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339页的书,我实际用了快20多个小时才看完,笔记做了十几张纸。在之前写这本书的书评时,开头我用的是“句句精辟,字字株心。”现在看来依然不为过,我实在找不到这本书里到底哪一句是废话,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把挥舞着的锤子,一下一下、连续不断地狠狠敲击着群体外表坚硬的壳。每一下都那么惊心动魄,每一下都让人触目惊心,直到把这壳砸个四分五裂,露出其中黑乎乎乱糟糟的一团本质,然后再用小刀一刀刀、一层层地去剖析分解它,深入骨髓请晰明朗。
作者把我以前想到说给我听,把我想到却无法组织表达的东西总结好拿给我看,再把我完全还没想到的也摆在我面前……带入书中观点去看待现在身边的一些现象,几乎能够把你身边种种与群体有关现象的本质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首先,群体是基于由相同理念或愿意接受这一理念的人的集群,他们往往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而成为这个中心的人,我们称之为领袖。
领袖之所以能成为群体的中心,是因为他善于以以往的成功或曾经较大的成就以及家族背景等建立起的声望,并汇总社会上某类群体的某种诉求,凝练之后,再尖锐的表达出来,并许以民众想要的种种空头许诺,获取该群体的认同,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些伟人的天才主张,我们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吗?这些思想很可能出自一些孤独者的头脑,不过,它们所诞生的土壤不是由无数尘埃堆积而成的吗?而群体的灵魂正是这些微尘。“领袖表达的见解之所以独道,是因为汇集了众多有相同感觉与想法者思想的点滴,只是领袖更善于总结和表达并加以利用。”
为此,我例了个公式:声望+迎合+空头许诺=成功当选领䄂。
领袖表达与许诺的东西往往概念极其宽泛,唤起的只是每个人自己的基于想象中的形象,所以只要操控群体的感情,绕开他们的理性,通过浓缩的方法创造出他们的想象中形象支配他们的想象力,刺激和暗示他们,这就是驾驭他们的艺术。
而群体中的每个人其实是很难理性思考的,他们容易被别人传染,容易暴怒,容易失去理智,很多人独自一人时往往能保持理性并思考,但一旦进入社会环境就难以控制,打个比方,一个人在马路上与人发生争扏,围观的人越多,越容易冲突升级,因为人群在此时心理底层的暴力欲望是一致的,并期望得到感观上的满足,而这种状态,又给当事人带来心理暗示与刺激,导致情绪异常波动,失去正常状态下的思考方式,将与生俱来暴力的本性发挥出来,那么争执就有可能很快演化成争斗。
其次,群体是很容易走入极端的,如果说同情很快就能变成崇拜,那厌恶一旦产生,就会变成仇恨;如果说理智是一道闸门的话,本性就是洪水,一但闸门崩塌,洪水将会淹没一切,人民就会变为暴民,先发展起来的群体会以正义,先进,,平等,文明等种种高尚的名义去干涉破坏其他落后的文明,直到它们完全消失,他们习惯于道德绑架,并且引以为豪,他们的欲望变成了追求,追求转化为信仰,信仰聚集成宗教,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再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像被催眠者那样,在他身上,在某些能力被破坏的同时,另一些能力兴奋到了极点。在某种暗示之下,他会不顾一切地去完成某些事情。
群体中的个人比被催眠者更加奋不顾身,因为那种暗示对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它会互相影响,所以显得格外强烈。现在的社会这种现象也存在,比如砸日本车打日本车车主,明星粉丝对骂,明星离婚网友互骂等等,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事件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已。在这些所有的事件中,最不重要的就是真像,
事件产生话题,话题产生对立,对立激化矛盾,最终事态的严重程度只是取决与矛盾的激化程度罢了。
还有,媒体引导群体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迎合大众,说些大家想听的,他们发明了算法,把关注点变成数据,在依托数据选择性的产出内容, 但如果是过于敏感的社会事件又怎么办呢2他们往往选择隐瞒。
那么,如果成为群体的领袖,又善于熟练的操作各种媒体工具是不是就能一直轻易的驾驭群体了呢?不是,因为领袖的风险也很大,一旦他遭遇失败,他的声望就会遭受重创,支持者们很快就会由对他的崇拜变为厌恶,成功是声望维持的重要基础,就像书中提到的”成功一旦消失,声望几乎也会同时消失。人们前一天还欢呼的英雄,如果遭到了失败,第二天就会被群众喝倒彩。声望越大,反弹便越强烈。那时,群众会把跌下来的英雄当作是自己的同类,为之前对他的卑躬屈膝进行报复,因为他现在已不再高人一等。
“所以领袖必须不停的许诺去刺激他的追随者们,又要不停的去实现这个承诺以维持追随者们的忠诚。
比如说希特勒的罪行一样,他只有不停的发动战争,并取得成功,否则很快他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与新鲜感,然后推倒他、把他踩在脚下,再去拥抱另一个能让他们兴奋狂热的人,所以我们在谴责希特勒的暴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他发动大规模战争以前,他其实是个英雄,他曾经被万人拥戴,他曾经让德国人民摆脱了一战带来的沉重负担,使他们过上了一段不错的日子,并给予了他们内心渴望的荣耀与满足。后来虽然是他发动了战争,不过我们需要思考究竟是人民希望发动战争,还只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再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个《乌合之众》这书名时,脑海中莫名其妙的总会想到行尸走肉,丧尸只有躯体没有灵魂,他们只需要食物,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他们是麻木的,他们会顺着声音聚集在一起,他们只想吃,不停的吃,永远吃不饱,贪得无厌一直到躯体的完全腐烂,我们害怕他们,躲避他们,憎恶他们,但是他们其实就是另一种形态下的我们。
最后说一下,很多朋友说书中有些地方对女性不尊重,我觉得这个大可不必太在意,毕竟时代的背景在那儿,作者受其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只要取其精华就好了。
网友评论