搜索》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医院续医保的过程中一次检查,意外查出淋巴癌晚期。当天在公交车上上演了一幕拒不与老大爷让座,并因为一时之气话“要坐坐这儿”-叶蓝秋的大腿。
这一幕被一个实习记者拍录放到网上,受到网民们的纷纷斥责,以至人肉搜索她的家庭,她读书的学校,她就职的公司,公众一致的认为她不仅不让座的道德缺失,还继续扒出她是小三等等传言。
蝴蝶效应般的引发了大规模的网络暴力,让她在有限的生命里,陷入无限的吐槽和批判。
那么根据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如何去解释网络暴力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呢?
一,群体的概念
具有相同的意识和心理需求。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是指自愿加入,如某个团体。被动是指当事人未必知道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如同样在观看NBA火箭队和雷霆队的球迷,产生了共同的意识。
网络上的人,本来也不是互相认识,但是他们通过对同一个事件的关注,比如对叶蓝秋不让座的关注,形成共同的意识--叶蓝秋道德缺失。
二,群体的心理特征
网民们之所以能够聚集在网络,其实意识很简单,就是叶蓝秋没有让座,并调戏老人。他们只是看到这个简短的视频,简单的做出了判断。当叶蓝秋去保姆中介时,被认出后,她们一起围观,拍照,并破口大骂,又再一次地被曝光和杨守城在一起的照片。
这说明群体特征主要是意识简单,单纯,智力下降,低于正常水平。群体自信心爆棚,人多力量大,什么都敢做,情绪化严重,并赋予行动。他们心理认为法不责众,她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小三,打她就是应该的。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十八线女明星发布视频哭诉,说机场安检人员不让她进安检,并仗着人多力量大,如何欺负她。顿时,网上各种当地的机场信息,航班信息,大家对安检人员的各种不满漫天飞,一时间将所有的负面情绪关于航班延误,机场人员素质不好等等不好印象都集中到这次的评论中。
但经过报警后,警察通过监控视频了解到,是这位女明星迟了进入侯舱室的时间,机舱大门已经关闭,她还对安检人员大打出手,然后自己网上发视频诉说自己的委屈。
![](https://img.haomeiwen.com/i5120437/5037a24ded016ef0.jpg)
三,领袖引领群体
在群体事件中,领袖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在《搜索》这部影片中,陈若兮是某传媒的主编,也是她在这是她在幕后引导网民们对叶蓝秋的横加指责和批判。首先,没有经过任何调查把这段视频发送网上,引起网民对叶蓝秋不让座的指责,其次,经过片面的了解,生活中还是小三这一事实,又一次引起网民对叶蓝秋破坏别人家庭的指责,最后,她自以为叶蓝秋是为了报复自己,才抢了她的男朋友,最后一次将整个事件推入高潮。
领袖是不是一定是高智商,超水平的人呢?要看领袖是属于短期领袖还是长期领袖。
短期领袖,必须与大众是有相似而又不同行为的。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表现更多的是狂热的信念和行动。比如微博大V的网红如果支持或反对某个言论,某个人,只需要简单的发一句简短而犀利的声明,他(她)的粉丝开始追热,躁动,跟着一起支持或反对。
长期领袖,相对来说是稀有的。长期的领袖不仅在现阶段有影响力,在他(她)离开后,仍然有超强的影响力。比如欧洲人对拿破仑的崇拜,不仅崇拜他,后来把他侄子也推上领袖的位子。长期领袖让追随者面对任何困难,都可以迎难而上,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既然我们了解乌合之众的从众的一些危害,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怎能尽量不做不明真相的群体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120437/3ba1bb9a80f2e78b.jpg)
我们能做什么?
尽管人是带有社会属性的,但是我们在群体中要保持警惕,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些信念是基于个人的知识结构,思想体系,道德观念等等,是可以客观理性,并带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1,多系统的读书和思考,少刷微博,少刷一些没有营养的鸡汤,增加自己的知识力量。保持一份理性的自由思想。
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醒和自由,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该怀疑什么,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关注,并积极争取,哪些事情又需要我们置身事外看过算过,不必费心参与。
2,永远保持质疑精神。也不要认为你接受的信息是完全的,正确的。对自己专长的领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那些不可知的领域,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轻易地做出盲从的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